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5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37
  • Item
    多次文稿寫作教學之成效及其對寫作和改寫態度之影響研究
    (2005) 張淑禎
    本研究旨在探討多次文稿寫作對於高中生英文寫作能力之影響,及其於學生對寫作和修改之態度的影響。研究時間為四個月。參與本研究的學生為七十七位就讀台北縣某國立高中三年級的兩班學生。兩班各分為多稿組和單稿組,多稿組於九次作文課中共寫了三篇題目,每篇修改兩次。單稿組則於九次作文課各寫一篇新題目。學生於第一次作文課所寫之作文為作文前測,九次作文課結束後另寫一篇文章作為後測。作文評閱標準根據大學入學考試之作文評閱方式。作文前後測同時也各填寫一份探討寫作及修改態度的問卷。 研究結果顯示:多稿組和單稿組在作文品質上均有顯著進步,尤其在組織方面進步最多。然而,多稿組的學生和單稿組學生在作文能力的進步上並無顯著差異。另外,多稿寫作比單稿寫作更能減低學生的寫作焦慮,同時也更能使學生認同修改對作文的價值。多稿組學生不但喜歡修改舊作甚於寫新作文,並且也了解到修改時可能需要做全文大幅度的修改,而非只侷限在字句上。因此,本研究建議高中英文教師要求學生進行需要改寫的多稿寫作,以便提昇其寫作能力同使降低作文焦慮並增進對改寫的重視。此方法尤其適合英文作文經驗不足或英文程度不佳的學生。
  • Item
    測驗形式與文類對聽力理解與策略使用之效應
    (2005) 羅靜倫; Jing-lun Jessie Luo
    摘要 本論文旨在探討測驗型式(test format)及文類(text type)對高中生聽力理解之影響,與高中生聽力策略使用的情形。受試學生為北台灣的65位高中生(32位聽力程度較佳者(高分組)及33位聽力程度較差者(低分組))。在做完一份聽力測驗後,他們並填寫了一份問卷。 研究結果顯示:(一) 受試學生在圖片式聽力測驗(tests with pictures)之得分顯著高於在無圖片式聽力測驗(tests without pictures)之得分。(二) 受試學生在單句式(statement)文類之得分顯著高於在對話型(dialogue)文類之得分。(三) 高分組使用聽力策略之頻率顯著高於低分組,尤其是在補償策略、後設認知策略、及社會策略之使用上有差異。(四) 測驗型式及文類與聽力策略確實有密切之關係。 本研究建議:在設計聽力測驗時,教師須將測驗型式及文類對聽力理解之影響列入考量。此外,教師應提供聽力策略相關訓練(如:後設認知策略、及社會策略)並增進學生對聽力策略的認知與運用能力。
  • Item
    國中英語能力分班教學之研究
    (2005) 施青吟; Chin-ying Shih
    本文旨在探討台北市某國中實施英語能力分班的成效。研究對象是台北市某國中2004學年度九年級學生。他們在2002學年度七年級時,被分成A、B兩組接受英語能力分組教學,第二學期時,按照成績調整組別。在升上八年級時,學校取消英語能力分組教學,學生回到原班上英語課。本研究採取質、量並重的方式進行資料蒐集。學生和家長填寫問卷;老師、行政人員、以及挑選出的學生及家長接受訪談。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該國中英語能力分組教學效果並不明顯,原因可能在於該校英語能力分班只分兩級教學,而且課程並未依不同能力的班級而有所區分。根據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對這些同時經歷過分組與不分組英語課的學生來說,在總共19個項目中,只在上課是否有趣、同學上課是否專心、是否缺乏英語學習的模範、以及是否找得到熟悉的同學請教等4個項目上,學生組別和分組方式有顯著交互作用。根據問卷和訪談結果,英語能力分班較有益於A組的學生,而原班上課較有益於B組的學生,而某些有轉組經驗的學生認為能力分班會增加他們的英語學習動機,促使他們努力爭取轉到A組。整體而言,喜歡不分組上課方式的學生約佔一半,喜歡分組上課方式的學生約佔四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一的學生表示不確定。並且有A組的學生喜歡分組而B組的學生喜歡不分組上課的傾向。此外,從訪談結果發現一些英語能力分班時值得注意的現象,例如覺得自己被分錯組的B組學生對七年級的英語分組課產生厭惡感、受表面文字的影響學生普遍認為B2班比B1班更差(雖然事實上兩種班級並無任何英語能力上的差異)、沒有被班級英語導師教到的B組學生覺得不公平且與導師或班級有疏離感。 根據家長問卷調查的結果,超過一半的家長認為應該實施英語能力分班上課。家長普遍相信能力分班可以滿足不同程度的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並且有A組和有轉組經驗的學生家長,以及孩子有兩年以上英語學習經驗的家長傾向支持英語分組上課,而B組家長以及孩子缺乏英語學習經驗的家長傾向支持英語原班上課。從家長與學生的訪談及問卷中所陳述的理由得知,家長較重視英語學習是否有成效,而孩子則較注重與班上同儕的人際互動關係。 在教學方面,根據訪談教師和學生的結果發現,英語教師對不同組別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教師提供A組的學生較多可以激發創意、溝通式的活動以及課外補充教材,對B組的學生則花較多時間使其精熟課本的內容。教師的教學似乎有利於A組的學生以及在小學有負面英語學習經驗的B組學生。然而,英語能力分班產生一些英語教師們原先沒有預料到的缺點,例如B組成績好的學生上課覺得無聊、A組最頂尖的學生學習態度傲慢、英語教師為了準備不同組別的教材而增加工作負擔、以及英語導師對導生班級經營困難。有趣的是,接受訪談的4位中的兩位英語導師表示若能排除導生班級經營困難的障礙,他們會支持能力分班上課。 在行政方面,該國中因為英語能力分組教學只實施在七年級學生,為期一年,所以在學生分組和排課上都沒有遭遇到困難,只在段考考卷的收集和學生成績電腦作業系統上,增加行政工作負擔。 為了兼顧學生和家長不同的需求和喜好,和避免本研究中教師和學生所提到英語能力分班上課的缺點,學校可以考慮在七年級下學期或八年級實施英語能力分組教學,或是將每班少數英語能力優異的同學挑出形成英語資優班。此外,在實施英語能力分組教學時,學校應該注意下列事項,例如: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發展不同程度的英語教材,帶領英語教師建立團隊合作的模式,清楚向學生說明英語能力分組上課的原理以及對學習上的好處。同時,在給不同程度的班級命名時也需特別小心。
  • Item
    文章閱讀和單字表背誦對於提昇高中生閱讀及字彙能力的成效研究
    (2005) 呂季芳; Chifang Lu
    究旨在探討從閱讀文章及背誦單字表學單字對高中生英文閱讀及字彙能力之影響。研究時間為七個星期,包含訓練期兩週。參與本研究的學生為六十四位就讀台北縣某國立高中三年級的兩班男學生,三十三位同學每週閱讀文章來學單字,此為閱讀組;三十一位同學每週背誦單字表來學單字,此為單字組。閱讀組在每週四節的英文課開始的十五分鐘閱讀一篇文章,之後進行四題關於文意的簡答題小考。單字組亦在每週四節上課開始的十五分鐘內背十組中英對照的單字表,之後隨機抽五個單字小考。學生在本實驗開始前均參加閱讀及字彙前測,並根據閱讀前測成績,每班分為高低能力群。實驗結束之後,學生參加閱讀及字彙後測,同時也填寫一份對所接受的單字學習法的看法之問卷。 研究結果顯示: (1)閱讀組和單字組在閱讀上均有進步;然而,對於提高學生的整體閱讀成績而言,兩組同學的進步並無顯著差異。 (2)閱讀組和單字組在字彙能力進步上有顯著差別;對於學生的字彙能力而言,背誦單字表比閱讀文章在學單字上更能有效地提昇學生的字彙成績。 (3)對於高低程度的學生而言,背誦單字表比閱讀文章更能有效地提昇學生的字彙成績,但是兩種方法對於提昇學生閱讀成績而言,並無顯著差異。 另外,根據問卷的調查結果,大部份的學生均對於他們所接受的單字學習法,给予肯定的評價;同時,他們也提出兩種單字學習法的優缺點。閱讀組的同學覺得固定閱讀文章既可以訓練閱讀速度且又可以學習單字的正確用法,但卻耗時且新的單字也不容易記住。而單字組的同學覺得從單字表學單字是很有效率的方法,但所記的單字似乎忘得很快。學生對於這兩種教學法的意見,也提供給老師一些教學方向。本研究肯定單字學習在提昇學生閱讀及字彙成績的重要性,並提供高中英文教師在單字教學上一些建議。
  • Item
    指定閱讀中文本主題熟悉度對字彙習得之效益研究
    (2005) 洪崇嚴; Hong Chung-yen
    本研究旨在探討指定閱讀中,文本主題熟悉度對字彙習得之效益。參與研究者為北台灣某高職一百七十位學生,參與者英文程度依全民英檢測驗分為初級至中級程度。 本研究為期五週:第一週對參與者進行總字彙程度測驗(以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所發布之高中六千四百零八個字彙為命題範圍)以及全民英檢初級閱讀測驗,並且施行一份有關文本主題熟悉度的問卷,以選出參與者所最熟悉與最不熟悉的文本各一篇,研究者並於其中選出標的字彙;第二週對參與者施以標的字彙前測;第三週對參與者進行指定閱讀文本之閱讀理解能力測驗以及標的字彙即時測驗;第五週對參與者施以後測來測出字彙保留程度。 有關文本主題熟悉度對於參與者字彙習得之結果分析,以成對樣本t考驗進行,並比較中級程度者與初級程度者在熟悉與不熟悉文本主題中,閱讀理解和單字習得之表現;同時亦以皮爾森相關係數,探討參與者之總字彙量、閱讀能力、閱讀理解分數、單字習得之間的關聯係數。 本研究結果顯示:文本主題熟悉度對於參與者之單字習得有顯著影響;參與者在主題熟悉度較高之文本中,字彙習得表現比熟悉度低之文本表現顯著較優;此外,中級程度者在字彙習得表現方面比初級程度者顯著較優,尤其是在閱讀熟悉度低之文本方面,字彙習得優劣表現更為顯著。同時本研究經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發現,參與者之總字彙量與其閱讀中之字彙習得呈現高度相關,而參與者之閱讀能力與其閱讀理解分數則呈現中度相關。 本研究結果建議:既然參與者之總字彙量與參與者字彙習得呈現高度相關,若要從指定閱讀中幫助英語學習者增進字彙,教師最好選擇學習者對主題較熟悉的文本,或者,若教師需指定學習者閱讀主題熟悉度低的文本時,尤其對於英語程度為初級程度者,最好先進行有關該閱讀文本背景知識的教學。
  • Item
    字典查閱對閱讀理解及英文字彙學習之影響
    (2005) 張妍婕; Chang Yen-chieh
    本實驗之受測者分為三組,分別以線上字典、傳統的書面字典以及不提供任何字典的情況下閱讀兩篇難易度不同的文章。本實驗的研究主題之一在於探討查閱字典對閱讀理解是否有助益;當文章難度增加時,是否會影響受試者閱讀理解能力之表現。研究主題之二在於瞭解閱讀時查閱字典對於字彙習得有多少助益;當文章難度增加時,是否會影響受試者字彙習得之表現。研究主題之三是單字的查閱次數;當文章難度增加時,是否會影響受試者單字查閱率。研究主題之四在探討閱讀理解、字彙習得及單字查閱次數之間的關聯性。研究主題之五在了解是否電腦螢幕上查字、閱讀有助於受試者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成果。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1. 在閱讀測驗的成績方面,三組受試者並無顯著不同,這表示查閱字典對閱讀理解並無明顯助益。三組受試者在難度較高的這篇文章上分數較為接近且得分較低。 2. 本研究發現閱讀文章的確有助於字彙習得,而且使用字典組表現明顯優於未使用字典組,且從兩週後的單字後測成績發現,受試者單字的遺忘率不到一個字,顯示閱讀文章不但有助於字彙習得且證實這類的字彙習得並非只屬於短期記憶而已。當文章難度增加時,受試者字彙習得的表現隨之變弱。 3. 使用線上字典的受試者,查閱的單字數遠超過使用傳統書面字典 (約有三倍)。當受試者閱讀較難文章時,查閱單字次數亦增加。 4. 單字查閱次數高者,字彙測驗分數亦高;字彙測驗分數高者,閱讀測驗分數亦高;然而單字查閱次數與閱讀理解卻沒有發現有顯著相關,也就是單字查閱次數高者,閱讀測驗分數卻不見得高。 5. 使用線上字典的受試者普遍認同在電腦螢幕上查字閱讀的快速、方便,但卻有專注力降低的隱憂。 本論文根據研究結果,提供了相關的教學建議。 1. 查字典可幫助提升學生的單字記憶力,所以學生應有查字典的習慣而不是只靠老師釋義。 2. 老師應教導學生如何有效地查閱字典,避免濫用字典。 3. 學生應該從閱讀中習得字彙,而不是從單字表中一個字、一個字單獨死背。 4. 訓練學生閱讀能力應靠學生自己理解文章,而不是老師逐字解釋、逐句翻譯來了解文意。 5. 學生除了增加單字量外,完整的文法、句型概念,亦是影響閱讀理解的關鍵, 此外教師應訓練學生熟悉閱讀技巧及策略。 6. 使用電腦教學時,老師必須要使用有效的方法讓學生專注在指定的課程上,以期讓電腦教學的功能得以發揮。
  • Item
    國中生對英語課本活動喜好之研究
    (2005) 趙雲華; Yun-hua Chao
    中文摘要 本論文旨在探討台灣國中生對於英語教科書中的活動喜好,特別針對學生的活動喜好及其與英語學習風格、英語學習動機強度、學習成就及性別間的相關性做進一步的了解。 本研究施測對象為336 名臺北市士林區一所國中二年級的學生。研究方法採量表調查法。除了詢問背景資料外,本問卷含改編自Reid (1987) 的學習知覺風格偏好量表、Gardner (1985)的動機強度問卷、及改編自康軒國中英語第一冊至第四冊的課本活動喜好問卷。問卷的結果採用描述統計、T檢定及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學生的活動喜好與其英語學習風格、英語學習動機強度、學習成就及性別間有顯著相關。在學生喜好的前十項活動方面,學生的活動喜好類型與其學習風格具有一致性。然而在學生最不喜好的十項活動中,活動的施行方式(單獨或分組活動)與活動的難度對學生的活動喜好影響較大。本研究建議教師在設計或施行教學活動前,應先了解學生之學習風格及學習動機強度,以使教學更為有效。此外,施行較為困難的學習活動時,教師應更為注意學生的反應,給予學生詳盡的指導及練習,並減低學生學習的焦慮。教科書編者在設計教科書活動時,也應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風格及動機,並了解教師及學生對課本活動的喜惡,增加學生及教師偏好的活動,並改編學生覺得困難而不喜好、或教師覺得施行上有困難的活動,以使教師在教學上更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