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7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耗竭」重生─社工復元之路
    (2022) 蔡時瑄; Tsai, Shih-Hsuan
    本篇論文透過受訪者的自身經驗探究社會工作者在服務的過程經歷了那些耗竭事件,又是如何展開復元之路。本論文採用質性研究的深度訪談法,共訪問22位不同領域、年齡層與婚姻狀況的社工。受訪者性別以女性為大宗,耗竭年齡約為24歲至45歲,業務內容以保護性業位居多,其次為綜合型業務工作。結果發現受訪者有部分自覺已處於復元狀態,部分正邁向復元,部分則是尚未處理耗竭事件。當社工發現自己身處耗竭狀態時,會透過運動、諮商、書寫、信仰等方式使自身邁向復元;而社工的另一半、家人、督導與同儕的陪伴、支持與相互扶持,使社工能夠對耗竭事件有新的視野與框架,使社工能邁向復元。
  • Item
    社會工作者復原力與生命復元經驗—以經歷經濟匱乏者為例
    (2018) 柯亞君; Ke, Ya-Chun
    「復元」是不斷的往前走,往正向邁進,並在這樣的過程中找出主體、自我認同及自我價值。「復原力」乃是個人發展歷程中逐漸成熟的內在能力,它也是一種復元過程的助力,達到協助個人在創傷中獲得療癒,維持身心、社會和靈性的完整性。 惟當個人面臨困境和低潮才能啟發本身所具有的復原力並邁向正向復元,然而這樣的復元力量又是如何透過受助者轉換助人者的工作角色,藉此延續下去致使更多人受惠,並從中激盪出社會工作者助人工作角色中價值與意義。 本研究以7位曾經有過貧困經驗之社會工作者為研究對象,去探討個人過去的貧困生命經驗中復原力對他們的影響,並加以瞭解這些影響是否致使其日後選擇成為一位社會工作者,再從這些受訪者對於過往的詮釋中找尋他們所追尋的助人角色與價值為何。 研究發現這些受訪社會工作者對於過去貧困經驗的負面影響較少,源自於他們本身有極佳的優勢資源,如:家庭、政府與基金會補助及個人本身特質。另外,針對這些曾為受助者受訪者而言,會成為一位的社會工作者主要來自於本身家庭環境與所受的受助經驗,一來因為有過這些受助經驗便與同樣的助人者有所接觸,二來則是對於社工工作與自己本身背景相像而選擇成為社工。最後這些受訪對象在成為社會工作者後對過往的受助經驗都有所再詮釋,過去的貧困經驗對他們來說並不在只是個「限制」,反倒視為個人重要的「生命歷程」,這也是這些受訪者其中「復元」的展現。 希冀透過這些受訪者個人經驗可以讓現行的社會工作實務者思考本身助人角色意義與價值,藉以在服務的處遇中提供更適切工作模式以達到雙向復元的助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