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7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技術型高中工業類群科學生數學科自我效能、學習興趣、學習成效之長期相關研究(2024) 王文溥; Wang, Wen-Pu本研究旨在以長期追蹤研究探討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工業類群科學生數學科自我效能與學習興趣之長期互為消長之關係,及其對數學科學習成效之影響。本研究採調查研究法,使用問卷為調查工具,採用方便取樣,預計邀請技術型高中工業群科學生參與研究。本研究待答問題有三:一、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工業類群科學生數學科自我效能與學習興趣如何長期變化?二、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工業類群科學生數學科自我效能與學習興趣如何互相影響?三、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工業類群科學生之數學科自我效能、學習興趣與學習成效三者之長期縱貫相關情形為何?在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重複量測變異數分析與交叉延宕分析後依據待答問題提出研究結果有三:一、工業類群技高學生數學自我效能表現較數學學習興趣佳。二、工業類群技高學生數學自我效能與數學學習興趣具正向關聯。三、工業類群技高學生數學自我效能對數學學習成效具正向關聯。依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供技術型高中教師家長參考:一、可藉教學與課堂活動、班級經營、家庭關係,持續增強學生自我效能。二、可於高一藉培養學習興趣提升自我效能與學習意願。Item 技術型高中學生自我效能、恆毅力、自我調整學習與自主學習成效之關係(2022) 張芷嫣; CHANG, Chih-Yen面對知識更新迅速、技術不斷創新升級,自主學習能力成為適應未來社會所需的關鍵能力,培養具備自主學習的終身學習者成為國內外教育改革的主要趨勢;有鑑於此,國內108課綱將自主學習列入技術型高中彈性學習時間的項目之一,鼓勵學生於在校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從中增進自我規劃學習的能力。國內探討影響技術型高中學生自主學習因素之研究有限,故本研究旨在分析技術型高中學生自我效能、恆毅力、自我調整學習與自主學習成效之關係,並驗證影響技術型高中學生自主學習成效模型,以了解影響學生自主學習成效的關鍵因素。本研究採調查研究法,運用研究者編修之「技術型高中學生自主學習經驗問卷」進行資料蒐集;樣本以立意抽樣,由學者專家與資深校長推薦8所落實推動自主學習且具成效之技術型高中為樣本學校,以曾選修彈性學習時間之自主學習課程至少一學期的學生為研究對象,經樣本學校推薦共409份,回收之有效問卷共323份;所得量化資料採取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構方程模型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主要研究結論包含:一、自我效能與恆毅力具顯著正相關。二、自我效能與恆毅力對自我調整學習能力皆有顯著預測力。三、自我調整學習能力愈好者,其自主學習成效愈佳。四、本研究提出之影響技高學生自主學習因素之關聯模型適配度良好。本研究依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單位及技術型高中教師參考,包括:一、技高教師可透過教學或活動指導機會,持續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二、技高學生宜持續提升動機等面向之自我調整學習能力。三、技高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可善用本研究模型之變項關係,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成效。Item 我國高級職業學校學生自我概念與成就動機之相關研究(2002) 蔡國強本研究旨在在瞭解我國高級職業學校學生的自我概念及成就動機狀況,並探討其個人背景、自我概念及成就動機三者之間的相關性。 本研究採描述研究法,首先,透過文獻探討與問卷調查等方法蒐集高職學生的自我概念及成就動機相關資料。研究工具是以自編之「高級職業學校學生內在特質問卷」,內容包括:個人背景資料、自我概念及成就動機三部份。以全國高級職業學校學生為研究對象,抽樣17所學校,發出1350份問卷,回收之有效問卷1266份,回收率94%。 本研究的主要結論有以下三點: 一、 高職學生的自我概念以家庭自我為最高,依次為社會自我、生理自我、道德自我,最低為心理自我。在高職學生個人背景變項中,有性別、學校公私立別、就讀類科、就讀興趣及前途抉擇等五項是對自我概念有所影響。 二、 高職學生的成就動機以「他人—追求成功動機」及「他人—避免失敗動機」並列最高;其次為「自我—追求成功動機」,最低為「自我—避免失敗動機」。在高職學生個人背景變項中,有性別、就讀類科、就讀興趣及前途抉擇等五項是對成就動機有所影響, 三、 從高職學生自我概念與成就動機的典型相關分析中得知:自我概念總分、道德自我、家庭自我和心理自我,對「自我—追求成功動機」及「他人—追求成功動機」有較顯著影響。 最後,本研究根據發現與結論,分別對教育行政當局、高職教師及學生家長等三方面,提供改善高職學生自我概念與成就動機的建議;並提供後續研究的建議。Item 我國職業學校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現況之研究(2006) 傅俊隆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職業學校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現況,並分析職業學校教務行政人員、專業科目教師、一般科目教師等人員對目前學校所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之看法及其差異情形。為達研究目的,首先經由文獻探討建立理論架構,其次發展問卷進行調查及統計分析,回收有效問卷共計832份。所得資料經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單一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獲致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一、各校因應新課程實施,普遍設置完善課程發展組織。對其功能運作之滿意度,有參與課程發展組織者顯著高於未參與者。 二、職業學校人員對因應新課程所規劃的科別普遍感到滿意。科別設置之優先因素依序為「配合學校現有師資與教學設施」、「與四技二專系科相銜接」、「符合地方及國家產業發展需求」。 三、職業學校人員對校訂科目規劃普遍感到滿意,其優先考量因素前三項依序為「提升學生升學能力」、「配合本校內現有師資專長」、「配合學生準備專業認證或證照」。 四、職業學校人員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實務自我評價中,普遍對於「自行編寫授課教材」持不符合的態度,顯示應有相關措施加強職校教師發展及編寫教材能力。 最後,依本研究結論歸納出五點建議,期供各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職業學校人員、暨後續研究者參考。 關鍵字:學校本位課程;高級職業學校;職業學校群科課程暫行綱要。Item 高級職業學校推動教育夥伴關係之個案研究-以南港高工為例(2005) 林鴻儒; Lin Hung Ju本研究旨在探究教育夥伴關係之內涵,針對高級職業學校推動教育夥伴關係-以南港高工為例的實際作法作一深入的個案研究,經由教育夥伴關係的相關文獻探討與南港高工推動教育夥伴關係的具體作法,並針對推動教育夥伴關係的合作項目、合作對象、合作類型等方面作一整體分析歸納,進而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以供高職在推動教育夥伴關係時之參考。 本研究係以南港高工為個案研究對象,針對推動教育夥伴關係之具體作法,作一深入探討分析,屬於質性研究。本研究採用文件分析法與焦點團體訪談法等研究方法進行研究。本研究獲得主要結論如下: 一、南港高工推動教育夥伴關係的實施現況,無論是合作對象、合作項目及合作類型方面,均呈現多樣化的面貌。 二、教育夥伴關係的合作對象以各級學校、社區、企業及國內機構的合作為主;而與職訓中心合作方面較少。 三、教育夥伴關係的合作項目以合辦或參與各項活動及學術研討或參訪活動為主;而在跨校開選課、成人推廣教育及學生校外實習方面較少。 四、教育夥伴關係的合作類型以研習及進修類、社區服務類等二類型為主;較缺少創新及創業類、專業輔導類等二類型。 五、應借重家長人力資源及專長,協助學校提昇教育效能。 六、可善用產業界資源,辦理學生及教師的產學合作或參訪活動;加強與各科技大學的合作,建立跨校及跨級的合作交流。 七、結合社區資源,以建構地區獨特性的特色;擴大社區合作項目及範圍,持續辦理各項教育夥伴工作。 八、學校應擬定推動合作項目的先後次序實施,以逐項落實具體成效。 關鍵詞:高職、夥伴關係、教育夥伴關係、個案研究Item 高職廣告設計科學生學習行為困擾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2005) 楊惠娟本研究旨在探討高職廣告設計科學生學習行為困擾及其因應策略之情形,並分析不同背景學生學習行為困擾與所採因應策略的差異情形。為達成研究目的,首先經由文獻探討所得之理論架構發展調查問卷,針對10所高職廣告設計科學生進行抽樣調查,並輔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後,獲致以下結論: 一、目前高職廣告設計科學生學習行為困擾接近中等困擾程度。 二、目前高職廣告設計科學生以學習動機困擾程度最高。 三、學業成績與母親教育程度交互作用下,僅學習態度困擾層面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背景變項的高職廣告設計科學生,其學習行為困擾有顯著差異。 五、高職廣告設計科學生面對各類學習行為困擾時,所採取之因應策略,以獨立解決、尋求支援為優先採取之因應策略,其次為情緒調適,最後順位為消極逃避。 六、不同背景變項的高職廣告設計科學生,面對各類學習行為困擾所採因應策略之順位,有差異存在。 七、高職廣告設計科學生面對各類高低學習行為困擾程度所採之因應策略,有差異存在。 本研究另針對學校教育、親職教育提出八點建議,供相關人士之參考。最後,茲根據本研究在研究對象、變項、方法及工具等方面不足之處,以及在進行研究中所獲得之想法,歸納出四點建議,以供後續對此研究方向感到興趣的研究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