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7
Browse
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原鄉部落社工專業實踐經驗-以台灣東部Pinaski部落為例(2011) 謝欣芸本研究是以漢人研究生的身分進入原鄉部落,並探討三種不同族群背景的部落社工為主軸,分別是原住民籍社工員、在地的原住民籍社工員、漢籍社工員,理解不同族群身分的社工員在原鄉部落的工作經驗,因此,透過本研究想要探討以下幾個關於原鄉部落社會工作實踐的現象:不同族群身分社工員的部落社會工作實踐經驗、不同族群身分社工展現的助人關係和社工實務樣貌、族群背景與社工員展現的文化能力樣貌。 在文獻部份,先探討原住民族在日據時代和國民政府時代所遭受的壓迫和剝削,從過去的族群歷史導致原住民族對漢族的不信任,轉移在原住民案主對漢籍社工員的身上,因此漢籍社工員不容易獲得原住民案主的信任,衍生出族群身份配對的觀點,意旨以同種族的社工員服務同種族的案主,認為可減少彼此的語言和文化的隔閡,且人們普遍認知,只要是與案主為同種族的社工員,其文化能力應該比較高,在種種的考量下,族群身份配對的觀點被認為是較好的服務方式配對,但過度強調族群身份配對卻有可能導致原漢二元主義,讓人們掉入族群身份配對的美好想像。 本研究以深度訪談和參與式觀察法進行資料收集,一共訪談了七位原住民籍社會工作者和四位漢籍社會工作者,以現有或曾經擁有原住民部落社會工作實務經驗,並修習過20學分的社工專業知識訓練,或是社會工作相關科系畢業者為主要訪談對象,訪談結果顯示,不同族群身份的部落社工,其文化能力各有不同的表現,且刻意的強調以同族群的社工服務同族群的案主,容易讓社工員產生文化(服務)盲點,此外,在地的原住民籍社工員因為居住於服務的部落裡,令工作時間難以切割、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原住民案主的過度依賴。最後研究者發現,儘管不同族群背景的部落社工有其優點和缺點,但彼此是相互協助的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