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7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技職教育電機電子群專業能力之銜接規劃研究(2002) 劉世勳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係規劃我國技術職業教育電機電子群培育技術人力之專業技術能力之銜接,如何因應未來產業發展的需求,做好水平整合、垂直分工,達到「七年一貫、無縫銜接」的理想目標。研究方法係採德懷術(Delphi Technique)專家評估法進行實證評估,並結合文獻探討、職業分析、內容分析等方法進行規劃研究。 本研究首先透過文獻探討,蒐集國內外職業分類、現行技職學校課程標準及規劃中的技職一貫課程,以職業分析及內容分析法,以產業界用人的觀點,彙整電機電子業技術人員應備專業職務與能力,共計基層技術人員專業職務31項,技術能力171項,中級技術人員專業職務32項,技術能力153項,高級技術人員專業職務34項,技術能力165項,合計專業職務97項,技術能力489項,作為編製德懷術需求程度評估表之依據。其次,經由十三位專家審查評估表內容項目,統整簡併為中性的職務名稱與技術能力項目,彙整為正式評估表,共計「專業職務」23項,「技術能力」171項。分為基層、中級、高級三層級技術人員,各層級再依操作、裝置、維修、應用、檢測、分析、設計、管理、研發等九種技術能力層次,分別就23項專業職務一一評估其需求程度。最後,依據三次德懷術評估結果,規劃預定培育技術人員之培育目標及專業能力之銜接。獲得結論如下: 一、 電機電子業技術人員應備職務統整歸納為23項專業職務及171項專業技術能力。 二、 電機電子業基層技術人員必備專業職務12項,能力18項,應備專業職務15項、能力22項,外圍專業職務20項,能力52項;中級技術人員必備專業職務9項、能力10項,應備專業職務23項,能力83項,外圍專業職務23項,能力54項;高級技術人員必備專業職務15項,能力28項,應備專業職務23項,能力65項,外圍專業職務23項,能力84項。 三、高職以培育操作、裝置、維修電機電子設備產品之能力為主要目標,應用、檢測電機電子設備產品之能力為次要目標。二專以培育應用、檢測、分析電機電子設備產品之能力為主要目標,以設計電機電備產品為次要目標。技術學院/科技大學以培育設計應用、檢測、分析、管理、研發電機電子設備產品之能力為主要目標。 四、高職電機電子群以電機電子工具儀器、數位邏輯電路、電子電路、工業電子、微處理機/單晶片等5項職務,26項相關技術能力為共同核心能力;群組能力則包含18項職務及70項技術能力。 五、二專電機電子群以電機電子工具儀器、數位邏輯電路、電子電路、電腦軟體及網際網路等5項職務,25項相關技術能力為共同核心能力;群組能力則包含18項職務及81項技術能力。 六、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電機電子群以電機電子工具儀器、數位邏輯電路、電子電路、電腦軟體及網際網路等5項職務、25項相關技能力為共同核心能力;群組能力則包含5項職務及91項技術能力。 七、技職教育體系中,高職、二專及技術學院/科技大學電機電子群預定培育專業能力之銜接架構,如圖6-1所示,高職系培養具操作、裝置、維修、專業技術能力之基層技術人員,二專係繼續培養具應用、檢測、分析及設計專業技術能力之中級技術人員,技術學院/科技大學培養具應用、檢測、分析、設計、管理、研發之專業技術能力之高級技術人員,三者之間應互為銜接。 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發現與結論,分別就技職課程發展模式、後續課程設計、技職一貫課程規劃、綜合高中專門學程規劃、高職轉型社區學院等方面,對未來技職學校系科設置與課程發展之規劃課題,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及後續研究的建議。Item 高職推動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以一所高職電機電子群為例(2006) 薛順乾; Hsieh Hsun Chien本研究旨在探討高職95課程暫綱的課程架構下,職校推動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設計與規劃情形,主要採取質性個案研究的方法,選取一所高級職業學校作為本研究之個案學校,主要以訪談方式進行資料蒐集,訪談成員包括校長、行政人員、電機電子群之專業類科教師與共同科目教師,另外與參與此次課程研議之外部專家學者進行訪談作為資料之交叉分析, 獲得研究結果如下: 壹、學校本位課程推動的成敗,教師的能力與意願是重要關鍵。 貳、群各科的科本位主義,不利於課程規劃與資源整合。 參、群各科在就業導向課程中應力求突顯其特色,否則與現行課程難有差異。 肆、群各科在課程設計過程應回歸課程設計的原理原則並重視關鍵能力的分析。 伍、無完善的配套措施,影響學校本位課程推動的成效,選課自由度也將難以落實。 陸、課程的審查機制不健全,將不利於課程規劃設計的成效。Item 臺北市高級職業學校電機電子群學生工作價值觀之研究(2008) 洪瑞佑; Hung Jui-Yu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高職電機電子群學生工作價值觀的傾向,並探究不同個人背景因素與工作價值觀之關係與差異情形。在研究方法,首先運用「文獻探討法」加以分析,瞭解工作價值觀相關的理論與研究,藉以建構本研究之理論基礎,再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實徵部分之資料蒐集。本研究母群體為臺北市96學年度公私立高職電機電子群學生,並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按比例取樣,最後獲得有效樣本749份。所得資料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及「標準差」等描述性統計做分析,並以「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薛費法」事後比較,歸納獲得主要結論如下: 一、臺北市高職電機電子群學生對於工作價值觀有很高的重視程度及正向積極的態度,但普遍較重視「經濟報酬」,而較不重視「利他主義」。 二、不同「學校類別」(公私立別)的學生在工作價值觀上,只有在「免於焦慮」的層面上有顯著差異外,其餘並沒有顯著差異存在。 三、「一年級」與「三年級」學生在工作價值觀上的「自我成長」、「自我實現」、「利他主義」、「成就尊嚴」、「人際互動」與「企業文化」等六個層面,以及在「目的性價值」領域與整體工作價值觀上,皆呈顯著差異,而且「一年級」學生的重視程度顯著高於「三年級」學生。 四、就讀不同「科別」的學生,除了「自我成長」外,其餘因素層面皆呈顯著差異,其中「電機科」學生重視的程度最高,而「控制科」則是最低。 五、不同「性別」之學生在工作價值觀並沒有顯著差異存在。 六、「有宗教信仰」的學生與「無宗教信仰」的學生在整體工作價值觀上並沒有顯著差異,只有在「利他主義」與「企業文化」的層面上有顯著差異存在。而不同「宗教信仰」間,只有在「企業文化」的層面上具有顯著差異,但經事後比較結果,所有宗教信仰之間都沒有顯著差異存在。 七、學生的工作價值觀並沒有因父親或母親的「教育程度」或「社經地位」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存在。 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教育主管機關、學校教育單位、家長、宗教界、企業經營管理者與後續研究者之參考。Item 台北縣市高職電機電子群學生學習行為之研究(2006) 沈玟佐; SHEN, WEN- TSO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縣市高職電機電子群學生學習行為之情形,並分析不同背景學生學習行為的差異情形。為達成研究目的,首先經由文獻探討所得之理論架構發展調查問卷,針對台北縣市高職電機電子群學生進行抽樣調查,並輔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後,獲致以下結論: 一、台北縣市高職電機電子群學生整體學習行為不理想。 二、公私立學校對於台北縣市高職電機電子群學生整體學習行為有顯著差異。 三、家長教育程度對於台北縣市高職電機電子群學生在學業風氣的影響有顯著差異。 四、入學原因對於台北縣市高職電機電子群學生整體學習行為有顯著差異。 五、入學方式對於台北縣市高職電機電子群學生在學習習慣有顯著差異。 六、家長職業對於台北縣市高職電機電子群學生整體學習行為有顯著差異。 七、父母管教方式對於台北縣市高職電機電子群學生整體學習行為有顯著差異。 本研究另針對學校、親職教育提出建議,供相關人士之參考。最後,茲根據本研究在研究對象、變項、方法及工具等方面不足之處,以及在進行研究中所獲得之想法,歸納出建議,以供後續對此研究方向感到興趣的研究者參考。 關鍵字:高職、電機電子群、學習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