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4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公共組織改造理論與應用之研究─ 行政組織改造之分析
    (2010) 連宏華; Lien, Hung-Hua
    本論文係以公共組織改造理論為基礎,以我國行政組織改造為個案分析,並探討外國政府改造經驗和臺灣省政府組織重組經驗。本研究並將研究焦點,著重在探討行政院的組織變革或組織改造。 本文就公共行政或治理模式的典範變遷,從「傳統公共行政」到「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後官僚典範」及「新公共服務」的新治理觀,旨在描繪公共事務的服務者和陳述公共治理模式,在環境轉變中應有的角色,以及國家機關職責。 1990年代以降,世界各國興起政府再造運動,乃奠基於新公共管理理論,並成為世界各國行政革新的主要議題,並導引新的國家治理典範,引進企業的效率經營模式,使政府部門類如企業,必須考量競爭和效率、經濟性,來有效回應人民與社會期待。這是公共行政的「變革年代」。 在臺灣,從過去到現在,國家的政治與經濟發展經常深受內在環境變遷因素的影響,國家機關必須自我調適。本文嘗試設計具有彈性、精簡、創新、競爭的機制的國家機關組織,重新定位政府組織的職能和角色。
  • Item
    組織變革與行政效率之研究〜以台北市國軍老舊眷村改建為例(1994〜2008)
    (2009) 池雙勝; Shuang-Sheng Chi
    中文摘要: 國防部為貫徹照顧軍眷之德意,配合國家經濟政策及社會發展,加速更新國軍列管老舊眷村,改善原眷戶之居住環境品質,提高眷村土地經濟效益,協助地方政府取得公共設施用地並改善都市景觀,於民國69年5月30日訂頒「國軍老舊眷村重建試辦期間作業要點」等相關規定執行,惟因前述行政命令未臻周延,致部分老舊眷村無法辦理改建,影響眷改執行進度。為能依法行政,加速辦理老舊眷村改、遷建工作,提高行政效率,國防部研擬「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案經立法院於民國85年2月5日三讀通過並報奉總統公佈施行。 國軍軍眷服務工作起始於民國32年間,政府遷台初期為安置大陸來台之國軍眷屬,除接收日遺眷舍外,分別由國防部及各軍種單位籌款建造眷舍分配有眷無舍官士,然因眷舍多已老舊,隨著都市迅速發展,該等眷舍逐漸形成城市之窳陋,而眷戶對改建進度更是引頸企盼。國防部為提升老舊眷村改建行政效率,基於「專業分工」之原則將軍眷服務組織實施調整,惟調整過程中因眷服組織成員對工作環境不甚熟悉、對未來工作有不確定感等諸多因素,加以行政機關之間協調及聯繫工作未臻完備,影響眷改執行進度,故如何提昇眷改行政效率似為當前重要課題。 本研究藉由質化之研究方法,針對眷服專業幹部實施訪談,綜彙說明國軍眷服組織變革與行政效率之影響。由訪談結果分析得知:(1)眷服幹部組織變革與行政效率有顯著正向相關;(2)在組織變革與行政效率,在不同個人變項態度有顯著差異;(3)眷服幹部專業能力與行政效率有顯著正向相關。本研究並分別對國防部總政戰局軍眷服務處及各軍種司令部軍眷服務組等行政單位提供多項具體建議,期藉筆者服務軍眷服務組12年餘(自民國83年8月至97年12月止)之眷服專業幹部工作經驗,提昇整體眷改行政效率,維護眷戶權益。 本研究將就老舊眷村有關文獻、學者專家之研究、新制眷村改建之執行編組與職掌、舊制及新制眷村改建法令之比較、新制眷村改建各階段流程、現存各項問題及具體建議等課題逐項探究,並以台北市老舊眷村改建為例;最後並提出老舊眷村改建土地後續處理建議採多元化、多角化經營 (如依法標售處分、眷改土地證券化、設定50年地上權、都市計畫審議都市更新、BOT、委託代管、眷村文化保存)等方式進行。所提多項建議,期能作為國防部軍眷服務處等有關單位執行眷村改建工作之參考,俾能加速推動國軍老舊眷村改(遷)建工作,貫徹政府照顧軍眷之德政。 【關鍵字】眷村改建、原眷戶、組織變革、行政效率、文化保存。
  • Item
    我國大專校院軍訓教育變革之研究(1995-2007)
    (2008) 白怡昌
    校所名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國家事務與管理專班 論文題目:我國大專校院軍訓教育變革之研究(1995-2007) 畢業時間:2008(九十六學年度第二學期碩士學位論文摘要) 研究生姓名:白怡昌 指導教授:陳文政博士 論文摘要: 軍訓教育的存在有其歷史因素及價值,隨著台灣民主化,軍訓教官在校園的角色亦產生質變,從單純的軍訓授課轉變成為目前所肩負的學生事務、校園服務、緊急救助等工作,提供學生必要之協助。此一現況,實不能以歷史原罪予以否定。 2004年教育部推動「軍訓制度改進方案」,2006年10月某大學教官參與倒扁活動引發爭議,教育部長杜正勝表示:大學教官退出校園。一時之間,有關軍訓教官在校園的存廢問題,又成坊間熱門話題。尤其,大學軍訓教官將依照「屆齡退休,遇缺不補」的政策逐年縮減,原有工作則由替代遞補人力接手。此一政策實施不僅影響現職大學軍訓教官,連帶各高中職校及各階層軍訓組織之編制員額與組織架構都必須隨之調整因應,可說是推動「軍訓制度改進」以來最大之變革。 本研究主要是以軍訓教育在台實施現況及現階段變革為探討範圍,並針對「軍訓制度改進方案」實施後,對校園安全及軍訓教官之影響做一探討與分析,主要之研究發現如下: 壹、軍訓課程雖取得法源依據,但大學是否列入必修仍由大學自主; 惟全民國防教育列入高中職校必修仍有爭議 貳、公私立大學對於教官退出校園,基於經費來源及人力運用有不同 看法 參、國防通識課程全面取代軍訓課程仍有執行上之差異 肆、教官退出校園,僅是以退伍教官取代現役教官,而非實質退出校 園 伍、軍訓教官文職化,非學校現行所急需且亦無法獲得教官認同 陸、軍訓教官同工不同酬
  • Item
    國府遷台後陸軍之整編(1950-1961)---一個組織再造的實例
    (2008) 龔建國; Kung,Chien-Kuo
    李德哈達云:「歷史是宇宙的經驗,比任何個人的經驗都長久,更廣泛、更複雜多變。」所以,我們為何不向歷史學習?同樣,國軍在1950-1961年代,當時面對中共血洗台彎的恫嚇,及國際間對在風雨飄搖中的我國,心存觀望與漠視,對所處的環境,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國府遷台後,陸軍從1950-1961年間,組織體系歷經幾個重要階段的變革,各階段的組織演變與發展過程,均因應不同時空環境作關鍵性變遷,而進行必要的組織結構調整與改變,以符合的當時反攻復國需求與國人之期望,無論是在組織體制、單位設立、編制、人員上,有著非常大的變化。建軍政策與建軍思想,一直是國防部重要的施政目標與方向,亦是國軍提升戰力的重要指標。其功能與效率往往相互為關,國防部負責國防政策、建軍思想與在軍事上鞏固復興基地-台灣,進圖光復大陸之施政重點,對實施陸軍改組,調整機構充實戰力的提升,有其重要性與影響力。本研究係以陸軍組織發展的理論研究組織變革,以建立構機構組織發展的運作模式,以及了解當時陸軍在執行任務與面臨的問題,並根據陸軍部隊在組織的實際運作狀況,試圖提出發展組織的方向,創造更有利於國軍建軍備戰發展環境與條件,進而整體提升陸軍整體戰力,以期達到國家所賦予的責任與目標。   本研究首先藉由文獻分析與歷史研究,探討組織發展的相關內容,建構研究理論的基礎;其次,根據文獻分析的結果,擬定提綱,並廣泛蒐集資料與訪問軍事耆宿提供寶貴意見及實務經驗,作為陸軍在組織發展與整軍備戰的論證參考。   綜合文獻分析與歷史研究,配合國軍檔案之研析,與訪談的研究結果,發現陸軍在1950-1961年間,由於部隊的精簡、汰除與整編、軍事院校的復校,和受美軍援後,及美、日顧問團參與陸軍整軍歷程等時期,陸軍各部隊的組織體系變革與發展,對陸軍戰力提升的幫助。   根據上述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具體研究建議包括:一、全民國防,有效運用全國人力、物力、財力,以憲政建設為基礎、以軍事建設為核心、以經濟建設為後盾、以心理建設為動力,支持防衛作戰整備,強化全民國防力量。二、國防軍備,國防軍備以國防自主為核心,也是一國國力的綜合表現。是國軍建軍以來一直秉持的理念,國軍應更積極擴大與產、官、學、研各界合作,厚植國防科技工業能量於民間,朝「國防自主、全民國防、科技建軍、自製優先」的目標前進。三、現代化國防,國防現代化不應僅僅是著重硬體-船堅砲利,更重要的是配套的軟體—從事戰鬥的軍人素質和組織文化。國軍應以更積極的態度汲取新知、即時掌握全球軍事脈動及培養更多優秀的國防人才,才能因應未來戰爭的挑戰。四、精兵政策,政府遷台之後,依據戰略之調整,縮減員額,精兵政策取得一定成效;我國防建軍的理念,朝向建立嚇阻而非對等的力量,要建立一個高素質、高科技的精銳武力,在「量少質精戰力強」的建軍指導下,改良現行兵制,建立一支具有強大防衛能力的武力,是精兵政策中之精髓,也是刻不容緩之事。五、軍人精神教育,中心思想對國軍的影響是相當重要,國軍為堅定立場與使命,確立「以憲法為根基,以民意為依據」、「為何為戰─為中華民國國家生存發展而戰;為誰而戰─為中華民國百姓安全福祉而戰」的中心信念,進一步鞏固中心思想。
  • Item
    政風機構組織發展之研究-─以臺北縣政府為例
    (2006) 賴俊源; Lai, Chun-Yuan
      我國政風機構從1953年開始迄今,政風組織體系歷經安全室、人事查核機構、政風機構等重要階段的組織變革,各階段的組織演變與發展過程,均因應不同時空環境作關鍵性政經變遷,而進行必要的組織結構調整與改變,以符合機關的需求與社會大眾之期望,無論是在組織體制、設立、地位、職權、編制、人員上,有著非常大的變化。  本研究係以組織發展的理論研究政風機構組織變革,以建構政風機構組織發展的運作模式,以及了解當前政風業務執行現況與面臨的問題,並根據政風機構在地方行政機關的實際運作狀況,試圖提出政風機構發展組織的方向,創造更有利於政風機構發展環境與條件,進而整體提升行政機關競爭力,以期建立廉能政府的目標。   本研究首先藉由文獻分析,探討組織發展的相關內容,建構研究理論的基礎;其次,根據文獻分析的結果,擬定訪談提綱,對政風人員進行深度訪談,廣泛蒐集寶貴意見及實務經驗,作為政風機構組織發展的論證參考。   綜合文獻分析與深度訪談的研究結果,發現政風機構歷經安全室、人二室、政風室等時期的組織體系變革,各階段的組織變革項目有所不同,並因應人二室的組織法制化,各級行政機關於1992年9月16日陸續成立政風處(室)。改制後的政風機構,受到組織結構設計不當、政風機構權限不足、政風業務預算編列不足、政風人力嚴重不足、非屬政風業務之執行權責未合時宜、人事升遷管道不易等項問題。再者,政風業務的推動與執行方面,亦面臨人事管理一條鞭制、雙重指揮監督體制、地方議會政治、機關首長互動等因素,使得政風機構的組織發展受其影響與限制。   根據上述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下列具體研究建議包括:修定政風機構人員設置條例;建置獨立專責的廉政服務機關,並持續推動各項反貪作為;建立學習型政風組織,以及實施計畫性培訓各項專業技術人員;破除績效評比制度的迷思,採取以授權為基礎的績效經營方式;建立內化永續之服務理念,強化未設置政風機構的政風職能;政風單位宜塑造創新的組織環境,採行專案組織的組織模式;改革地方行政機關政風人員之人事升遷機制;積極爭取政風業務預算之編列,結合各機關業務單位推行政風工作;提供政風業務的執行作業標準化與訂定制式業務範本;各級政府宜加強民意代表與機關首長的法制教育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