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絕望、重生、新生:一個田徑選手逐夢經驗的自我敘說
    (2022) 楊尉廷; Yang, Wei-Ting
    本研究透過一位田徑選手為研究者本身,自我敘說其自大學時期挑戰亞運與世大運國手,歷經四年的努力、挫折、受傷,克服恐懼與其心態調整重新站起來之歷程。目的在於透過研究者自我敘說呈現期間的挑戰與體悟,瞭解這五年的運動身涯經歷對研究者的影響與意義。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之敘說探究方法,以說故事的方式呈現,重新建構其挑戰世大運與亞運的歷程。資料來源包括研究者自行反思,重要的照片與新聞媒體報紙,並於研究期間蒐集相關文件等。資料分析採用敘說分析。最後將蒐集的資料與研究文本進行結晶式整合呈現,以及表達研究者立場與反思,以提升研究文本之信實度。研究結果發現,心態上的成長與磨練,比起技術上的成長與磨練來的更重要,兩者都是運動生涯必然的課題,同時在這段歷練裡,自我認同、自我價值在生命裡扮演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研究內容也藉由自己過去的運動生涯所遭遇到地問題當成借鏡,給未來的讀者們做為參考,在讀完之後能有自信的挑戰更高的目標,順利銜接未來。關鍵詞:田徑生涯、敘說探究、運動經驗
  • Item
    日暮途窮中的絕處逢生-一段羽球選手自我反思之旅
    (2011) 鄭韶婕; Cheng, Shao-Chieh
    本研究採取敘說探究法,以個人二十二年的羽球選手經歷及其經驗故事為內容主軸,用以探究運動顛峰黃金時期,所經歷的實境故事。 因父親是國小的羽球教練,筆者自三歲開始接觸羽球,十七歲那年成為國內最年輕的排名賽球后,接下來的比賽,一路過關斬將、屢創佳績,成為台灣羽壇新希望。 十八歲那年,筆者在雅典奧運,追平台灣羽壇女單史上佳績;四年後,卻在北京奧運賽事中重傷,也輸掉自信和走下去的動力。 爬得越高,跌得越深,曾經有過放棄的念頭,經歷無數次衝突、無助、徬徨,之後重新建構自我的生命歷程,一步一步的找回自我。 這是筆者的故事,也可能是許多運動員共同心聲,筆者希望用自己走過的路,來告訴其他運動員,成功有脈絡可尋,失敗後一蹶不振於事無補,找回最初單純又快樂的動機,才是運動選手背後最重要的動力。
  • Item
    雙能衛-CBA職業籃球員的敘說研究
    (2019) 邱日誠; Chiu, Jih-Cheng
    籃球是項熱門的運動,以籃球作為研究相關主題的學術文章非常多元且豐富;但在這些研究中,較缺乏球員位置、角色定位、與其功能的探究。特別是從傳統控球後衛演變成雙能衛這種角色的改變,不只是我國,甚至世界各地在籃球場上都有雙能衛的趨勢,因此筆者想一探究境。本研究以「雙能衛」為主題、再以中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CBA)中,我國雙能衛選手陳盈駿為研究對象,探討球場上球員從「單一功能」到「多元功能」的角色變遷,以及其在團隊中的重要性。本研究以敘說探究與半結構式訪談為研究方法,並根據上述研究動機,統整出三個結果:其一、陳盈駿的成長過程,藉由一路上就讀籃球名校,為他奠定良好的基礎,讓他在面對更高層級的賽事,依舊不畏懼,勇於突破自己的極限。其二、陳盈駿在每個階段的角色扮演,有得分後衛、小前鋒、控球後衛,這些位置的轉換使他能在不同位置上培養不同的技術與思維。其三、雙能衛是控球後衛與得分後衛的結合,而控球的技能又是要控制比賽節奏與適時地找到戰術或是策略來突破窘境,所以雙能衛跟戰術有個密不可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