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教育研究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4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臺灣幼兒園課綱美感領域學習指標發展初探-以戲劇指標與量表之建構歷程為例(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2-12-??) 林玫君; Mei-chun Lin為因應臺灣幼稚園與托兒所整合後的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教育部於2006~2008年底委託國內學者,針對幼托新課綱的六大領域學習指標,進行研究計畫。本研究是以「美感領域」的實徵研究成果為基礎,透過其中「戲劇面向」之指標和量表建構歷程,來呈現「美感領域」指標的發展訂定。第一年研究,先經由文獻探討美感及戲劇遊戲之理論基礎,建構美感領域戲劇量表與指標之初稿。接著,經過專家效度與兩階段預試,完成量表之定稿。之後,透過分層隨機抽樣,在全國25個縣市(含離島)中抽取1,330位3~6歲不同年齡之幼兒(3歲、4歲和5歲),進行全國施測。回收樣本以12.0版SPSS軟體進行統計分析,瞭解不同年齡層幼兒在各項戲劇扮演能力之表現。第二年將資料轉換成「美感領域」戲劇學習面向之指標,以施測中70%以上幼兒可以達到的能力,轉換成文字敘述。最後,透過幾次全國專家諮詢會議,持續修正美感指標。研究者希望研究成果奠定「美感領域」在學前階段臺灣幼兒發展之基礎研究,而指標建構的歷程及實徵研究資料可提供後續研究之參考。Item 表演藝術評分規範之建立(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0-06-??) 林玫君; Meichun Lin本研究主要是以先前研究所建立的補充性「戲劇課程架構」之「戲劇內涵二--戲劇創作能力之應用」,建構並實驗出一套適用於國小表演藝術課程之「評分規範」。本篇論文以「低年級」課程為例,希望聚焦探討表演藝術能力指標之轉化歷程及其在現場運用的情形。研究中嘗試運用文獻中之建議,將表演藝術「能力指標」及「戲劇創作能力之應用」的內容進行轉化,發展「評分規範」初稿。之後,研究團隊至國小現場進行預試與修正工作。接著,再對17位教師進行訓練以建立評分共識,並回到現場進行檢測,以了解規範的使用情形,並提供回饋意見。透過循環性地教學、討論、反思與記錄的過程,「評分規範二」的內容持續地修正。研究結果發現,除了對能力指標的轉化及教師共識的運作歷程更了解外,其結果也提供了「評分規範初稿」修訂的參考。其中幾個重要的修訂,例如:刪除「對話」向度,並將其內容融入「對戲劇情境接受的程度」與「角色」中;強調「角色」向度中動作、表情及口語等描述的明確性;釐清「回映」向度,以學生對於戲劇經驗的反省為主;重視「情節」向度中,學生表現的實質深度而非頻率的高低。最後,在教師進入現場實作後,又建議增加「完成任務的能力」及「參與活動的專注程度」等兩個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