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7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台中市國中學生電腦素養之研究(2004) 林炎瑩本研究旨在瞭解台中市國中學生電腦素養現況及影響電腦素養之 相關因素,首先以文獻探討與蒐集方式,瞭解電腦素養內涵與影響電 腦素養之相關因素,其次編製「國中學生電腦素養調查問卷」作為研 究工具,針對台中市國中以隨機叢集抽樣方式抽取十一所學校,共計 411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將所得資料分別以百分比、平均數、標準 差、獨立樣本t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等統計 方法,進行資料分析與處理。研究獲得下列結論: 一、整體而言,台中市國中學生電腦素養已達相當水準。 二、個人背景因素方面,顯示性別對國中學生在電腦素養整體表現 上並無顯著差異。 三、學校環境因素方面,顯示學校位置、學校規模等在電腦素養整 體表現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四、學校設備因素方面,顯示班級電腦對國中學生在電腦素養整體 表現上有顯著差異存在;其電腦教室數、開放電腦教室等對國 中學生在電腦素養整體表現上並無顯著差異存在。 五、電腦經驗因素方面,顯示參加電腦社團、每週使用電腦時間、 玩過電腦遊戲等對國中學生在電腦素養整體表現上並無顯著差 異存在。 六、家庭電腦環境因素方面,顯示家中有個人電腦、家中可連接網 際網路、父母親支持學習電腦、家中可討論電腦問題者等對國 中學生在電腦素養整體表現上並無顯著差異存在。Item 台灣中部地區國民中學學生對道路交通安全行為表現之研究(2004) 葉奕君本研究主要在探討臺灣中部地區國民中學學生對道路交通安全行為表現之情形,從對交通法規的遵行、遵守交通工具使用之安全原則、道路使用行為與應變能力、交通事故之應變能力與基本急救處理等四大層面來探討,其研究目的為:一、瞭解臺灣中部地區國民中學學生在道路交通安全行為表現之現況;二、探究臺灣中部地區國民中學學生個人背景因素、學校因素及道路交通安全行為表現之關係;三、依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提供交通部門或教育主管部門做為推行交通安全教育及政策之參考。 本研究採用自編問卷進行調查研究,針對臺灣中部地區202所公私立國民中學進行抽樣,共計抽出15所學校,依據學校地點及學校屬性等進行調查研究,共寄發問卷1,575 份,有效問卷1,470份,回收率為93.3%,並將蒐集之資料利用SPSS 10.0版統計軟體進行處理分析,主要運用次數分配、百分比、獨立樣本t考驗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等進行統計分析。 根據研究發現所得到之主要結論為: 一、 臺灣中部地區國民中學學生在上下學交通工具使用方面主要以腳踏車為主,其次為步行,再其次為父母親以私人汽車接送為主。 二、 有一成二的臺灣中部地區國民中學學生認為學校未曾辦理過交通安全宣導教育。 三、有六成八的臺灣中部地區國民中學學生認為學校有在實施交通安全宣導活動。 四、有三成三的臺灣中部地區國民中學學生認為學校有在實施放學路隊管理。 五、有接近五成二的臺灣中部地區國民中學學生認為學習環境之同儕因素對本身道路交通安全行為表現有負面行為之影響。 六、 有接近四成的臺灣中部地區國民中學學生認為學習環境之教師因素對本身道路交通安全行為表現有正面影響。 七、有接近二成的臺灣中部地區國民中學學生認為偶像團體對本身道路交通安全行為表現有正面影響作用。 八、不同的個人背景因素(性別、年級、居住地點、上下學交通工具、家庭社經地位、偶像崇拜)對整體道路交通安全行為表現上有顯著差異。 九、不同的學校因素(學校規模、交通安全教育之放學管理方式)對整體道路交通安全行為表現上無顯著差異。 十、不同的學校因素(學校屬性、學校地點、交通安全教育之宣導頻率、交通安全教育之宣導方式、交通安全教育之宣導活動、上學時間、放學時間、學習環境之教師因素、學習環境之同儕因素)對整體道路交通安全行為表現上有顯著差異。 最後,綜合本研究所獲得的研究發現及結論,提出對道路交通相關單位、教育人員、國中學生以及對後續研究之建議。Item 金門地區國中生數位學習能力之研究(2008) 王曉玲本研究旨在瞭解金門地區國中學生數位學習能力之表現,分析不同背景的學生其數位學習能力的差異,並探討家庭社經背景、家庭資訊環境與學校資訊教育對學生數位學習能力的影響。 研究方法採文獻探討與問卷調查,依據研究目的,普查金門地區八年級國中學生之意見。問卷共計發放711份問卷,實際回收672,去除填答不全者,有效卷632份(94.0%)。經以統計分析,歸納結論如下: 一、金門地區國中生的數位學習能力表現大多受家庭社經背景影響,而學生的家庭社經背景普遍不高。 (一)金門地區國中學生家庭成員的資訊能力,影響學生的數位學習能力。 (二)金門地區國中學生家中有無電腦與網路設備,影響學生的數位學習能力。 二、金門地區國中生的數位學習能力表現與國內的國中生並無顯著差異發現。 三、金門地區國中學生使用電腦與網路的時數多寡,影響學生的數位學習能力,而學生使用電腦與網路的時數呈現兩極化。 四、金門地區國中學校資訊教育內容大致相同,各校學生數位能力除套裝軟體之使用外,其他並無明顯差異。 五、學生的套裝軟體的應用能力來自於學校資訊教育,與家中有無資訊設備關係不大。 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對金門地區的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單位及後續學術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關鍵字:金門地區、國中學生、數位學習、數位學習能力Item 高雄市國中學生腳踏自行車騎乘行為表現之研究(2010) 馮彥平; FENG YEN-PING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了解高雄市國中生腳踏自行車騎乘行為,將從個人交通安全認知、個人交通安全經驗、腳踏自行車機械常識與腳踏自行車操作四個層面探討,其研究目的為: 1.瞭解高雄市國中生個人交通安全認知、交通安全經驗、腳踏自行車機械常識及腳踏自行車操作情形。 2.比較高雄市國中生不同個人背景變項,與個人交通安全認知與經驗之差異。 3.比較高雄市國中生不同個人背景變項,與腳踏自行車機械常識與操作之差異。 4.比較不同個人交通安全認知與經驗的國中生與腳踏自行車機械常識與操作的差異。 5.透過上述研究結果,提出相關的腳踏自行車騎乘教育對策,提供教育及交通相關單位參考。 本研究主要以調查研究法來進行,針對全高雄市國中進行抽樣,依據學校地理區域劃分進行調查研究,共計抽出12所學校,寄發問卷1234份,有效問卷1011份,回收率為81.9%,並將蒐集之資料利用SPSS for Windows統計應用軟體程式進行統計處理與資料分析,主要利用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獨立樣本t考驗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完成研究後,本研究得到以下幾項結論: 一、高雄市國中生個人背景變項,與個人交通安全認知與經驗有顯著差異。 二、高雄市國中生個人背景變項,與腳踏自行車機械常識與操作無顯著差異。 三、不同交通安全及經驗與腳踏自行車機械常識與操作有顯著差異。 最後,綜合本研究所獲得的研究發現及結論,提出建議供教育、交通主管機關相關教育人員、道路使用者(國中學生)與未來後續研究參考。Item 我國國中生道路交通危險行為之研究(2005) 邱再亨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我國國中生的道路交通危險行為,將從行人角色、駕駛人角色與乘客角色三個層面探討,其研究目的為:1.暸解我國國中生在道路交通危險行為的基本認知、認知程度及表現頻率上的情形。2.比較我國國中生不同個人背景變項,與道路交通危險行為認知程度及表現頻率之差異。3.比較不同道路交通危險行為認知程度的國中生,與道路交通危險行為表現頻率的差異。4.透過上述研究結果,提出相關的交通安全教育對策,提供教育及交通相關單位參考。 本研究主要以調查研究法來進行,針對台灣本島地區716所國中進行抽樣,依據學校地理區域及學校城鄉類型劃分方式進行調查研究,共計抽出49所學校,寄發問卷1,764份,有效問卷1,498份,回收率為84.9%,並將蒐集之資料利用SPSS11.0 for Windows統計應用軟體程式進行統計處理與資料分析,主要利用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獨立樣本t考驗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 在完成研究後,本研究得到以下幾項結論: 一、我國國中生個人背景變項,與道路交通危險行為認知程度有顯著差異。 二、我國國中生個人背景變項,與道路交通危險行為表現頻率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道路交通危險行為認知程度的國中生,與道路交通危險行為表現頻率有顯著差異。 最後,綜合本研究所獲得的研究發現以及結論,提出建議以供教育、交通主管機關、相關教育人員、道路使用者(國中生)與未來後續研究參考。Item 臺灣北部地區國民中學學生道路交通安全行為表現之研究(2004) 黃百練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探討臺灣北部地區國中學生道路交通安全行為表現,根據學生在道路交通安全的留意、道路及交通工具的安全使用、道路使用行為規範的遵守、對道路環境的交通因應行為、交通事故的應變能力與基本急救處理表現等六大層面來探討。 本研究採用自編問卷進行調查研究,針對台灣北部地區337 所公私立國民中學進行抽樣,共寄發問卷1,747 份,有效問卷1,640 份,回收率為93.8%,並將蒐集之資料利用SPSS 10.0 版統計軟體進行處理分析,主要運用次數分配、百分比、獨立樣本t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進行統計分析。 根據研究發現所得到之主要結論為:1.北部地區國中生大多數以居住家裡為主。2.約有六成的學生發生過1-2次令他們印象深刻的交通事故經驗。3.在交通事故發生原因,一時不小心約有六成左右,其次為想事情及閒聊、遊戲者。4.約有五成的學生會視當時交通情形,選擇性遵守交通規則。5. 交通安全知識從「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獲得者,其行為表現皆較優於「媒體宣導」。6.北部地區國中生最能接受與聽從的人,以父母親為最多約為四成,其次為師長,最後才是代言偶像。7.在學校路隊編組方面,有實施學校約佔二成五,未實施學校約佔七成五。8.北部地區國中生整體道路交通安全行為表現係趨向負面的情形。 最後,綜合本研究所獲得的研究發現及結論,提供對主管行政機關、相關教育人員以及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關鍵字:臺灣北部地區、國民中學學生、道路交通、道路交通安全行為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