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7
Browse
10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數位學習專班學生之自我調整學習能力與數位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2023) 鄧舒帆; Deng, Shu-Fan本研究旨在探討數位學習專班學生使用學習平臺修習數位課程後,感知的自我調整學習能力、科技接受程度與數位學習成效之關係,並驗證影響數位學習專班學生數位學習成效模型,以了解影響數位學習成效之關鍵因素。本研究採調查研究法,以111學年度全臺數位專班在學學生為樣本,使用便利叢集取樣,透過以研究者編修之「數位學習平臺使用感知與學習成效調查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回收有效問卷共205份,所得數據使用描述性統計、結構方程模型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與驗證。研究結果包含:一、數位學習專班學生之自我調整學習能力佳,對學習平臺的科技接受程度與數位學習成效的感知程度良好。二、數位學習專班學生之自我調整學習能力、科技接受程度與數位學習成效各變項之間,均具有正向關係。三、數位學習專班學生之自我調整學習能力與科技接受程度可有效預測數位學習成效。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對辦理數位學習專班之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及學生提出具體建議,期以提升辦學及學習成效:一、宜強化數位學習專班學生自我學習策略的實施與監控能力。二、宜持續優化數位學習平臺,提升操作的便利性及友善性,以増加數位學習者對平臺的接受程度。三、數位學習專班教師及行政人員,宜同時關注學生的自我調整學習能力及對數位平臺的接受程度,以有效提升學生數位學習成效。Item 整合科技接受模型與知覺風險探討消費者網路投保使用意願之研究(2022) 劉宇豪; Liu, Yu-Hao本研究奠基於網路投保法規對於網路投保財產保險商品係採負面表列的開放方向,為瞭解消費者對於網路投保財產保險商品之重要影響因素,經研析採用科技接受模型為基礎理論,並加入知覺風險及產品複雜度共二項變數,探討消費者對於網路投保四種財產保險商品的使用意願,並依汽機車險、傷害險、防疫險、手機險分別說明。此外,同時檢驗產品複雜度變數對於網路投保使用意願之干擾程度。案經2022年第一季採取網路問卷調查,於問卷前測作業後,續於網上獲致821份資料,刪除不合格者約10.23%,以737份有效問卷作為分析基礎,接著再以SPSS驗證各觀察變項對於網路投保意願之分析,兼以AMOS執行驗證式分析,俾強化問項之信度及效度。本研究獲致重要結論:(一)個人背景變項下的網路投保經驗、年齡及網路平台使用偏好共三項,對知覺有用性及知覺易用性變項,皆存在顯著差異;(二)知覺易用性變項對知覺有用性變項,存在正向影響;(三)知覺易用性變項及知覺有用性變項,對於使用態度變項,皆存在正向影響;(四)知覺隱私風險變項,對於使用態度變項,假定負向影響並未成立;(五)使用態度變項對於4種產險商品之網路投保意願變項,皆成立正向影響;(六)產品複雜度變項對於4種產險商品之網路投保意願變項,皆成立負向影響;(七)在4種產險商品複雜度的干擾效果方面,只第1項(汽機車險商品)具備干擾效果,其餘第2項至第4項商品皆不成立干擾效果。本研究對於後續學術研究提出二點建議:(一)修正個人背景構面之分類方式;(二)注意消費管道多元化所帶入銷售競爭之排擠效應。Item 使用者對行動裝置健康體能管理應用程式之接受程度與持續使用行為意向(2019) 洪佩萱; Hung, Pei-Hsuan健康體能管理應用程式之使用者在全球仍持續成長,在台灣對於健康體能管理應用程式之使用亦持續增加,使用健康體能管理應用程式是否確實受益於使用者尚不明確,本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式理論及期望確認理論,以透過個人科技創新意識及使用健康體能管理應用程程式的易用性和有用性的交互感知,預測個人之使用意圖。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研究方法,以十五歲以上之一般大眾且瞭解健康健能管理應用程式的接受程度和持續使用情況者為研究對象,總共回收379份問卷。研究假設之驗證結果係基於驗證性因素分析及結構方程模型,研究結果為具有顯著性:(1)具有高科技創新意識者,相對具有高易用性認知及實用性認知;(2)具有高易用性認知及實用性認知者,相對具有高滿意度;(3)具有高滿意度者,相對具有高持續使用行為意向,基於適配的假設模型,本研究結果顯示,管理者可以目標對於具有高科技創新意識的人行銷推廣健康體能管理應用程式。Item 行動載具使用對組織成員知識分享行為影響之研究(2013) 陳宛非; Wan Fei, Chen隨著網際網路及行動載具科技快速進步,除了帶動了虛擬社群的發展,知識分享的機會與管道也更為多元、便利,然而知識管理的觀念逐漸受到重視,各產業機構為能有效整合內部功能,大多以資訊科技來輔助知識傳遞與分享。本研究為了探討各產業機構之組織成員使用行動載具之應用程度對於知識分享之影響,以臺灣各產業組織成員為研究對象,根據科技接受模式與知識分享行為作為理論基礎,建構適合產業機構評估導入行動載具應用之「行動化知識分享行為量表」。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經八週回收有效樣本為779份。再以回收樣本資料,透過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及簡單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處理資料分析,本研究發現: 一、臺灣產業機構之組織成員在不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公司所在地」、「產業別」、「服務機構成立時間」、「員工人數」、「資訊管理部門(MIS)人數」、「工作年資」、「職級」對於使用行動載具之應用程度進行知識分享之行為呈現正向影響;而在「職級」是未達顯著的。 二、在「知識分享行為」影響因素之驗證,得知:(1)知覺易用性、主觀規範、工作關聯性對於「知覺有用性」有顯著正向影響;(2)電腦自我效能、電腦趣味性對「知覺易用性」有顯著正向影響;(3)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對於「使用行為意願」有顯著正向影響;(4)知覺有用性、使用行為意願對於「資訊分享行為」有顯著正向影響;(5)「資訊分享行為」對於「知識分享行為」有顯著正向影響。 本研究結果與結論,可提供各產業機構主管瞭解導入行動載具的使用對於資訊傳遞、知識分享的影響,期盼有助於組織降低內部溝通障礙、強化組織扁平化之運作與流程再造。Item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數位典藏網站之研究(2010) 許瑄芳; Hsuan-Fang Hsu數位典藏(digital archive)是數位化的開放式檔案資訊系統,將圖像、字元、影像、語音、創意文化、休閒旅遊、生活產品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加以數位化並整合運用之技術、產品或服務。台灣的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發展至今投入的經費相當龐大,但是應用數位典藏資源的使用某程度面臨到一些困擾,故數位典藏之技術對於使用者而言其使用的狀況如何是值得去討論的。本研究以Davis(1989)提出的科技接受模式(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在基本的構面下,進而加入使用者對於電腦的有趣性知覺構面,以表示使用者與電腦的互動當中對數位典藏感受到的有趣程度。此外,亦加入了網站介面設計的構面,當使用者在使用瀏覽網站時,網站的介面設計會直接影響使用者的認知信念,關係到使用者是否會持續使用瀏覽網頁。利用這等構面建立研究架構及假設,並且以問卷調查法的方式,採立意抽樣方法,藉由各數位典藏相關單位提供樣本聯絡方式,再以電子郵件或紙本方式發問卷,並佐以結構方程式的分析,以探討使用數位典藏網站之使用者,在「認知實用性」、「認知易用性」、「使用態度」、「使用意圖」以及「有趣性知覺」與「網站介面設計」構面間之影響。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發現,「網站介面設計」是數位典藏使用者一個重要的影響使用因素,透過「網站介面設計」構面分成的次構面「人因介面」與「人機介面」分析下獲得了對「認知易用性」和「使用意圖」的顯著影響;而在與「使用意圖」相關之假說,「認知實用性」、「認知易用性」、「使用態度」、「有趣性知覺」對「使用意圖」多數未獲得支持,只有在「網站介面設計」次構面「人機介面」下獲得正向顯著影響,可能與架構之設計以及樣本對象有關。因此,建議在數位典藏之發展可以多朝介面設計著手,並且可與相關機構、企業、活動結合,達到推廣以及促使使用意圖的目的。Item 以科技接受理論評估公務人事行政體系之數位學習網站(2010) 林雅珊; Lin, Ya-Shan本研究藉由科技接受模式(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來了解公部門數位學習網站,提出十六項假設,重新檢視數位學習平台的網站品質對公務人員是否影響其學習效果。本研究採用立意取樣方式進行問卷調查,請國家文官學院、地方行政研習中心中心與公務人力發展中心三個單位的負責人以推薦學員名單進行問卷填寫,樣本以最近在實體上課的學員,協助填答。問卷總共發放930份問卷,經回收樣本進行篩選後有效回收樣本,總計共計575份,有效回收率達62%。經由統計分析得到以下的結論,在結構方程模式(SEM)檢定假設部分,結果驗證軟體內容設計、軟體介面設計與專注力三個變數都會影響TAM模式,則認知易用性對認知有用性會受到公務人員是否有選擇與工作有關的課程,選擇有關工作的課程對於認知有用性就會愈高。在敘述性統計分析得知,公務人員對於軟體內容設計是重視「使用者控制」、「考慮學習者接受程度」、「學習動機引起好奇心」、「自主學習」、「目標性」與「多媒體影音」這幾個構面,而軟體介面設計則在意「系統穩定性」、「豐富的教材」、「多媒體影音」、「詞句需具有親和力」、「使用者控制」與「介面設計」這幾個要素,因此,政府未來可更用心於這幾個項目,讓公務人事行政體系所開發的數位學習網站愈來愈好。Item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使用數位學習平台之行為意圖:以自我導向學習為調節變項(2019) 平子航; Ping, Tzu-Hang本研究旨在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運用數位學習平台進行專業科目課程學習之行為意圖,並分析自我導向學習在知覺易用性與知覺有用性對使用態度關係中的調節效果。本研究以台北市立及新北市立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電機電子群學生共370人為樣本,透過各校任教電工機械課程老師協助,將台達電數位學習活動納入教學活動中,再進行「台達電數位學習平台行為意圖與自我導向學習調查問卷」施測,所得量化資料採取描述性統計、結構方程模式及迴歸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主要研究結論包括:一、技高學生運用數位學習平台學習電工機械時,對平台易用性、有用性、使用態度、行為意圖的感受程度良好。二、技高學生對數位學習平台知覺易用性、有用性、使用態度及行為意圖的整體模型適配度良好。三、技高學生自我導向學習能力越高,知覺易用性對使用態度的影響亦愈強。根據上述結論,主要建議包括:一、技高學生宜善用適當的數位學習平台協助學習,二、教師宜重視學生自我導向學習能力的提升與培養,三、未來研究可擴大研究範圍與對象之群科,以供教師、學校行政及後續相關研究之參考。Item 學習者在數位學習環境中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個人差異與科技接受模式分析(2016) 簡翊倫; Chien, Yi-Lun現今,由於資訊科技的進步與快速發展,數位學習系統已成為目前學校及企業教學及訓練工具,為了瞭解數位學習當中,學習者個人差異、科技接受模式、學習態度、學習成效之關係,研究調查對象以台北市中華科技大學學生為主,共回收有效問卷14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8.7%。以SPSS20.0為本研究用分析工具,利用信效度分析、差異分析、相關分析以及回歸分析,瞭解各變項因素間之影響及相關程度,研究結果顯示: 一、個人差異對學習態度有部分顯著影響。 二、科技接受模式對學習有部分顯著影響。 三、個人差異對學習成效有部分顯著影響。 四、科技接受模式對學習成效有部分顯著影響。 五、學習態度對學習成效有部分顯著影響。Item 高職生對於PVQC系統之接受度─以新北高工為例(2017) 黃嘉桂; Huang, Chia-Kuei本研究主旨是藉由「科技接受模式」,探究高職學生對專業英文詞彙能力國際認證系統(Professional Vocabulary Quotient Credential,簡稱PVQC)的接受度。本研究所發展的系統接受度量表示透過科技接受模式中的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使用態度及使用意願等面向組成。透過問卷調查法,以高職學生為對象,有效樣本為223份。問卷結果透過差異性與迴歸分析,發現知覺易用性對知覺有用性有正向的預測;知覺有用性與知覺易用性對於使用態度有正向預測;使用態度則是對使用意願有正向預測。本研究所探究的PVQC系統,高職學生接受度高,妥善使用可供高職學生更有效學習專業英文字彙,加強學生專業英文能力。Item 以科技接受模型探討商管群學生對於專業英文詞彙能力國際認證之接受度--以基隆市二信高級中學為例(2017) 曾詩屏; Tseng, Shih-Ping本研究以基隆市二信高級中學商業經營科作為研究樣本,主旨在探討商管群學生對專業英文詞彙能力國際認證的接受程度。 本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型做為理論背景,並發展出「專業英文詞彙能力國際認證問卷」,此問卷包含了「知覺的有用性」、「知覺的易用性」、「使用的態度」以及「使用的意圖」等四個構面。筆者採用問卷調查法,選定立意取樣,以基隆市二信高級中學商業經營科實行過「專業英文詞彙能力國際認證」的學生410人為對象,取一到三年級各班15人,共135人作為預試問卷樣本,取一到三年級各班其他未參與預試生的學生共275人當作正式問卷樣本。正式問卷施測後共獲得有效樣本275份。收集來的問卷數據經由描述性統計、差異性分析以及迴歸分析可歸納以下兩點結論: 1. 不同「性別」的商管群學生在「知覺的易用性」與「知覺的有用性」等構面呈現顯著差異。 2. 「知覺的易用性」對於「知覺的有用性」具有正向預測力,「知覺的易用性」與「知覺的有用性」對於「使用的態度」具有正向預測力,而「使用的態度」對於「使用的意圖」也具有正向預測力。 本研究所探討之商管群學生對於「專業英文詞彙能力國際認證」接受度的研究分析結果可供學校及相關教育單位參考,將「專業英文詞彙能力國際認證」作為輔助商管群學生強化英文專業詞彙能力之輔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