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5
Browse
Item 扭曲畸形年代下的自我歪曲:埃德蒙·懷特《男孩故事》與《美麗的空屋》中的美國二十世紀中期同性戀男性氣概(2024) 謝遠山; Hsieh, Toyama一九八五年,在一場關於他的半自傳小說《男孩故事》(1982)的訪談中,艾德蒙.懷特(Edmund White)談論到他將自己的同性戀主角──即他年輕時的自己──描繪成一個「扭曲」(deformed)的男孩之意圖(McCaffery and Gregory 20)。根據懷特本人的說法,雖然他的部份同性戀讀者們期盼懷特能寫出一個能代表他們的正向榜樣,懷特卻選擇了要寫實地描繪出美國二十世紀中期對於他自己以及他所認識的男同性戀者們之影響,因為對於懷特來說,這段時期是一段扭曲畸形的年代。雖然懷特主要的受眾是男同性戀者,一些當代異性戀評論家也發現懷特的半自傳小說與他們身為男性的經驗產生共鳴(McCaffery and Gregory 20)。並且,正如本研究將論證的,在這段歷史時期中生活過的男性們想必也會感受到這種共鳴,因為懷特的小說與有關男性氣概的當代問題息息相關。綜上所述,分析懷特的小說想必能進一步增進我們對男性與男性氣概之間的關係之理解,因為這些小說顯然地捕捉到了美國二十世紀中後期男性在當代男性氣概影響下的生活體驗之本質。本文的主要分析文本為艾德蒙.懷特的《男孩故事》(1982)以及《美麗的空屋》(1988)。這兩本小說描繪了一位未命名的同性戀敘事者──懷特年輕時的自己──在美國二十世紀中期中的成長故事。受啟發於克萊夫·鮑德溫的文學男性氣概研究方法,本文在第一章中以建立有關二十世紀中期美國男性氣概的相關背景為始。由於當代對於傳統性別角色的崇尚,二十世紀中期通常被認為是一個「從眾」(Conformity)的年代。然而,通過對於相關文化史學的考察,會發現這一時期關於男性氣概的諸多定義遠比一般認知的性別角色來得更加複雜且模糊。在第一章建立了本時期男性氣概的相關背景後,本文的第二章將專注於懷特的主角,在他的父母、精神科醫師與同齡男孩們的影響下,習得並內化當代恐同的男性氣概觀念。最後,本文將探討懷特是如何描繪男同性戀者們,在內化了當代男性氣概觀念後,如何在他們與當代社會環境的互動中將這些觀念付諸實施。懷特的描寫展現了美國二十世紀中期的男性氣概對於男同性戀者們以及他們身邊的人們所帶來的毀滅性影響。然而,通過他對於石牆起義(Stonewall Uprising)的描寫,懷特也展示了一種通過相互支持來擺脫男性氣概觀念束縛的潛在途徑。我相信,本文對於懷特小說的分析方式有潛能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男性如何與當代男性氣概思想互動、這些互動所帶來的後果、以及能夠解放男性免於這些男性氣概觀念禁錮的潛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