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7
Browse
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制度與改進之研究(2008) 林琴珠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制度自民國五十八年由一校一科進行試辦,各校陸續加入,迄今已實施屆三十八年,在這期間歷經了經濟與社會環境的變遷及教育改革,當前國內環境與當時環境已大不同。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制度雖然隨著外在環境變化有做若干的調整,但這當中仍有若干制度設計或執行上的缺失,造成實施成效不易彰顯。 為讓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制度能符合當前的環境需要,並成為一個有用、好用及可用的人才培育制度。本研究先探討背景環境,包括深入探討建教合作教育的理念及其理論基礎,輪調式建教合作制度發展之沿革,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當前外部環境的的經濟、社會及教育的因素,德國二元職業教育制度及美國建教合作教育制度。並針對制度內涵(包括制度面與執行層面)做一剖析,最後再提出改進意見。 根據研究發現,歸納結論如下: 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制度運作之有效運作模式:法令與目標為制度運作之指引;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為制度規劃者與監控者;建教合作協調小組為協調運作之橋樑;學校為制度運作的引擎;合作事業單位為制度執行之重心;學生(技術生)為整個制度之主角也是核心;制度內各個職責環環相扣,才能達成訓練成效。造成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制度學習本質褪化之原因有:輪調式建教合作之技術生定位模糊;中小企業居多欠缺有效訓練之能力;缺乏訓練有素之專業人員;產業環境變遷促使開發高相關之工作崗位不易;連結就業的職業資格體系未有效建立;補充訓練對提升技能學習廣度有限;最低薪資保障衝擊學習廣度;著重於社會功能面;開放合作區域致職場學習輔導功能不彰;學校缺乏專業人員維持運作;產業界缺乏對人力培育之責任等。 針對上述改進策略分為政策面、法令面、制度面、執行面,執行面又分為中央主管機關、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學校、事業單位、技術生、勞工委員會、及其他單位等共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