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7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數位學習專班學生之自我調整學習能力與數位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2023) 鄧舒帆; Deng, Shu-Fan本研究旨在探討數位學習專班學生使用學習平臺修習數位課程後,感知的自我調整學習能力、科技接受程度與數位學習成效之關係,並驗證影響數位學習專班學生數位學習成效模型,以了解影響數位學習成效之關鍵因素。本研究採調查研究法,以111學年度全臺數位專班在學學生為樣本,使用便利叢集取樣,透過以研究者編修之「數位學習平臺使用感知與學習成效調查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回收有效問卷共205份,所得數據使用描述性統計、結構方程模型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與驗證。研究結果包含:一、數位學習專班學生之自我調整學習能力佳,對學習平臺的科技接受程度與數位學習成效的感知程度良好。二、數位學習專班學生之自我調整學習能力、科技接受程度與數位學習成效各變項之間,均具有正向關係。三、數位學習專班學生之自我調整學習能力與科技接受程度可有效預測數位學習成效。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對辦理數位學習專班之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及學生提出具體建議,期以提升辦學及學習成效:一、宜強化數位學習專班學生自我學習策略的實施與監控能力。二、宜持續優化數位學習平臺,提升操作的便利性及友善性,以増加數位學習者對平臺的接受程度。三、數位學習專班教師及行政人員,宜同時關注學生的自我調整學習能力及對數位平臺的接受程度,以有效提升學生數位學習成效。Item 數位學習對科大生專業英文學習興趣、學習心流及使用態度之探究-以PVQC為例(2020) 陳美燕; Chen, Mei-Yen本研究旨在探討使用PVQC數位學習系統以某科大學生為對象在「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心流」對「持續使用意願」之影響。量化研究參酌廣為運用且具良好信效度之學者問卷所發展成結構問卷以科技接受模式為根基採立意抽樣方式進行施測,研究共收集87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7%。統計數據以IBM SPSS Statistics 23軟體執行分析描述性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差異及相關分析、多元迴歸分析後以隨機抽樣方式挑選六位進行質性訪談。結論顯示,研究之構面相關結果符合科技接受模式理論其中「知覺易用」和「知覺有用」對「學習態度」達顯著具高度正向影響;「學習態度」對「學習心流」達顯著具高度正向影響;「學習態度」對「興趣-求知好奇心」達顯著具中度正向影響;「學習態度」對「除疑好奇心」達顯著具中度正向影響;「學習心流」、「學習興趣-求知好奇心」、「除疑好奇心」對「持續使用意願-影響個人」達顯著具高度預測解釋力;「學習心流」、「興趣-求知好奇心」、「除疑好奇心」對「持續使用意願-影響他人」達顯著具高度預測解釋力。預測模式結果發現「學習態度」、「學習心流」、「興趣-好奇心」、「除疑性好奇心」 對 「持續使用意願-對個人影響」為82.8%解釋力提升1%;「學習態度」、「學習心流」、「興趣-好奇心」、「除疑性好奇心」對「持續使用意圖-他人」為77.2%解釋力提升2.3%。研究建議:(1)PVQC適合科大學生們對專業英文學習;(2)融入先進的教育互動穿戴設備來吸引使用者學習;(3)建議未來的研究可以擴大學生群體和研究範圍;(4)提供教師和學校管理或後續相關研究者之參考。Item 數位學習與混成學習於高職數學補救教學之成效研究(2014) 黃敦煌; DUEN-HUANG HUANG本研究旨在探討數位學習與混成學習應用於高職數學補救教學後的學習成效差異,而實驗工具是以數位多媒體影音教學課程,對學生施予數位學習與混成學習補救教學。在本研究中所指之學習成效主要是探討學生進行不同模式的數學補救教學實驗後,對於數學學習態度、數學學習動機及數學成就測驗,前測與後測的改變情形。 本研究以新竹市某私立高中職業類科及綜合高中專門學程120名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3 組,1 組以數位學習,另 1 組以混成學習及1 組以傳統講授方式進行數學補救教學。主要採實驗研究法,並輔以焦點團體訪談;由參與研究之6位教師,扮演觀察者的角色,進行補救教學學習活動現場之觀察,以了解各組學生在補救教學實施後學習成效的情形。 本研究之重要發現: 一、學生每週研讀數學時數與數學學習態度及數學學習動機有關。 二、數位學習與混成學習的教學模式對提升數學補救教學學生的學習態度,是一種有效的模式。 三、混成學習的教學模式對提升數學補救教學學生的學習動機,是一種有效的模式。 四、混成學習的教學模式對提升數學補救教學學生的學習成就,是一種有效的模式。 本研究期望將研究結果歸結出相關建議,提供給學校數學教師、教育主管機關、學生及對後續研究者,以作為數位科技應用於數學補救教學教育及學術研究之參考。Item 多功能「乳房X光攝影篩檢教學系統」建構與應用之研究(2006) 張曼莉; Mann-Li Chang乳癌的發生居台灣女性癌症第二位,乳房X光攝影是無任何症狀的早期乳癌篩檢最佳診斷方法,目前廣泛提供給放射線專科醫師應用於乳癌篩檢,並進一步協助放射線專科醫師改善對乳房的診斷。惟乳房X光攝影需經由接受過專業訓練的放射線專科醫師判讀,才可以將乳癌的致死率降低20%-30%。因此,如何有效使用乳房X光攝影篩檢婦女早期乳癌,變成很重要。但是,在例行性的乳房X光攝影篩檢缺少受過專業訓練的放射線專科醫師,故需要發展一套多功能乳房X光攝影篩選教學研究系統,使放射線專科醫師不限時間與地點隨時可自我學習訓練與教學研究的系統。 為此,本研究主要的目的是發展設計六個重要模組(GUI瀏覽模組、DataBase模組、CAD模組、Curriculum Design模組、Data Reporting模組及Internet模組),並將其融入於不同應用系統(如學習/訓練/教學/研究)內,提供給放射線專科醫師不限時間與地點隨時可自我學習研究與訓練教學的需要,以提昇放射線專科醫師的專業技術,減少診斷的誤差。六個模組中以具有圖形使用者介面(GUI)瀏覽模組(ImageViewer系統)為應用層面最廣、親和力最強的模組。 為了瞭解本教學研究系統的應用成效,本研究特提供77位放射線專科醫師使用本教學研究系統開發的圖形使用者介面(GUI)瀏覽模組(ImageViewer系統),以調查問卷及統計分析其使用成效,結果發現使用ImageViewer系統較未使用ImageViewer系統的放射線專科醫師,其乳房X光攝影篩檢判讀準確性與一致性略高。Item 以科技接受理論評估公務人事行政體系之數位學習網站(2010) 林雅珊; Lin, Ya-Shan本研究藉由科技接受模式(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來了解公部門數位學習網站,提出十六項假設,重新檢視數位學習平台的網站品質對公務人員是否影響其學習效果。本研究採用立意取樣方式進行問卷調查,請國家文官學院、地方行政研習中心中心與公務人力發展中心三個單位的負責人以推薦學員名單進行問卷填寫,樣本以最近在實體上課的學員,協助填答。問卷總共發放930份問卷,經回收樣本進行篩選後有效回收樣本,總計共計575份,有效回收率達62%。經由統計分析得到以下的結論,在結構方程模式(SEM)檢定假設部分,結果驗證軟體內容設計、軟體介面設計與專注力三個變數都會影響TAM模式,則認知易用性對認知有用性會受到公務人員是否有選擇與工作有關的課程,選擇有關工作的課程對於認知有用性就會愈高。在敘述性統計分析得知,公務人員對於軟體內容設計是重視「使用者控制」、「考慮學習者接受程度」、「學習動機引起好奇心」、「自主學習」、「目標性」與「多媒體影音」這幾個構面,而軟體介面設計則在意「系統穩定性」、「豐富的教材」、「多媒體影音」、「詞句需具有親和力」、「使用者控制」與「介面設計」這幾個要素,因此,政府未來可更用心於這幾個項目,讓公務人事行政體系所開發的數位學習網站愈來愈好。Item 發展一個以語意為基礎之數位學習系統-以自動化工程為例(2008) 李漢強隨著資訊網路的快速發展,E-learning已經成為現代教育方式的重點之一,但相對的也衍生許多問題,教材規格標準化以及面對數量龐大的數位學習教材該如何去找到有正確學習的資料以及相關的知識等等。 教材的標準化目前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將教材製作成符合ADL所制訂的SCORM標準,藉此達到教材的可重用性與共享性,而對於數位教材搜尋的方式卻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機制,大多數的搜尋方式仍然是藉著關鍵字來進行資料檢索,搜尋引擎如何去解析學習者所輸入的問題內容所表示的意義將是資料搜尋準確性的重要關鍵。 基於上述的原因,本論文的研究目標為如何應用語意的原理編輯數位教材,使得教材本身具備語意的描述性,而且符合數位教材的SCORM標準規格,進而發展語意搜尋機制讓學習者能快速且準確地找尋到所需要的數位教材。Item 技術學院學生數位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中華技術學院為例(2007) 陳漢陽; Chen, Han-Yang在資訊科技時代,數位學習已成為新趨勢,是高速資訊網路繼學術網路應用後另一項重要的科技應用,普遍受到國內外教育單位的重視與推廣。本研究以「個案學校」選修數位學習課程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立意抽樣方法,發放問卷1368份,回收問卷1108份,有效問卷876份,有效回收率為64%。統計方法使用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Scheffe’法事後比較等方法進行分析及考驗。 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歸納以下四項結論: 一、學生普遍認同數位學習的實施現況,多數學生(佔89.8%)日後願意繼續選修數位學習課程;有專責單位及專業技術人員,負責數位學習相關事務,完善的數位學習系統與課程錄製設備。 二、學生對數位學習的整體滿意度傾向「滿意」,在五個構面中,以教材內容設計滿意度最高,其次依序為課程安排設計、教師教學方式、教學行政支援與學習環境設備。 三、數位學習滿意度不因性別而有差異;在職專班學生與進修部學生的滿意度顯著高於日間部的學生;其中以二專的學生滿意度最高,其次為二技的學生與四技的學生;不同學群的學生在數位學習滿意度由高至於低依序為工程學群、民生學群、商管學群與航空學群。 四、數位學習滿意度不因選修類別不同而有差異;選修動機在數位學習滿意度,由高至於低依序為對課程內容感興趣、對上課方式感到好奇與可以不必到學校上課;其餘如上網學習地點、每週學習時數不同的學生在數位學習滿意度各構面及整體數位學習滿意度皆無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