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5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中生對英語課本活動喜好之研究(2005) 趙雲華; Yun-hua Chao中文摘要 本論文旨在探討台灣國中生對於英語教科書中的活動喜好,特別針對學生的活動喜好及其與英語學習風格、英語學習動機強度、學習成就及性別間的相關性做進一步的了解。 本研究施測對象為336 名臺北市士林區一所國中二年級的學生。研究方法採量表調查法。除了詢問背景資料外,本問卷含改編自Reid (1987) 的學習知覺風格偏好量表、Gardner (1985)的動機強度問卷、及改編自康軒國中英語第一冊至第四冊的課本活動喜好問卷。問卷的結果採用描述統計、T檢定及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學生的活動喜好與其英語學習風格、英語學習動機強度、學習成就及性別間有顯著相關。在學生喜好的前十項活動方面,學生的活動喜好類型與其學習風格具有一致性。然而在學生最不喜好的十項活動中,活動的施行方式(單獨或分組活動)與活動的難度對學生的活動喜好影響較大。本研究建議教師在設計或施行教學活動前,應先了解學生之學習風格及學習動機強度,以使教學更為有效。此外,施行較為困難的學習活動時,教師應更為注意學生的反應,給予學生詳盡的指導及練習,並減低學生學習的焦慮。教科書編者在設計教科書活動時,也應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風格及動機,並了解教師及學生對課本活動的喜惡,增加學生及教師偏好的活動,並改編學生覺得困難而不喜好、或教師覺得施行上有困難的活動,以使教師在教學上更得心應手。Item 從社會語言學觀點看男女言談之差異-以臺灣電視談話性節目為例(2005) 劉靜孺; Ching-Ju Liu摘要 本研究旨在由臺灣電視談話性節目中探討男女性別言談之間的差異。為了比較男女間言談差異,本研究總共分析了『說話量、規避詞、附加問句、加強詞、閩南語、幽默語、禮貌用語及無意義的形容詞』共八項。此外,本研究亦以『調節理論』來解釋為何男女在身處不同性質節目裡與面對不同說話對象時,言談行為會有所改變。在資料收集上,本研究語料取自於十二個收視率最高的談話性節目,並將之錄影下來。 研究結果顯示,男女言語之間確實存在許多差異性。首先,在平均上,男性在公眾場合裡說話的量比女性還多,即使傳統上女性一直被認為是較多話的。此外,男性也較女性用了更多幽默語及閩南語。相較之下,女性說話時較喜歡用規避詞 (hedges)。以上所述幾點和前人研究結果相符。然而,本研究結果卻發現,平均而言,男性比女性用了較多Lakoff (1975) 所提出的『女性用語』,例如『附加問句、加強詞、與禮貌用語』,Lakoff認為這幾點是女性較偏愛使用的言詞。這樣的研究差異是可理解的,因為Lakoff和本研究探討的語言不同,時空背景也不一樣。 本研究結果亦發現,不管男性或女性,他們的言談會隨著說話場景與對話者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他們調節自己的言談方式,旨在尋求聆聽者的認可與認同,及獲得正面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