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7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學生職業價值觀之研究-以臺北縣高職為例(2010) 王郁喬; Yu-chaio, Wang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縣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學生的職業價值觀現況,並探究不同個人背景因素與職業價值觀之關係與差異情形。透過文獻分析的結果,以「性別」、「年級」、「科別」、「上學期學業成績」、「未來進路規劃」等背景變項,及選用吳鐵雄等編製的「工作價值觀量表」進行問卷調查。本研究採立意取樣的抽樣方式,針對98學年度第二學期臺北縣參加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班一、三年級的學生進行問卷發放,獲得有效回收問卷814份。所得資料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及「標準差」等描述性統計做分析,並以「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Scheffe法」、「Tukey法」、「LSD法」、「Tam hane's T2檢定法」、「Dunnett′s T3檢定法」、「Games-Howell檢定法」進行事後比較,歸納獲得主要結論如下: 一、臺北縣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學生對職業價值觀,有很高的重視程度,並且具有相當正向的積極態度。 二、臺北縣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學生最重視的是「組織安全與經濟」取向,最不重視的是「自我實現」取向。 三、臺北縣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學生比較重視「工具性價值」,顯示學生比較看重屬於外顯方面的價值。 四、不同「性別」之學生的職業價值觀並無顯著差異存在。 五、不同「年級」之學生的職業價值觀並無顯著差異存在。 六、不同「科別」之學生的職業價值觀並無顯著差異。僅在「目的性價值領域」中達到顯著水準。事後比較結果得到「電影電視科」學生的重視程度高於「資訊科」學生。 七、不同「未來進路規劃」之學生的職業價值觀並無顯著差異。僅在「目的性價值領域」中達到顯著水準。事後比較結果得到選擇「升學」與「就業」的學生重視的程度高於選擇「尚未決定」的學生。 八、臺北縣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因上學期學業成績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差異情形為上學期學業成績「80~89分」的學生重視的程度高於「60~69分」的學生。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對教育主管機關、學校、企業經營者與後續研究者提出具體之建議。Item 台北地區高職商業經營科專業課程實施現況與問題之研究(2011) 葉玲達; YEH,LING-TA本研究旨在探討高職商經科實施99課綱之實施現況,以作為高職商科實施課程之參考。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蒐集相關文獻,再經歸納分析整理,確立「課程實施」、「學校支持」、「因應措施」與「專業課程」四個層面相關因素,並採用問卷調查法。透過問卷瞭解目前高職商經科的教師對於學校實施99課綱實施現況之意見調查。 本研究以台北地區十一所公私立高職商經科學校教師為對象,發出118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數為106份。本研究資料分析採用描述統計、平均數、標準差平、t考驗及卡方考驗等統計方法,以瞭解資料分佈情形與進行差異性及相關性考驗。 根據文獻探討及統計分析結果,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台北地區高職商經科教師對於99課程實施現況根據此問卷調查平均數皆大於3,大部分商經科教師是對於99課綱之實施現況是肯定的。 二、根據卡方考驗,對於不同的學校屬性與任教資歷當然看法不盡相同,達顯著水準。Item 我國高職工業類課程與日本高等學校工業專門學科課程比較之研究(2007) 張嘉穗; CHANG, Chia-Sui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高職學校工業類與日本高等學校工業專門學科課程之制定沿革背景、目標、架構、科目間的異同。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文獻分析與比較之教育研究,茲將研究之結論臚列如下: 一、課程沿革及其背景修訂過程,皆有相同發展方式,課程修訂最高指導單位機關也雷同;相異之處在於:我國課程修訂時間較晚,課程型態規劃不同。又在課程的權限劃分,日本較為彈性且多元化,及行政授權寬裕度較大,可以自行發展特色。 二、課程目標之訂頒機關與指導機關皆為「部」級,兩國同樣著重於職業的知能與道德,以及學生的適性發展之培養。對工業類課程目標而言,皆重視實用技能,與基礎基本知識與能力的培養。目標結構皆由先規定整體的目標到分項具體的目標;相異處係因後期中等教育目標之取向不同:日本的整體課程方面銜接性較強,其工業課程目標的特色主要在培養中堅技術人員,與我國初期僅重視培養工業基層技術人才的重點不同。 三、課程架構方面,皆將必修科目數縮減,逐漸調整為擴增選修科目,並有最低畢業學分數的要求。至於實習科目的比重亦逐漸遞減。相異處則為我國民87年之後,到民95年課程暫行綱要的課程架構演變中,新增校定必選修與活動科目,然而日本在校訂必選修方面則逐漸變為合併計算;活動科目部分我國是合併班會與綜合活動成一大科目,然而在日本,卻是將班會與聯課活動分成兩科目,並未合併成一科目,因此分配不同。此外,日本有A、B兩種類型課程可供選擇,A類型以取得就職的資格為主,而B類型課程則同時重視普通教科與專門科目,偏向升學為主。 四、課程科目方面,相同處在於兩國的科目皆隨著時代與目標需求而做調整;相異處在於對於科目的選擇幅度、科目名稱與科目的數目不同,且日本對於工業基礎基本科目的重視之下再細分為四大類型(「工業技術科目」、「各學科原則履修科目」、「各學科共通基礎科目」與「各學科選擇基礎科目」)。 根據上述結論,針對我國高職的工業課程制定沿革與背景、工業類課程目標、工業類課程架構及工業類課程科目等四方面提出建議為以下幾點: 一、對我國高職工業類課程制定沿革與背景之建議: 建議能以更前瞻的眼光深入瞭解先進國家的課程改革動態,並考量 我國的工業人力需求,提早規劃適合我國的課程。可參考日本行之 已久的學校本位的課程形式,以讓我國初起步的新課程順利步上軌 道。 二、對我國高職工業類目標之建議: 建議重視教育一貫的銜接性,並加強學生基礎基本能力、問題解決 能力與創造思考能力的培養。 三、對我國高職工業類課程架構之建議: 就課程架構的分配而言,可以更彈性化,讓課程架構表則由各校自 行設定。並參考日本分為A、B不同類型,讓學校與學生選擇適合自 我進路發展的課程,此外在學分數的安排亦可調降畢業學分數,並 放寬校訂必選修的幅度。 四、對我國高職工業類科目之建議: 1.在普通科目上可以提供更多的科目讓學校參考選定適合該校發展 的科目,擴大選擇幅度。並強調保健、家政科目。以及增列書法 為藝術科目之選擇科目以保留我國國粹。 2.在我國工業類專門學科上可以參考日本,重視基礎基本的科目。 讓校本課程執行時能清楚基礎與專業科目不同之分野。Item 高職學校學生對實習場所危害風險的覺知之研究--以新北市穀保家商為例(2012) 嚴英哲; YEN, YING-CHE本研究旨在 探討高職學校(簡稱高職)學生對實習場所危害風險之覺知,採網路問卷的形式進行問卷調查,歷時二週,共回收55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87.44%),經由SPSS統計軟體以描述性分析、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並以迴歸分析驗證研究假設,以探討高職學生之青少年自我中心特質對實習場所危害風險之影響。 本研究之結果,發現不同性別及科別之高職學生對實習場所危害風險覺知有顯著差異,其中男性學生之危害風險覺知高於女性,且資處科學生對危害風險的覺知程度最高,商經科學生則最低;高職學生之青少年自我中心對實習場所危害風險之覺知具有正向顯著影響。依據本研究結果,建議高職學校應重視學生的青少年自我中心特質,並依據性別及科別之差異,進行妥善的實習場所安全規劃及宣導,以降低學生處於實習場所之危害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