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4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臺灣原住民族政治主體建構之研究
    (2008) 廖朝明; Liao, Chao Ming
    部落(tribe)是臺灣原住民族最基本的政治單位,前後經過文化解構、融合及重構階段。原住民族政治主體性的發揚,是臺灣本土化運動的極致,主體性的強弱,表現在是否有效掌握並決定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教育方面發展的權力因素。本文從原住民族傳統部落型態的制度開始,瞭解部落、宗族的治理理念,探討原住民族的政治主體、衝突結構及重構情形,進而建構原住民族自治與現今政府在政治上達到平權、共存與共榮的境界。在方法上主要採取文獻法、訪談法,並輔以歷史研究法及比較分析法,分析問題、提出建議。全文分為八章、凡28萬3,762字。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緣起、目的、方法及架構,定義政治主體及原住民族政治主體。 第二章文獻探討與理論基礎,前者介紹國內專書論著、學位論文及國外專書論文,回顧與本文有關之重要論點,並進行批判;後者以結構功能主義、衝突理論及建構論為理論基礎及分析觀點。 第三章部落政治制度與網絡,探討原住民族傳統政治觀、政治制度、部落政治體系及族際政治關係,並分析國家在原住民族地區從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地位,以及由此而來的發展邏輯。 第四章原住民族政治主體的內涵,說明傳統原住民族制度網絡解體之後,國家與原住民族關係重新建構的內涵,並分析原住民族如何回應外在政治環境變遷及其行動本質,以及由此反應而發展的適應性問題。 第五章部落與國家權力關係的發展,在前一章探討原住民族部落政治解構之後,進一步討論原住民族部落與國家之間的磨合與認同問題,包括:部落定位視野及機制、部落與國家疆界及平等因素、傳統與現代調和等。 第六章原住民族政治主體建構問題與發展,探討當國家意在透過對部落的統治管理以穩固其統治地位,而原住民族追求完全自治,終將面臨什麼樣的難題?以及部落政治哲學面臨的挑戰。 第七章原住民族政治主體建構之可行性評估,嘗試將現階段原住民族政治主體建構理念之基本內涵及定位方向,歸類為分級自治、領土共管、自治事項共享及權利平等四大類,分析其接受貫徹的可能性。並援引美、加、紐、澳等國家類似制度經驗,提供我國政策制訂參考。 第八章結論,針對本文研究發現做一歸納整理、扼要摘述,說明本文的研究貢獻、研究限制、研究建議及展望,總結本文。
  • Item
    國家認同對我國國家安全影響之分析
    (2007) 樊玅珍; Maio-Chen Fan
    國家安全並非是一種靜態的概念,而是隨著時間之動態不斷的演進。因此,國際社會已將「國家安全」擴展成為綜合性安全。由於臺灣獨特的地理位置,表現出臺灣所具有的安全價值與地位;也因為如此,即使整個國際體系已進入全球化的時代,臺灣的安全始終沒有保障。造成臺灣安全威脅與不穩定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仍是在於中共對臺的野心。隨著中共的日益強大,鄰近的臺灣勢必是最能感受其威脅性的,而如何才能確保臺灣的安全,是本論文的關注焦點。 由於臺灣的特殊歷史背景與發展,使得臺灣這塊土地無論在文化與族群上,都是處於一種多元融合的狀況。然而臺灣的國家認同建構一直存在著危機,在歷經了民主化之後,國家認同問題更突顯出其有待解決的迫切性。自一九八O年代中期臺灣民主化歷程展開以來,省籍矛盾、族群衝突、國家認同等問題成為臺灣社會內部爭議最大、影響最廣泛的議題,而這些議題在經政治動員後往往具有強烈的爆發力,不僅使得族群間造成嚴重對立,威脅政治體系的穩定,甚至進一步與中國大陸對臺灣的威脅產生糾結,而成為討論國家安全時不應被忽視的一個課題。 筆者從「民族主義」、「自由主義」及「社群主義」三種國家認同途徑,討論對我國國家安全的影響。本文是以國內學者江宜樺教授所主張的「族群認同」、「文化認同」及「制度認同」三個主要層面來討論國家認同的內涵。並由兩蔣時期、李登輝時期及陳水扁時期的三個層面的國家認同之變遷,分析我國當前國家認同問題;並找尋這三個層面與我國國家安全的關聯性,進而分析國家認同對我國國家安全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