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7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發展即時動態學習負荷計量機制以建構適性化數位學習狀態診斷模式
    (2009) 許碧珊; Hsu, Pi-Shan
    本研究旨在以動態評量與認知負荷理論為基礎,發展一個數位學習之即時動態學習負荷計量機制,並運用資料探勘技術將學習者依學習風格、自我效能、學習效率進行特性化分組,探討各群組之特徵學習負荷曲線模態與其學習負荷量區間變化率趨勢特性與相對應臨界值,藉此建構適性數位學習狀態診斷模式。研究對象為某科技大學一年級165位學生。 本研究將學習者的個人學習特色納入適性學習機制的設計,並建立出真正即時動態、不受干擾的學習狀態診斷模式,透過使用者導向的雙向互動介面,使得學習者與教學者雙方都能夠於學習歷程中,持續性即時了解學習狀態,進而對系統提出最適化學習路徑做出最佳的學習決策。此成果可運用於建構新一代即時動態適性數位學習系統的規劃與開發,改善現行適性數位學習系統的設計缺失,達成以下四點特性︰﹙一﹚兼具即時動態、不受干擾的互動學習;﹙二﹚即時動態、不受干擾的量化學習狀態回饋;﹙三﹚使用者控制的學習決策;﹙四﹚即時動態之使用者導向的互動介面。
  • Item
    不同學習風格對高職生數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
    (2007) 黃學堂; Shyue-Tarng Huang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學習風格對高職生數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為達成研究目的,首先經由文獻探討之後,採準實驗研究法設計,並輔以訪談得知學生暨教師對數位學習平台的看法。以高職資料處理科一年級兩班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四週的教學實驗,一班為實驗組,進行數位學習教學;另一班為控制組,進行傳統教學。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包含:「Kolb學習風格量表」、「電腦網路原理課程評量工具」。 為驗證假設,採用二因子共變數分析統計方法處理,所獲結論如下: 一、不同學習風格與接受不同教學方法二因子交互作用下,在計算機概論 「電腦網路原理」單元之學習成效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接受相同教學方法,其計算機概論「電腦網路原理」單元之學習成效以「調適型」學生最高、「發散型」學生最低。 三、相同學習風格的學生接受不同教學方法,其計算機概論「電腦網路原理」單元之學習成效對學習風格為「調適型」及「聚斂型」的學生,數位平台教學成效優於一般傳統教學。 四、從個別訪談的資料顯示,大多數學生都表示對於這次利用數位學習平台來上課的感覺是比以前活潑生動,學習更廣泛,尤其數位學習平台隱密特性,為害羞、內向學生開啟另一個討論的平台。教師也發現學生並非不願意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而是不敢或害怕同學嘲笑,因此需要依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特性建置不同的教學環境。 關鍵詞:計算機概論、學習風格、數位學習、學習成效
  • Item
    不同學習風格技術型高中生使用線上測評系統之行為分析─以PVQC為例
    (2017) 顏萍宜; Yen, Ping-Yi
    本研究目的係探討不同學習風格的技術型高中生如何運用線上測評系統,來分析適合他們的學習模式。本研究參與者為私立技術型高中資料處理科二年級學生85位,實驗組44人,對照組41人,實驗時間一共為8 週,學習時間為16小時,分別為前測、教育訓練、自主學習、後測。研究結果顯示,採用PVQC 的線上測評系統之學習模式,對直覺型和視覺型學生的學習成就能顯著提升。所以,建議本教學模式除了能有利於直覺型和視覺型學生之外,教師亦應在教學活動中考慮提供行動型學習風格學生有更多的反思機會,以增進其學習成就。對於「行動型/反思型」學生、與「循序型/整體型」兩種類別之學習者,就學習成就面向未達到顯著性之差異,但其調整後平均數已達一定程度,表示本研究所提出之學習模式可以照顧到「行動型/反思型」學生與「循序型/整體型」兩種類型的所有學生,因此可鼓勵相關教師應用本研究之學習模式於教學中,建議在相關課程的教師於教學時,可應用本研究所提出之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