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7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高職機械科「機件原理」課程實施創造思考教學成效之研究(2004) 林錫東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高職機械科學生「機件原理」課程實施創造思考教學成效,以及學生對於實施創造思考教學的看法。為達成目標,本研究首先透過文獻探討與分析,以建立研究理論基礎,參考現有教材大鋼,設計「機件原理」課程創造思考教學模式,並根據此模式編製具備創造思考教學內涵的教案,經專家審查修訂後,進行實驗教學。本研究以國立秀水高工機械科九十二學年度三年級學生八十三人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十週的創造思考實驗教學,實驗組四十三人以創造思考教學法實驗教學,控制組四十人則以傳統的講述法進行教學。研究以林幸台、王木榮等修訂之「Williams創造力測驗」量表、「創造思考教學」學習反應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實驗教學前針對創造思考能力進行前測,實驗教學結束後則實施後測及對實驗組學生實施學習反應意見調查。經由統計分析後,本研究獲得結果歸納如下: (一)、實施創造思考教學後對高職機械科學生的「創造性傾向」未顯著提昇。 (二)、實施創造思考教學後學生在創造思考能力的表現,控制組與實驗組學生在開放性、變通力、精密力及獨創力等向度有顯著的差異。顯示實施創造思考教學,可以提供學生思考的機會,有助於激發學生創造力,提昇高職學生創造思考能力。 (三)、高職機械科學生實施創造思考教學的學習態度多持正向與支持的態度。 (四)、高職機械科「機件原理」課程融入創造思考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創造力。Item 閱讀概念圖教學策略應用於高工立體圖教學成效之研究(2002) 陳憲章本研究旨在根據高級職業學校課程標準與教學時數之規定,編擬一套適合高職學生的「立體圖」單元概念圖教學方案,並經由四週的教學實驗,驗證使用此一方案對高職學生學習立體圖實習課程相關知識的影響,以做為日後推廣教學之參考。 本研究樣本取自臺北市立木柵高工製圖科一年級學生。其中,忠班學生為實驗組,接受閱讀概念圖的教學策略;孝班學生為控制組,即未接受實驗處理。教學成效以學生的「學習成就」與「學習狀況」為指標,以「立體圖單元學習成就測驗」與「機械製圖學習狀況問卷」為研究工具,所得的資料以t-test進行統計分析考驗教學的效果,並以積差相關探討實驗組學生學習成就與學習狀況的相關性。 經過一系列分析歸納,結果發現: 一、實驗組學生與控制組學生在立體圖單元學習成就之直接效果部分的表現沒有顯著差異。 二、實驗組學生比控制組學生在立體圖單元學習成就之記憶保留部分有較佳的表現。 三、實驗組學生比控制組學生在學習動機方面有較佳的表現。 四、實驗組學生與控制組學生在班級氣氛方面沒有顯著的差異。 五、實驗組學生之學習成就與學習狀況沒有顯著的相關。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茲提出下列建議,以供教師教學、高職實習課程與未來研究之參考。 一、對教師教學的建議 (一)發展各單元的概念圖教材,以提供學生完整的認知鷹架。 (二)提供專家概念圖,讓學生依照自己的能力逐步探索,促使學習更加持久。 (三)嘗試採用「合作閱讀概念圖」之策略,藉著同儕討論、人際互動,增添學習的樂趣與成效。 (四)教導學生概念構圖的方法,對其個人日後的學習有正向助益。 二、對高職實習課程的建議 (一)教師課程設計,可使用概念構圖「排序理論」中之「次序分析」,分析新概念學習的先後關係。 (二)實習課程之設計,可著重概念間聯結,以利學生記憶與創新思考。 三、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以「行動研究」的方式進行,由原授課教師接受相關教學訓練後進行教學,可提高研究之效度。 (二)為建構更完整的實驗教學,研究設計可考慮認知策略與學習動機間的交互作用。 (三)採取閱讀概念圖與繪製概念圖相間的方式,以提昇概念構圖的品質與成效。 (四)考慮個人認知風格(如視覺型、聽覺型、動覺型等)著手,進行各變項分析,以力求研究之嚴謹。 (五)教師進行概念構圖教學前要有詳細的說明,且實驗教學時間要充分。Item 專題導向問題學習策略於輪型機器人教學之成效分析(2010) 林國豪; Lin Guo-Hao專題導向問題學習策略(Project-Oriented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POPBL )為一種新的教學法,雖然國外已有部份研究,但在我國尚未有此一方法之相關研究。故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專題導向問題解決學習策略對於大學「輪型機器人設計與通訊」之學習成效與學習滿意度。研究進行十五週的POPBL式實驗教學。 本研究實驗樣本採單一組實驗設計,共25名學生為抽樣對象進行機器人設計實驗研究,分九組進行POPBL教學。其中六週為機器人教學課程,並施予學前及學後測驗;經過六週的學習再進行四週的專題實作及三週的專題競賽;另有一週請廠商講授機器人新知,最後一週進行教學滿意度調查。 經教學實驗與統計分析後發現專題導向問題解決學習策略的實施,可獲得以下結果: 1. POPBL機器人教學對於學習者的學習成效提升狀況有顯著差異。 2. 學習者對於POPBL式的機器人教學滿意度達到顯著水準。 3. 以競賽情境為專題導向有助於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技術提升。Item 高中職實用技能學程餐旅群模組教材教學實驗之研究(2009) 沈育民; SHEN YU MIN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職實用技能學程餐旅群學生,使用不同教材教學進行「餐廳設備、器具」教學單元課程學習成效之影響。為達成研究目的,採用實驗研究法,研究樣本以高雄縣私立中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實用技能學程餐飲技術科二年級二個班共103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派一班52人為實驗組另一班51人為控制組,由同一位授課教師參與實驗教學。教學實驗過程中,實驗組實施模組教材教學法,控制組則實施傳統講述式教學法,兩組進行為期五週之實驗教學;此外,研究者為本實驗教學對學生的個別晤談與課堂觀察所獲得的資料,也是本研究結果的參考。 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有「中華民國行政院勞委會中部辦公室餐旅服務技術職類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學科測驗試題」及「教育部實用技能學程專業模組教材-餐飲技術科『餐廳設備、器具』單元模組教材教學之學習感受調查表」等。研究結果所得的資料則以t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 本研究之重要結果如下: 一、實驗組在實施模組教材「餐廳設備、器具」單元教學活動之後,後測得分,顯著高於控制組,其教學效果顯著。 二、學生對模組教材教學實施成效,皆表示肯定。其中最為感到教材內容敘述詳細、簡單化。 三、本研究所採用之「模組教材」教學實為可供教師運用之教材,然而教學方式非完全適合每ㄧ位學生,必須依實際情況作調整,方能達成最佳之教學成效。Item 探討利用創意教學法在高職物理課程中對奈米議題之教學成效(2017) 李妮妮; Li, Ni-Ni本研究旨在探討利用創意教學法在高職物理課程中對奈米議題之教學成效。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以國立屏東高工汽車科學生為研究對象。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相依樣本t檢定、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一、就奈米科技學習成就整體而言,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奈米科技成就測驗後測,並沒有達到顯著差異。表示在奈米科技學習成就上的表現,創意教學與講述教學在奈米學習成就是一樣的。 二、就奈米科技學習動機整體而言,利用創意教學法後有效提升學生在奈米議題之學習動機。並且,實驗組在奈米科技學習動機表現積極正向。 三、就奈米科技學習態度整體而言,利用創意教學法後有效提升學生在奈米議題之學習態度。並且,實驗組在奈米科技學習態度表現正向。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供學校、教師、家長、學生及後結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