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7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新北市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參與專業英文詞彙競賽之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關係研究-以心流經驗為中介變項
    (2023) 黃聖哲; Huang, Sheng-Zhe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參與專業英文詞彙競賽之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關係研究,並探討心流經驗對於上述兩者之間的中介效果。以心流經驗量表評斷競賽過程的心流經驗程度,學習動機量表檢視選手競賽過程之學習動機,自我覺知效果量表檢視選手競賽過程之學習成效主觀性,競賽成績則檢視選手競賽過程之學習成效客觀性。資料處理方法以描述性統計分析研究對象的個人背景變項資料及解釋競賽各項成績的得分狀況,以獨立樣本t檢定檢視研究對象之背景變項與研究構面之顯著性與差異性分析,以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探討各變項相關性,以多元迴歸分析考驗心流經驗在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中介效果。經資料處理與分析結果如下:一、性別及就讀公私立學校類別與學習動機、心流經驗、學習成效均未有顯著差異;二、學習動機與心流經驗、競賽表現及自我覺知效果均有顯著相關;三、心流經驗在學習動機與自我覺知效果間有顯著的中介效果,但在學習動機與競賽表現間則未有中介效果的存在。根據研究結果與結論提出對於教育主管機關、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研究構面與變項三部分之建議供未來教學管理者、教學者及研究者於學術交流參考使用,並獲得啟發為未來技職教育學子提供更加完善的教育。
  • Item
    電腦模擬軟體輔助技術教學之學後保留度研究
    (2009) 吳文全; Wu, Wen-Chuan
    本研究旨在探討電腦模擬軟體輔助技術教學之學習成效及其保留度情形,選擇使用宣稱具有技術教學功能的「TINA Pro」與「數位麵包板」的電腦模擬軟體作為數位電路技術「電子電路實習」課程中「數位邏輯」單元的實驗教學,研究樣本以台北市立內湖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控制科全體二年級學生(共一百零四人)為受試對象進行實驗。本實驗共分成三組(傳統組、TINA組及DB組),傳統組採用「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技術教學;TINA組採用「TINA Pro」輔助技術教學;DB組組採用「數位麵包板」輔助技術教學,不同組別教學單元內容均相同,且要求學生實際在麵包板上練習電路設計、操作及提供線上輔助教材。學完各個教學單元後即實施成就測驗,並於其後三次(每次間隔14日)作認知與技能的學後保留測驗,藉以分析學生學習之成效與各項差異情形。 經過約四個月的教學實驗後,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在三組不同組別中,使用TINA Pro電腦模擬軟體輔助技術學習的學生,在四次不同時間評量其認知學習成效全部顯著高於使用傳統學習的學生;同時在四次不同時間評量其技能學習成效有二次顯著高於使用傳統學習的學生,因而可以確認使用TINA Pro電腦模擬軟體輔助技術教學有助於學生技術學習之學習成效,尤其表現在認知學習部分。 二、在十一個向度的學習滿意度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使用TINA Pro輔助技術教學的學生,在教材的設計方面滿意度顯著高於使用傳統學習的學生;以及使用TINA Pro輔助技術學習的學生,在教材的難易度方面滿意度顯著高於使用傳統學習的學生和使用數位麵包板輔助技術學習的學生,其他九個向度使用電腦模擬軟體(包括TINA Pro或數位麵包板)輔助技術學習的學生與使用傳統學習的學生均無顯著差異。 三、三次不同時間無預警方式評量所得之學後保留度,在使用電腦模擬軟體(包括TINA Pro或數位麵包板)輔助技術學習學生之學後認知保留度與使用傳統學習的學生皆無顯著差異,且三次不同的學後認知保留度皆小於1,符合遺忘的特性。在學後技能保留度部份,在實驗課程結束後十四日及四十二日使用傳統學習的學生及使用數位麵包板輔助技術學習的學生,均顯著高於使用TINA Pro輔助技術學習的學生,其他不同時間所測得之技能學習成效保留度無顯著差異之情形。
  • Item
    校園情境式無所不在學習系統在英文學習上之應用研究
    (2007) 謝欣純; Hsin-Chun, Hsieh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應用網際網路與無線通訊行動載具,發展一個校園情境式英文無所不在學習系統,以提高大學生校園英文的能力。根據情境學習的理念,本研究發展一個互動式學習系統,使學習者能利用合適的設備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隨時隨地的學習。實驗樣本取自台灣師大非英語系學生18人,實驗情境係以師大校園為範圍。所有實驗教材均設計在無線PDA上,供學生自由學習。 經過一個月教學實驗後,本研究收集所有實驗樣本的學習歷程檔案、學後測驗成績與學後滿意度調查資料。發現每人每週學習時間平均超過6小時,已具有主動學習效果。經統計分析後,發現不論低先備知識或高先備知識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均為中高強度;而兩者的學習成效均達到顯著進步水準;其中低先備知識者的進步幅度超越高先備知識者。同時兩者的學習滿意度亦達高度滿意水準。可見本研究所建置的無所不在學習系統具有教學成效。
  • Item
    高職教師技術士證取得與學生實習課程學習成效關係之探討-以機械基礎之車床實習課程為例
    (2012) 鄭福興; Cheng Fu Hs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公立高職機械科教師技術士證取得,與學生實習課程學習成效之相關性,研究調查問卷以分層叢集抽樣方式,對北、中、南各區共抽樣14所公立高職機械科機械基礎實習之車床課程學生進行施測,共發出1200份問卷,有效問卷回收982份,有效回收率81.8%。問卷回收後,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量表與研究假設的驗證。 就研究結果分析如下: 一、就全體接受調查教師而言(包含取得及未取得技術士證教師),其學生機械基礎之車床實習課程學生學習成效,以取得技術士證之教師高於未取得技術士證之教師。 二、就教師「年齡」、「教育程度」、「師資培育機構」、「服務年資」、「擔任職務」、「學校區域」、「是否為選手訓練教師」等變項,不影響機械基礎之車床實習課程學生學習成效。
  • Item
    問題導向學習教學策略在國中生活科技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
    (2004) 姚乃慈
    摘 要 本研究以真實世界的問題作為學習核心,運用問題導向學習教學策略於國中生活科技課程教學中,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經由和同儕互動建構知識,提昇問題解決能力並學習與人和諧相處。 首先以文獻分析方式來探討問題導向學習內涵、科技教育內涵,以及問題導向教學模式,再應用此模式設計三種主題之問題導向學習教學活動,針對國中一年級學生進行實驗教學。本研究從教師的教學紀錄、學生的學習檔案、各量表之前後測分數等相關文件資料中,獲致一些有用數據,分別進行質性與量化資料統計分析。透過學習成效之分析,歸納出國中生活科技實施問題導向教學之優缺點,提供生活科技教師教學之參考。 研究獲得成果為:實施問題導向教學可以讓學生覺得學習更有趣,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蒐集資料的能力;並在分工合作中學習溝通表達的技能,以及尊重他人與負責的態度,了解團隊合作的重要。且透過資訊的分享使學生知識的學習更寬廣,同時也讓學生問題解決的態度越趨正向,提昇問題解決的能力。本研究也發現:教學過程需要有更多指導員參與,以協助學生討論內容更深入,控制討論秩序;對於參與程度極低的學生,容易形成更大的知識落差…等尚待改進之事項。最後,研究中提出實施問題導向學習教學與後續研究之建議,作為生活科技教師之參考。
  • Item
    混成學習對國中生英聽學習成效之研究:自我效能與學習風格之調節效果
    (2016) 李淑菁; Lee, Shu-Ch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混成學習對國中生英聽學習成效(包括英語聽力成就測驗與英聽學習自我覺知效果)之影響,並分析自我效能與學習風格在此關係中的調節效果。採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七年級兩個班級學生,隨機分派一班為實驗組(混成學習),另一班為控制組(傳統教學)。研究結果顯示:一、學生接受混成學習後,在英聽學習成效表現有增加,整體表現為中上程度;二、混成學習能顯著提升學生英語聽力成就測驗與英聽學習自我覺知的認知效果;三、低自我效能者在混成學習中的英聽學習成效顯著優於高自我效能者;四、「學習風格」在教學方法與英語聽力成就測驗及英聽學習自我覺知效果關係中,無顯著的調節效果。研究建議如下:一、線上學習教材宜針對不同學習風格學習者做適性規畫與設計;二、學校行政宜建置數位學習平台與提升教室軟硬體設備;三、教師宜在教學時關照學習者的自我效能;四、未來研究宜研擬更具準確性之學習風格歸類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