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73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大學生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之長期追蹤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3-06-??) 黃淑貞; 洪文綺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之長期關係,並探討維持運動行為之因素。以82學年度就讀於某國立大學學生研究母郡體,分層系統抽樣537份,採 自填問卷收集兩次相關資料,初次施測在82年12月,兩週後(83年1月)進行再測,並於85年4月至5月間進行追蹤調查,追蹤時間為兩年半,共計回收有 效問卷444份,以長期觀察追蹤。 所收集資料以頻率分布、平均值、標準差等描述性統計及、t檢定( t test)、配對t檢定(paired-t test)、相關分析(Pearson correlation)、共變數分析(analysis of covariance; ANCOVA)等統計方式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運動行為方面,僅只有30%的個案有達到每週3次,每次運動20分鐘的標準;男生在運動方面的頻率及時間均顯著高於女生,在追蹤測量時,有 規律運動者不論男生、女生或整體樣本均有比率上升的現象。但考慮運動強度與時間之乘積後,發現運動行為量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漸減。在排除性別因素後,體型認 並非是影響運動行為的因素。就男女生分別分析,男性學生較滿意自我體型,而其運動行為不受到體型滿意度的影響。女生方面在追蹤測量的運動行為表現,明顯受 到體型滿意度的影響,且為維持自己理想體而持續做運動。性別、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間有交互作用。 建議未來教育應針對性別及身體意象的差異,設計不同的運動方式,以增進適度的運動行為。藉由本研究的發現,作為日後研究身體意象影響運動行為的參考。Item 台北市國中生自尊、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相關性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6-06-??) 賴香如; 李碧霞; 吳德敏; 趙國欣; 呂昌明; 卓俊辰; 蔡雅惠; 陳美昭本研究目的在了解台北市國中生自尊、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現況,以及其間的關係。研究母群為九十三學年度就讀台北市公立國中七、八年級學生,採多階段分層隨 機抽樣,抽出六行政區12所學校,48班學生,採結構式問卷為工具收集資料,有效樣本1,343名,回收率為99.41%。所得資料以t檢定、卡方檢定、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重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整體自尊、身體自尊與社會自尊皆屬中間偏正向;男生身體自專高於女生;而女生社會自尊高於男生。七年級的身體自尊高於八年級。BMI過輕者 的整體自尊、身體自專和社會自尊均高於正常者及過重者。 二、研究對象的身體意象呈現中間偏正向,男生外表適應低於女生,其餘六因素約顯著高於女生。 三、研究對象中44.5%從事規律運動,且男生高於女生,七年級高於八年級。 四、除了女生之外表適應與整體自尊、身體自尊無關外,男、女的整體自尊、身體自尊、社會自專與身體意象均呈正相關。 五、不論男、女,規律運動者的整體自尊、身體自尊與社會自尊皆高於無規律運動者。經常與他人一起運動的男生,其身體自尊和社會自尊高於獨自運動者。經常與 他人一起運動的女生之身體自尊高於獨自運動者。 六、有規律運動者的身體意象較無規律運動者高;經常與他人一起運動的男生除了健康評價,其餘身體意象六因素均高於獨自運動者。Item 高中職學生身體意象與減重意圖之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4-12-??) 文星蘭; 黃奕清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職學生身體意象與減重意圖之現況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對象為桃園縣兩所高中一所高職之全體在校學生,以分層集束抽樣法進行抽樣,共發出問 卷1,080份,有效問卷1,007份,有效回收率為93.2%。以結構式問卷收集資料,所得資料以獨立樣本t-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逐步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重要結果如下: (一)男生對外表評價、身體各部位滿意度高於女生,女生對外表的重視與減重意圖高於男生(二)就讀男女合班之女生,身體各部位滿意度高於純女生班;就讀純 男生班之減重意圖高於男女合班之男生(三)實際體型與自覺體重分類為過輕與適中者,對外表評價與身體各部位滿意度均高於肥胖者(四)受電視媒體影響愈深, 對外表愈重視,減重意圖愈高(五)受社會支持影響愈深,會愈重視外表,但對外表評價愈差、身體各部位滿意度愈差、減重意圖也愈高(六)未來六週內有減重意 圖佔35%。實際體型與自覺體重分類為適中、過重、肥胖者,高於過輕者,過重與肥胖者均高於適中者(七)對外表評價愈差、身體個部位滿意度愈差、對外表愈 在者,減重意圖愈高。Item 臺北市某國中學生運動社會心理、身體意象與規律運動相關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6-12-??) 陳美昭; 賴香如本研究在探討國中生運動社會心理、身體意象與規律運動行為的現況,以及三者的關係。以分層隨機方式自就讀於台北市某國中的七、八年級學生中選出12班,並 採自填結構式問卷為工具收集資料。有效樣本377人,回收率98.95%。所得資料以百分比、平均值、t檢定、卡方檢定、邏輯斯迴歸分析等方法進行統計。 重要發現如下: 一、男生規律運動比率高淤女生(54.6%:45.4%)。 二、規律運動者的運動自我效能、知覺運動利益、運動社會支持和運動享樂感均高於無規律運動者;相反地,無規律運動者的知覺運動障礙高於規律運動者。 三、有規律運動的男生外表評價、體能評價、體能適應、健康評價、健康適應與身體滿意度皆高於無規律運動的男生。有規律運動的女生體能評價、體能適應與健康 適應高於無規律運動的女生。 四、在調整個人背景變項的影響後,運動自我效能可有效預測男生的規律運動行為(OR=3.09, 95% C.I.=1.94~4.93);健康適應(OR=1.97, 95% C.I.=1.06~3.66)則是女生規律運動行為的預測因素。Item 南區專科學生身體意象與社交適應行為相關性之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2-06-??) 江承曉本研究的目的在了解專科學生的身體意象,身體意象與社交適應行為的相關及其影響因素。本研究以臺南、高雄地區之專科學院或專科學校學生為母群體,採分層集 束抽樣,隨機抽取臺南、高雄地區總共十所學校,以郵寄方式寄發本研究之量表,委託抽樣學校之教師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團體施測,共得有效樣本1147人。 本研究有以下幾點結論:(1)專科學生之身體質量指數(BMI),為正常或過瘦者,佔大部分,然而專科學生之身體意象卻呈現負向感受,經常或總是覺得自己 太胖。有大部分的專科學生,不滿意自己的身材及身體各部份比例。專科學生之實際體型與自我身體意象,有顯著的差異存在。(2)性別與身體意象,有顯著的差 異存在,女性顯著較男性不滿意自己的身材與外表。(3)在預測專科學生人際關係時,年齡、性別、身體意象為顯著之預測變項,解釋量13.0%。年齡越大、 女性、身體意象越負向,其人際關係越差。(4)在預測專科學生之異性交往時,身體質量指數、性別、身體意象皆為顯著之預測變項,解釋量13.4%。身體質 量指數越高、女性、身體意象越負向,其異性交往行為越差。(5)在預測專科學生整體之社交適應行為時,年齡、性別、身體意象為顯著之預測變項,解釋量 17.4%。年齡越大,女性、身體意象越負向,其整體社交適應行為越差。Item 臺北市高中女生的體型意識及飲食異常傾向之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1998-05-??) 蕭芳惠; 林薇近些年來,在歐美國家的女性青少年患有心因性厭食症及暴食症者有逐漸增加的 趨勢,性別、體型意識、家庭社經地位、年齡、社會期許及壓力、人格特質均被認為可能與 飲食異常症有關。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瞭解臺北市高中女生的體型意識、心因性厭食症傾 向及暴食症傾向現況,並且探討各項個人基本特質及體型意識與心因性厭食症傾向、暴食症 傾向之關係。研究對象為臺北市公私立高級中學及職業學校女學生,計有1204名高中女學生 參與研究,以自編之量表及「飲食異常量表」為研究資料收集的工具,結果發現:(1)臺北 市高中女生的體型滿意度偏低,有84.2%者不滿意自己的體型;其「自我認知體型」、「期 望體型」和「實際體型」非常不一致,而且多數人期望自己比實際要瘦,而且多數人也高估 自己的體型。(2)臺北市高中女生具心因性厭食症傾向者為0.7%、具暴食症傾向者為2.3%。 (3)與臺北市高中女生心因性厭食症傾向有關之因素,最主要為「期望體型--敘述」、「自 我認知體型--敘述」兩變項;與暴食症傾向有關之因素最主要為「期望體型--敘述」,其次 是「自我認知體型--敘述」。在邏輯迴歸分析發現,臺北市高中女生心因性厭食症、暴食症 傾向之危險因子僅有「自我認知體型--敘述」一個變項,自我認知體型--敘述由「很瘦」至 「很胖」每增加一個等級,其心因性厭食症、暴食症傾向的可能性增加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