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7
Browse
29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技術型高中建教合作與一般班學生專業英文詞彙學習成效評估模式之研究─以高雄市某技術型高中為例(2022) 陳育蒼; Chen, Yu-Tsang英語詞彙已然是技術型高中學生學群專業養成的重要課題。唯建教生因著實習的必要,經常性的於學校與職場間進行轉換,與一般生的穩定到校,所能進行的英語詞彙學習,於上課時數、學習效益乃至因著實習環境的變化均有落差。在台灣已然向雙語國家之路邁進的同時,如何於關乎英語詞彙的教學,採取精準的策略,了解學生們的學習成效,並對學習模式進行評估,是為教學上重要的議題。本研究以高雄市某一技術型高中學生為研究對象,藉由關切階層以及Kirkpatrick所提出四層次教育訓練成效評估模式為理論基礎,剖析資訊反應層次、自我反應層次、行為層次、合作成果層次、調整成果等不同層次學習成效,對學生專業英文詞彙學習成效的影響,並以自學效能為變項,探討學生自學效能在自我反應層次與行為層次之間的調節效果。並運用線性多元迴歸與路徑分析來探討各變項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建教合作生在校學習與實習時間雖與一般技術型高中生不同,但其專業英文學習成效、動機、與各種關切階層並無顯著不同,經由導師訪談後發現因其學習模式、學習工具及職場需求造成建教生在準備專業英文認證上除了動機足夠外專業英文相關學習歷程與一般生並無太大差異,此研究發現可做為日後探討非教室內學習或是網路教學等學習模式之基礎。Item 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以技術型高中機械群「機械製造」課程遠距教學為例(2022) 陳楷霖; Chen, Kai-Lin本研究旨在探討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以技術型高中機械群「機械製造」課程遠距教學為例。本研究採用準實驗研究設計並以質性訪談作為輔助研究,主要研究目的為探討遠距教學模式在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表現。研究對象以嘉義縣某國立高級中學之機械科兩個班級,共61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機械製造」課程第七、八章兩個章節為主,分別進行8週的教學實驗,兩個班級為實驗組32位學生與控制組29位學生,分別進行同步遠距教學與傳統教學,透過動機量表與成效測驗資料與質性訪談,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相依樣本t檢定、單因子共變數分析與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本研究發現結果提出結論如下:一、遠距教學有助於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實驗組學生有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二、遠距教學對於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有顯著正相關。三、學生肯定遠距教學對於機械製造課程的效益。依據研究發現列舉看法與建議供教師教學、學校行政、教育機關與後續研究作為參考。Item 資訊融入教學於技術型高級中學電子學實習科目學習成效之研究:以自我調整學習為調節變項(2022) 陳幸君; Chen, Hsing-Chun本研究旨在探究技高實習科目運用資訊融入教學對學生學習能力表現之影響,並分析自我調整學習能力在此關係中的調節效果。本研究以技高工業類科「電子學實習」科目做為資訊融入教學實驗標的,採用準實驗研究法進行為期八週的實驗研究,一班為實驗組,採用資訊融入教學方式,另一班為對照組,採傳統教學方式,兩班共計 64 人。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之電子學實習成就測驗、電子學實習自我覺知效果量表、自我調整學習量表與 YouTube 影片分享平臺。研究結果顯示:一、與傳統式教學法相較之下,資訊融入教學對於學生的學習成就測驗表現雖無統計上的顯著不同,但對於中、低成就的學生有正向的幫助。二、在自我覺知效果的部分,兩組學生並無顯著的不同;惟兩組學生中皆有一些個人因素干擾實驗結果,後續可再深入分析學生技能學習過程中,心理感知與認知改變對學習成效的影響。三、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學習成效的影響中,自我調整學習能力對於電子學實習自我覺知效果具有調節作用,自我調整學習能力越高的學生,資訊融入教學對電子學實習自我覺知的學習效果影響越大。四、學生的學習動機偏低,可能是影響學習成效的原因之一。五、實驗組學生大都肯定資訊融入教學的輔助效益。最後,根據研究發現,針對學校及教師提出教學建議:一、電子學實習課程教師宜運用資訊融入教學方式,輔助學生學習。二、資訊融入教學宜加入線上虛擬教具輔助學生在家自學。三、宜教導學生運用自我調整學習策略。四、技高教師宜時常關心不同技能學習程度之學生,提供不同的鷹架學習。以上幾點建議提供給技高學校行政、教師參考。Item 運用VR操作對餐飲科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2021) 方彩濡; FANG, TSAI-RU本研究透過虛擬實境 (virtual reality, VR) 方式探討學生進行切菜備料的空間能力、科技創新意識、認知負荷、體驗價值與學習成效是否具有影響,以及不同背景的學生在空間能力、科技創新意識、認知負荷、體驗價值與學習成效是否有差異。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針對科技創新意識、認知負荷、體驗價值-求知性價值、實用性價值、趣味性價值,進行五點量表問卷分析。主要對象為兩所私立技術型高中餐飲科學生,分別為196人與171人,有效問卷共367份。本研究採用描述性統計、一階驗證性因素分析、信效度檢驗、路徑分析、結構方程模式及獨立樣本t檢定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結果發現:(1) 空間能力與認知負荷呈負相關、(2) 科技創新意識與認知負荷無相關、(3) 認知負荷與求知性價值、實用性價值、趣味性價值呈負相關、(4)求知性價值、趣味性價值與學習成效呈正相關、(5)實用性價值與學習成效無相關、(6)不同性別,在空間能力、科技創新意識、求知性價值、實用性價值與趣味性價值皆有差異,且男性高於女性、(7)不同學校,在認知負荷、求知性價值、實用性價值價值與趣味性價值價值皆有差異、(8)是否有餐飲類打工經驗,在學習成效上有所差異,且沒有打工經驗高於有打工經驗。Item 因材網輔助自主學習課堂模式對國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自然科學習成效之影響-以電腦自我效能為調節變項(2021) 謝宜真; Hsieh, Yi-Chen本研究旨在探討應用因材網輔助自主學習課堂模式,對國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自然科學習成效之影響,並分析電腦自我效能在此關係中的調節效果。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並輔以質性訪談,以了解學生在此教學方式下,在自主學習能力及學習成效之表現。研究對象為六年級兩班學生各22名,隨機分派一班為實驗組(因材網輔助自主學習課堂模式),另一班為控制組(自主學習課堂模式),以自然科南一版第七冊第三單元及第四單元為主,分別實施7週之實驗教學。本研究主要發現包括:一、因材網輔助自主學習有助於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自然科學習成效。二、因材網輔助自主學習對高電腦自我效能者在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上效果更明顯。三、高電腦自我效能者可能因使用電腦進行非學習活動的時間較長,間接影響其自然成就測驗表現。四、老師肯定因材網輔助自主學習的助益,學生則因其自主學習能力的差異而有不同感受。本研究依研究發現研擬具體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及國小教師參考。Item 電腦模擬軟體輔助技術教學之學後保留度研究(2009) 吳文全; Wu, Wen-Chuan本研究旨在探討電腦模擬軟體輔助技術教學之學習成效及其保留度情形,選擇使用宣稱具有技術教學功能的「TINA Pro」與「數位麵包板」的電腦模擬軟體作為數位電路技術「電子電路實習」課程中「數位邏輯」單元的實驗教學,研究樣本以台北市立內湖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控制科全體二年級學生(共一百零四人)為受試對象進行實驗。本實驗共分成三組(傳統組、TINA組及DB組),傳統組採用「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技術教學;TINA組採用「TINA Pro」輔助技術教學;DB組組採用「數位麵包板」輔助技術教學,不同組別教學單元內容均相同,且要求學生實際在麵包板上練習電路設計、操作及提供線上輔助教材。學完各個教學單元後即實施成就測驗,並於其後三次(每次間隔14日)作認知與技能的學後保留測驗,藉以分析學生學習之成效與各項差異情形。 經過約四個月的教學實驗後,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在三組不同組別中,使用TINA Pro電腦模擬軟體輔助技術學習的學生,在四次不同時間評量其認知學習成效全部顯著高於使用傳統學習的學生;同時在四次不同時間評量其技能學習成效有二次顯著高於使用傳統學習的學生,因而可以確認使用TINA Pro電腦模擬軟體輔助技術教學有助於學生技術學習之學習成效,尤其表現在認知學習部分。 二、在十一個向度的學習滿意度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使用TINA Pro輔助技術教學的學生,在教材的設計方面滿意度顯著高於使用傳統學習的學生;以及使用TINA Pro輔助技術學習的學生,在教材的難易度方面滿意度顯著高於使用傳統學習的學生和使用數位麵包板輔助技術學習的學生,其他九個向度使用電腦模擬軟體(包括TINA Pro或數位麵包板)輔助技術學習的學生與使用傳統學習的學生均無顯著差異。 三、三次不同時間無預警方式評量所得之學後保留度,在使用電腦模擬軟體(包括TINA Pro或數位麵包板)輔助技術學習學生之學後認知保留度與使用傳統學習的學生皆無顯著差異,且三次不同的學後認知保留度皆小於1,符合遺忘的特性。在學後技能保留度部份,在實驗課程結束後十四日及四十二日使用傳統學習的學生及使用數位麵包板輔助技術學習的學生,均顯著高於使用TINA Pro輔助技術學習的學生,其他不同時間所測得之技能學習成效保留度無顯著差異之情形。Item 混成式與數位式互動視訊學習成效比較之研究(2008) 何雅娟本研究旨在藉由學習者運用互動視訊遊戲,以比較混成式互動視訊學習與數位式互動視訊學習差異。本研究之實驗工具參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所研發之「超動感e樂園-幼兒創意互動視訊多媒體遊戲」教學軟體,並依研究需要修定而成。 本研究以臺北市國民小學附設4所幼稚園8班255位幼兒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2組,1組以混成式互動視訊學習方式,另1組則以數位式互動視訊學習方式進行。主要採準實驗研究法,並輔以焦點團體訪談;由參與研究之教師,以參與者即觀察者現場局內人的角色,進行遊戲學習活動現場之觀察,以了解幼兒在情意方面的學習情形。 本研究之重要發現: 一、混成式互動視訊學習明顯優於數位式互動視訊學習。 二、學習者對互動視訊遊戲學習具高度趣味性,在遊戲時能專注的進行。整體而言,2種學習方式均有學習遷移的現象發生,混成式學習幼兒的學習較數位式幼兒有較顯著的進步。 三、幼兒對於此2種學習方式,在學習態度與人際關係上,均呈現良好的學習情形。 四、互動視訊遊戲對於平常比較沒信心、或非常拘謹、或發展遲緩的小朋友,甚至是特殊生都有一種無可取代的學習成效。 五、以互動視訊學習方式,幼兒的自主學習、各園的活動及教師的輔導與學習成效均具有相關性。 六、本研究所應用之互動視訊教學遊戲軟體,對於教師將其運用於教學上有無限發展潛力。 本研究期將研究結果歸結出相關建議,提供未來遊戲設計、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學校教師及後續研究者,以為未來推展互動視訊教育及學術研究之參考。Item 學習專注力監測提醒系統對於提升網路學習課堂教學成效之影響研究(2012) 郭建成; Jian-Cheng Guo隨著學習科技的蓬勃發展,不但改變了傳統課堂的學習模式,教學方式也越來越多元,藉由科技輔助教學,可讓學習者進行更多元且有效的學習。本研究基於NeuroSky(神念科技)公司所開發的Mindset腦波耳機偵測學習者的注意力,進而利用該公所提供的API發展1對20多人腦波注意力監測及提醒系統,用於輔助網路同步課程學習,幫助教師和課程助教掌握學習者在課程過程中的學習專注情況,以幫助課程助教在學習者較不專心時,給予適當的注意力提醒,以提昇學習者網路同步課程的學習專注力,進而提昇其網路學習成效。 為了探討有無採用1對20多人腦波注意力監測及提醒系統,對於網路同步課程學習之學習專注力及學習成效影響,本研究規劃實際教學實驗進行驗證,並以新北市三峽國民中學七年級五個班級合計148位學生為實驗對象。研究發現兩組學習成效皆達顯著提升,但有採用1對20多人腦波注意力監測及提醒系統的實驗組學習者,其學習成效及課堂學習專注力均顯著優於未採用1對20多人腦波注意力監測及提醒系統的控制組學習者。此外,本研究所發展1對20多人腦波注意力監測及提醒系統對於提升女性學習者的學習成效及專注力顯著優於男性學習者。並且有無採用本研究所發展的1對20多人腦波注意力監測及提醒系統支援網路同步課程學習的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習者,其學習專注力與學習成效均具有顯著正相關,並且具有可預測的線性迴歸關係。但是採用本研究所發展的1對20多人腦波注意力監測及提醒系統支援網路同步課程學習的實驗組學習者,其學習專注力與學習成效的相關度與可預測性均高於未採用1對20多人腦波注意力監測及提醒系統支援網路同步課程學習的控制組學習者。顯見本研究所開發的1對20多人腦波注意力監測及提醒系統,有助於幫助學習者更積極專注於學習,進而提升網路同步課程學習的學習成效。Item 以網路教學改進高職生學習基本電學交流電單元的困難度之研究(2009) 廖文雄; Liao Wen-Xiong本研究主要在探討高職學生學習基本電學交流電單元學習困難的單元和原因,為能提升學生學習「基本電學交流電單元」的學習效果,而發展出「基本電學網路學習系統」,並實施準實驗設計的不等組實驗教學,以檢驗學生們用網路學習與傳統學習在基本電學的成效差異。 本研究第一階段針對「高職電機電子群學生學習基本電學困難單元」做問卷調查,隨機選取大安高工、滬江高中、木柵高工等三間公私立學校173位三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學習基本電學最困難的單元依次為「單相三線式與單相二線式」、「三相電源各種接法與三相電路計算」與「RLC串並聯諧振電路」,然後針對學習最困難單元設計「網路化學習系統」,以降低學習困難度。 本研究第二階段的實驗教學選取控制組一班38人,實驗組一班41人,經過四週教學後,進行學習成效分析,發現電腦化網路學習的學習成效顯著高於傳統講述的學習成效。因此,本研究所發展的「高職基本電學交流電單元課程的線上教材學習系統」可作為改善電機電子群學生學習交流電單元的參考。Item 動態化媒體應用於高職電子科抽象概念學科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2007) 黃正賢; HUANG, Jeng-Shieh本研究旨在探討動態化媒體應用於高職電子科抽象概念學科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為達成研究目的,採準實驗研究法設計,以高職電子科二年級一班學生分為實驗組與控制組,進行為期四週的教學實驗。實驗進行,實驗組運用旗立出版社研發並公開於線上資訊的動態化媒體教材進行教學;控制組運用非動態化之透明片媒體教學。研究結果以研究者自編的學習成效測驗及學生使用動態化媒體滿意度問卷進行評估,經描述性統計、t考驗分析其結果,而獲致如下之結論: 一、動態化媒體對抽象概念學科之教學具有提昇學生之學習成效,且達p<.05之顯著水準。 二、學生對動態化媒體教學抱持正面肯定的滿意態度。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學校、教師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 «
- 1 (current)
- 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