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
Browse
Recent Submissions
Item 上海機器學堂史實之探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970-06-??) 瞿立鶴Item 臺灣地區民眾溺水事故傷害之影響因素探討(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2-12-??) 王國川臺灣位居亞熱帶,適宜各種水域活動。然而民眾太熱衷活動之樂趣,忽略了自身的安全,導致水域安全就成為了事後大家最關心的議題。這將隨著週休二日的實施, 其重要性更加的突顯。由於溺水問題相當的複雜,所以瞭解其可能的影響因素是擬訂預防策略的重要關鍵。本研究根據臺灣地區民眾發生溺水事件之資料,進行其可 能的因素之探討。結果發現:不同的縣市發生溺水結果會有所不同。非法水域發生溺斃之比率比合法者高;無樹立警告標誌比有樹立者高;有設置救生站為無設置者 低。游泳池發生溺斃之比率比其他水域低,而海、河、溪又比池塘、水溝、水庫低。男性發生溺水之比率比女性高。不同年組發生溺水結果有所差異,9歲以下年組 比其他年齡組低;而10-14歲年組比其他年齡組高。有水域搶救者,發生溺斃之比率比無水域搶救者低;有實施過心肺復甦術比無實施者低;有送醫治療者比無 送醫治療者低。Item 原住民學生菸、酒、檳榔預防性衛生教育計劃介入之成效評價(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5-12-??) 郭鐘隆; 鄭雅娟; 黃久美; 莊惠雯; 彭彥凌; 陳琬菁目前國內缺乏以原住民學生為對象的菸、酒、檳榔衛生教育介入研究,尤其採準實驗研究設計更南寥寥可數。考量原住民前三大死因與其文化風格以菸、酒、檳榔使 用較高,因此本研究主旨為瞭解針對某兩所不同原住民國中學生的「團體衛生教育介入」對其菸、酒、檳榔之「認知」、「主觀規範」、「態度」、「自我效能」與 「行為」的影響。 結果顯示,經衛生教育介入,學生在對菸、酒、檳榔方面的相關知識、主觀規範、態度、自我效能與行為進步不大,僅對檳榔的知識部分,實驗組有顯著高於對照 組。在行為上,少數實驗組學生曾使用過菸、酒、檳榔,在衛教介入後轉變為停止或減量使用。在衛教介入過程評價部分,學生普遍認為課程是有幫助的且滿意課程 活動與時間安排。 本研究因樣本數有限影響檢力,為主要研究限制,而學生程度及講師經驗亦可能的介入成效。建議將來可以擴充研究的學校數,更重要的是將菸、酒及檳榔之防治教 育成為學校推行之衛生保健年度業務之一,才能永續經營,達到無菸、酒及檳榔校園之目標。Item 國中教師對高關懷學生及家長物質濫用預防教育之意見調查(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6-12-??) 苗迺芳; 李景美; 劉美媛; 何慧敏; 魏秀珍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縣某高級中學國中部教師對高關懷學生和家長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的看法,做為未來發展物質濫用預防教育介入方案的基礎,以預防青少年的成癮 物質濫用行為。本研究採用系統抽樣法、設計結構式問卷來蒐集資料,回收有效問春64份(有效回收率87.67%)。重要的研究結果如下: 一、教師認為高關懷學生和家長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的需要程度高,特別需要學習的內容,學生為「發展生活技巧」,家長為「協助子女發展生活技巧」。 二、教學年資21年以上、沒有擔任導師、班上有高關懷學生的教師,認為高關懷學生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的需要程度較高。 三、推動高關懷學生和家長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的可行做法包括學校、家庭與社會三者配合落實推動親職教育,邀請專家學者辦理親職教育講座、成長團體或成長營, 成立家長團體等。 四、推動高關懷學生和家長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的最大阻力源自於家長的認知不足、態度冷漠及觀念偏差。 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加強父母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的知能以發揮家庭功能、設計適當課程來提昇國中生的自我效能、強化學校與家庭的溝通管道以建立學校、家庭和社 會的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網絡等。Item 環境行動與群體效能教學模組之教學效果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2-06-??) 邱詩揚; 晏涵文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環境行動與群體效能教學模組」之教學效果,並與「傳統教師中心環境教學」比較教學效果之差異。「環境行動與群體效能教學模組」乃依據 社會認知理論、群體效能概念及跨理論模式,並掌握影響環境行為之重要變項,融合環境議是調查行動、行為改變策略及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所發展的環境教育教學模 組。 本研究採「不相等實驗組、控制組實驗設計」,立意選取宜蘭縣立羅東國中一年級(實驗組)及國華國中一年級(對照組),共374位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中 有三個班級為實驗組A,接受「環境行動與群體效能教學模組」之教育介入,另中三個班級為實驗組B,接受「傳統教師中心環境教學」之教育介入。本研究之評量 包括形成評量、過程評量及成效評量,以問卷調查、訪談、觀察記錄收集量性及質性之評量資料。 研究結果顯示「環境行動與群體效能教學模組」可有效增進國中生的「環境意識」、「環境議是知識」、「增強管理技巧」、「自我效能」、「群體效能」、「小組 合作經驗」、「個人環境行動」及「團體環境行動」;也可增進「家人的支持」及「同學、學長姐或朋有的支持」,並維持對行動預期結果的正向評價。「環境行動 與群體效能教學模組」在各變項的立即教學效果均優於「傳統教師中心環境教學」,且對「個人環境行動」與「團體環境行動」持續教學效果也優於「傳統教師中心 環境教學」。學生對「教學活動的整體感覺」、「教學活動與教學目標達成」、「教學活動的興趣與喜歡程度」、「小組互動情形」、「教學媒體」及「學生手冊」 等方面,整體評價及滿意程度約在八成左右。 以往的環境教育教學多著重在個人環境行為,然而許多的環境問題的解決,卻常結合群體的力量。未來進行環境教育教學時,也應將目標放在團體環境行為,透過團 體合作過程來增進學生之群體效能,進而促進學生採取團體環境行動來解決環境問題。Item 機場附近居民對航空噪音防制補助措施之滿意度及相關因素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1-06-??) 陳淑娟; 董貞吟; 黃乾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建構出影響居民對航空噪音防制補助措施滿意度之因素,以瞭解機場附近居民對航空噪音防制補助措施滿意度的情況,並提出建議。研究是以台 北松山機場三級及二級航空噪音管制區,及高雄小港機場二級航空噪音管制區內的住戶為母群體。採隨機抽樣的方法,每區各抽住戶300戶,以住戶內二十歲以上 的居民一人為代表接受訪問。以自編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面對面訪談收集資料,共得有效問卷879份。 研究重要結果如下:(一)研究對象對航空噪音防制補助措施的滿意度普遍偏向不滿意,對施政認知普遍偏向不清楚,對施政期待普遍表示有需要。(二)航空噪音 防制補助措施的滿意度會受施政認知、施政期望的影響。認知愈高、期望愈低則滿意度愈高。(三)航空噪音防制補助措施的期望會受機場損益評估的影響。在損益 評估中利益覺知愈高、風險覺知愈低、風險認知愈低者,對施政期望較小。(四)航空噪日防制補助措施的認知會受機場損益評估中利益覺知的影響。利益覺知愈高 者對施政認知愈大。(五)對航空噪音施政滿意度會反應在陳情、遷居行為的意圖,特別是對音源防制相關措施的滿意度為最主要因素。(六)整體防制補助措施 中,音源防制的政策才是最重要的,因為音源導致風險覺知,風險覺知為對各種防制補助措施期望的主要影響因素;音源防制的期望才是對各種防制補助措施滿意度 主要影響因素。Item 國中生飲酒者與未飲酒者在生活狀況上之比較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0-12-??) 姜逸群; 黃雅文本研究利用自填式問卷進行調查,共分析了臺灣地區國中生5956人,以了解國中生的飲酒情形及飲酒者與未飲酒者之間有關生活狀況的比較。結果如下: (一)國中生的飲酒情形,每個月至少喝1-2次以上者約佔15%。並且全體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在未來六個月內有飲酒的意向。 (二)在飲酒者與未飲酒者之間有關生活狀況的比較,將其分成人際關係滿意度、生活滿意度、生活態度和規則性及社會偏離感與孤立感進行檢討。結果發現飲酒者 在人際關係滿意度、生活滿意度幾乎皆較未飲酒者感到不滿意。另外,在生活態度和規則性及社會偏離感等項目上,飲酒者在飲食、睡眠上表現出較沒有規則性,並 且在身心上較易感到疲憊與陷入谷底。在社會偏離感與孤立感上,飲酒者會有想做讓父母訝異的事情、過自由不受拘束的生活、感覺生活單調與無聊等事情。Item 臺灣地區學童母親急救知能學習行為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1999-05-??) 鄭惠美本研究約主要目的是:(1)瞭解學童母親各項急救知能之現況,(2)瞭解學童 母親各項急救知能學習行為所虛的改變階段( 3 )探討影響學童母親各項急救知能學習行 為改變階段的因素及其徑路。以臺灣地區學童母親為母群體,於 1998 年 11 月以郵寄問卷 委託 40 所學校之老師對分層隨機集束抽樣法抽出的學童母親進行調查, 計收回有效問卷 2415 份,主要以卡方檢定、因素分析 LISREL 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 1 )學童母 親急救知能有待加強,尤其是心臟病急救、心臟按摩等方面之知能,(2)急救知能可依學 童母親在各項急救知能學習行為上所處之改變階段分布情形, 分為七大類型,( 3 )最少 人學過,卻是最多人想學,而且準備好要學的急救知能有「心臟病之急救、中風之急救、心 臟按摩、休克之急救、中毒之急救、人工呼吸、嚴重創傷之急救、檢查昏迷不醒者之生命現 象」。 ( 4 )學童母親之社經地位、對急救知能學習行為所感知的「可用性」「利益性」 「障礙性」「效果性」是影審其改變階段的因素,研究假設的影響徑路亦獲得證實。建議本 研究分析出來的士大類型急救知能,可做為安排急救學習課程之參考。Item 大學生校園音環境覺知、態度及需求之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4-12-??) 董貞吟; 張家儒; 駱怡安本研究為國內首次探討大學生對於校園音環境的覺知、態度與需求之研究。本計畫以全國53所一般大學為母群體,立意選取北中南東10所不同特色的大學,徵求 各校與聲音環境相關科系或社團之同學參與焦點團體,以收集學生對於校園音環境的覺知、態度及需求之質性資料,共計進行10次焦點團體、參與人數達93人。 訪談時的錄音全數轉為逐字稿後,使用Nvivo軟體輔助編碼及分丁,結果發各除常見的自然聲外,針對該校地理位置、系所、宗教、校內環境規劃、活動特色, 也呈現各校不同的聲音特色。但深究學生對校園音環境概念普遍缺乏,當詮釋音環境時多拆解字面音義,而論及音環境的感受及需求時,因察覺力不足也只能提供部 分音源,鮮少延伸思考,亟待提升學生對於校園音環境的覺察能力及積極態度的養成。 各校普遍較常聽見自然音、交通工具聲及儀器設備聲。喜愛的音源除自祭音源外,也包括熱鬧的活動聲及下課鐘聲,較不喜愛的則以儀器設備聲及交通工具聲為最 多,此外,當提及校園音環境需求時,學生則期望校園能持續保留自然音源,亦有增加學習聲及活動音的渴望。對於校園音環境的建議,多校學生除企盼自然音與校 園環境的適當配合外,也希望舉辦各式校園音環境之體驗活動、熱鬧的音樂會或表演活動,以增添校內更豐富的音源。 研究結果歸納出的反應面向,將可作為未來編製校園音環境問卷的參考,或成為相關實徵研究的基礎,日後彙整各大學校園音環境的現況與特色,亦可作為各建構校 園音環境特色、推展「校園綠色音環境」之參考,以發展學校本位之環境教育內涵。Item 臺北地區居民資源回收信念與行為意圖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0-05-??) 葉國樑; 趙宏邦; 唐貺怡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調查台北地區居民之資源回收信念、意圖,及其影 響因素,並探討居民對政府資源回收車服務的滿意度,作為未來加強實施資源回 收工作和宣導教育的重要參考。依據台北市資源回收率及成長率高低的行政區, 選取600戶:而台北縣永和市和中和市,選出永和市兩個回收較好的里,以及捷運 站一頂溪、永安站附近居家,計200戶;中和市則選出四個回收較好的里,以及捷 運站一景安、南勢角站,計200戶。合計1000戶。調查結果如下:(1)受訪民眾得到 資源回收的訊息管道,主要來自傳播媒體;(2)七成左右受訪民眾的家庭有配合回 收車回收;(3)台北市受訪民眾之回收意圖高達七成五以上,台北縣中永和受訪民 眾之回收意圖比例較低;(4)資源回收的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能直接影 響回收意圖;過去回收經驗、家中有就學人口也稍微會影響家中資源回收意圖;(5) 台北地區受訪民眾都有正向的資源回收信念、態度,而台北市受訪民眾比台北縣 中永和更為正向;沒有較多的回收點和沒有較多的回收次數,是阻礙部份受訪民 眾回收意圖的重要因素;(6)台北市受訪民眾對資源回收車的回收項目、服務態度 較滿意,但在回收次數和回收時間則抱持尚可接受的程度;台北縣中永和受訪民 眾則表現出較不滿意的看法;(7)台北市受訪民眾正確知道回收車每星期來的日子 之比例只有42,台北縣中永和之答對率更低至24.2;(8)台北地區里長在資源回收的 大部份信念與一般受訪民眾沒有差異。Item 社區婦女休閒時間身體活動測量問卷信效度評價(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4-12-??) 李明憲; 彭台珠; 黃森芳在大規模人口的身體活動測量方面,使用問卷是實用的方法,本研究的目的在於評估Godin休閒時間身體活動問卷的同時效度與再測信度。研究對象是39名社 區婦女,平均年齡是51.1歲,最大攝氧量、體脂肪百分比、肌耐力為效標。 結果指出Godin休閒時間身體活動問卷總分與最大攝氧量、體脂肪百分比、肌耐力間的關聯度達到顯著相關,而從不同運動類型來看,費力運動與最大攝氧量、 肌耐力達到顯著相關,中等費力運動僅與最大攝氧量達到顯著相關,而在總分與費力運動的四週後再測信度分別為0.85與0.93。 Kruskal-Wallis分析結果指出不同健康體能組中,健康體能最好的第一組費力運動顯著比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較為活躍。另外第一組的身體活動 總分亦顯著高於第三組、四組。因此Godin休閒時身體活動問卷在分辨不同健康體能組的身體活動量方面具有一定的實用性。整體而言,整份問卷在測量社區婦 女的身體活動量上具有適當的信度與效度。Item 大學生減輕體重意圖之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1-12-??) 呂昌明; 楊昭慧; 王淑芳本研究以計劃行為理論為依據,驗證其在減重行為上的適切性。以78位體重過重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收集其對減重行為的信念、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 等資料。研究發現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能共同預測行為意圖(R=.732)。同時也發現某些減重信成與行為意圖間具有顯著相關,並根據研究結果對 體重過重者之減重教育提出建議。Item 臺北市技術學院學生刺激尋求特質、危險知覺與俱樂部藥物使用行為之關係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6-06-??) 林柏君; 賴香如; 盧怡伶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技術學院學生刺激尋求特質、危險知覺與俱樂部藥物使用行為之關係。研究母群體為就讀三所台北市技術學院日間部之學生,採簡單隨機抽 樣方式從各校每年級抽出一班,共得15班597名樣本。再以結構式問卷為工具,班級集體填答方式蒐集資料。施測後有效回收樣本數為526份,其資料以t- 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複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考驗。 研究發現如下:(1)技術學院學生俱樂部藥物使用行為:73%有喝酒經驗,35.7%曾經吸菸,使用過搖頭丸者佔4.6%,使用過大麻者佔3.0%和使用 過K他命者佔2.5%。(2)性別、年級、母親教育程度、母親職業和打工與俱樂部藥物使用行為有關。(3)技術學院學生具有中等之刺激尋求特質,且俱樂部 藥物危險知覺相當高。(4)刺激尋求特質和危險知覺對於俱樂部藥物使用行為的解釋力達統計顯著水準,解釋量為21.6%。(5)刺激尋求特質與俱樂部藥物 使用行為有顯著正相關;相反地,危險知覺與俱樂部藥物使用行為間則呈顯著負相關。 本研究之結果可作為擬定技術學院學生俱樂部藥物防制介入方案及相關政策及後續研究之參考。Item 從教育型態的推移看師生關係的轉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970-06-??) 郭為藩Item 中等學校教師性教育在職進修效果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1998-05-??) 晏涵文; 林燕卿; 白瑞聰本研究的目的在評估中等學校教師接受一週三十三小時的性教育在職進修後,對 其性知識、性態度、性教育專業角色及性教育推廣工作之成效。研究採『不相等實驗組--控 制組前後測實驗設計』,以高雄地區之國、高中教師為母群體,由高雄教師研習中心發函區 內各中等學校,請未曾參加過性教育研習之教師報名參與,共得46位教師為實驗組,並以同 時間參加高雄教師研習中心輔導工作坊之43位教師為對照組,實驗組於在職進修訓練開始及 結束時,以自製之問卷進行前測與後測,並於後測的同時以自製之評量表進行教學活動評量 ,而在同一時間對照組亦實施前測與後測。結果發現:在控制兩組之前測差異後,不論在性 知識得分、性態度得分、性教育專業角色能力得分或性教育推廣工作意向之得分上的增進, 實驗組皆顯著高於對照組,顯見此一性教育在職進修訓練對於提昇教師性知識、性態度、性 教育專業角色能力及推廣性教育工作上確有其效能,且絕大多數的實驗組教師對此次之在職 進修訓練活動,不論是在課程主題之滿意程度、課程內容之深淺程度、課程之時數安排、課 程收穫之程度或教學方法,乃至於整體感覺,皆給予正面之評價。Item 社區健康媒體之發展與評價(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0-12-??) 劉潔心; 晏涵文; 劉貴雲; 邱詩揚; 廖梨伶; 李佳容; 賴妙芬; 羅逸平本研究旨在運用健康訊息傳播及社會行銷策略發展有效之社區媒體介入策略。本研究設計出三種以「閱聽人興趣為主」的媒體內涵,分別包括(1)社居報紙:針對上班族(2)小冊:針對社區老人(3)單張:針對社區媽媽。研究對象立意選取台北市文山區萬和社區,採系統分層隨機抽樣,共回收有效樣本222份問卷。本研究工具共分為二種(一)社區居民綠色消費媒體訊息成效問卷(二)媒體訊息成效街頭訪視問卷。 本研究透過量性與質性的評價結果發現,三個族群對其綠色消費媒體的整體評價大部分呈現正向滿意的結果,且從教育內涵標準上也能對社區居民的綠色消費覺察 度、知識、態度、自我效能及行為有正向的影響。Item 大專院校學生靈性健康、知覺壓力與憂鬱之相關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5-06-??) 黃惠貞; 姜逸群本研究之目的在了解大專生的社會人口學變項與靈性健康、知覺壓力和憂鬱的關係,並探討大專生靈性健康、知覺壓力與憂鬱之相關性。母群體為中國海事商業專科 學校日間部全體學生,以普層叢集抽樣法得到研究樣本共373人,本問卷使用的三個量表為靈性評估量表、知覺壓力量表和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收集資料以次數 分佈、百分比、平均值、標準差、最大值、最小值、適合度考驗、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薛費事後比較法、皮爾森積差相關、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的交互作用和 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其重要發現如下:(1)與靈性健康、知覺壓力和憂鬱均具顯著相關性的社會人口學變項為性別、經其困擾、運動習慣和人際關 係。(2)靈性健康與知覺壓力,及靈性健康與憂鬱間均呈顯著負相關,而知覺壓力與憂鬱間則呈顯著正相關。靈性健康與知覺壓力共可解釋憂鬱總變異量的 53%,資料分析顯示在知覺壓力愈大時,靈性健康對憂鬱的緩衝效果愈好。建議:觮庭和學校應關注學生因性別造成身心健康的差異,積極培養其運動習慣;家庭 教育方面宜採開放民主之管教方式,維繫家人間的親密度;學校教育方面宜促進師生的溝通互動與親密度,並分別針對師生開設心理健康和靈性健康相關議題的課程 活動。Item 氣喘學生生活適應問題、學習表現與身體活動情形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1-12-??) 賴香如國內兒童氣喘盛行率急遽增加,已成為學生常見慢性疾病。氣喘的早期、反覆、不可預期性發作可能影響青少年身心發展。本研究的目的在了解氣喘學生之生活適應 問題、學習表現與身體活動情形,並與健康學生比較,期能作為未來提供適切照護與教育之參考。 研究立意選取台北市三所國小四至六年級和兩所國中全體學生為對象,採用ISAAC錄影帶問卷篩檢疑似氣喘者,再經護理人員訪談找出360位氣喘學生。接 著,在每位氣喘學生班上選出兩位同性別、社經地位相近的健康學生作為參照組。最後,以結構式問卷為工具評估兩組學生的適應和學習情形,實際有效樣本數為 1,070人。 主要發現如下:國中氣喘學生的生理、心理和人際適應問題,以及吸菸率均高於健康參照學生;另外,氣喘組自覺體育活動表現較差;學習體育困難度較高;請假較 多。國小氣喘學生與健康參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適應問題,以及請假、休學等有顯著差異,且以氣喘組適應較差。 本研究結論氣喘會影響學生的生活適應和請假狀況,尤其對是國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建議學校和氣喘學生的照護人員能關切其疾病適應上的困難,適時提供合宜的輔 導和教育措施。Item 國民中學健康教育科環境價值教學模式之學習效果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1-06-??) 葉國樑本研究針對現行國民中學健康教育科課本中,有關公害防治、環境保護內容進行分析,選定我們的環境、水資源、減少家庭污水,和資源回收等四個主題單元,融入 環境價值、價值澄清、價值形成、情意教學等理論,擬定環境價值教學模式,選擇台北縣某國中一年級學生,進行實驗教學和環境價值學習評量,修正和確定教學模 式,並進行環境價?教學模式和一般教學介入的效果比較,以及舉行教學觀摩研討會,展示和演練環境價值教學模式,且與參加老師進行學術性教學討論,進一步做 為未來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的教學參考。研究結果如下:1.環境價值教學模式之每個單元呈現的學習理念、代表活動,能幫助老師有較完整的環境價值 觀,促進環境價值教學效果;2.環境價值教學模式之學習內容,是以學生學習為主要目標導向的理念,並融入環境價值體認、價值澄清的教學方法,而一般教學所 強調的是以老師教學為主要導向,重視老師如何教;3.學生的環境價值觀在認知價值、經濟價值、政治價值、道德價值和審美價值的面向上,大部分呈現不確定 性,而正向的價值觀也偏低;4.環境價值教學和一般教學介入,都能某程度的改變學生的環境價值觀;5.環境價值教學只在某些價值項目上,稍優於一般教學效 果;6環境價值教學模式深受老師和學生的喜愛。.Item 社區居民綠色消費行為及相關之訊息傳播調查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0-05-??) 劉潔心; 晏涵文; 劉貴雲; 邱詩揚; 李佳容本研究的目的在調查社區居民綠色消費行為現況及其相關影響因素,並 評估社區中有利的媒體宣傳管道及策略,以作為未來進行緣色消費訊息傳播介入 研究時之參考依據。本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文山區萬和社區 I8歲以上之居民。本 研究以問卷調查法及焦點團體法進行量性及質性資料收集。本研究以系統隨機抽 樣方式,在萬和社區共調查279位社區居民,並訪談了三個社區內現有組織之成 員。 本研究結果發現,社區居民之綠色消費行為以「資源回收」行為的情形最佳,其 次為減量、拒用及重覆使用行為。社區居民的環境價值觀,整體而言已較傾向環 境保護。在緣色消費的障礙因素中,在行銷組合方面,以「缺少綠色產品的使銷 活動」所佔的比例最高,在個人自覺的助力與阻力因素方面,以「從事緣色消費 行為,可以為後代留下美好環境」,為最有力的助力,而以「過簡樸生活節約資 源,會降低生活享受」為最大個人阻力。在緣色消費的參考團體方面,社區居民 綠色消費之重要支持對象前三名依序為子女、配偶及政府的環保單位。「個人自 覺的助力與阻力」、「價值觀」、「年齡」及「參考團體的支持程度」等4個變 項對居民緣色消費行為有顯著的影響力,且其共同的解釋力達16.6。 社區居民認為最有效的訊息傳播宣傳方式為「里長發的適知單」及「社區發的宣 傳單張」。綠色消費訊息代言人以專家或有親和力者為佳;訴求策略應兼具感性 與理性及強調嚴重性:訊息內容應簡單易懂;訊息的結構宜出現正面與負面之訊息 (雙面俱呈);宣傳圖案以「實景照片」為佳;綠色消費宣傳的主題方面,針對家庭 主婦應選擇與日常生活有切身關係的主題,針對老人及意見領袖則應將環保議題 與健康的議題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