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
Browse
Recent Submissions
1 - 5 of 170
-
Item上海機器學堂史實之探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970-06-??)
-
Item原住民學生菸、酒、檳榔預防性衛生教育計劃介入之成效評價(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5-12-??)目前國內缺乏以原住民學生為對象的菸、酒、檳榔衛生教育介入研究,尤其採準實驗研究設計更南寥寥可數。考量原住民前三大死因與其文化風格以菸、酒、檳榔使 用較高,因此本研究主旨為瞭解針對某兩所不同原住民國中學生的「團體衛生教育介入」對其菸、酒、檳榔之「認知」、「主觀規範」、「態度」、「自我效能」與 「行為」的影響。 結果顯示,經衛生教育介入,學生在對菸、酒、檳榔方面的相關知識、主觀規範、態度、自我效能與行為進步不大,僅對檳榔的知識部分,實驗組有顯著高於對照 組。在行為上,少數實驗組學生曾使用過菸、酒、檳榔,在衛教介入後轉變為停止或減量使用。在衛教介入過程評價部分,學生普遍認為課程是有幫助的且滿意課程 活動與時間安排。 本研究因樣本數有限影響檢力,為主要研究限制,而學生程度及講師經驗亦可能的介入成效。建議將來可以擴充研究的學校數,更重要的是將菸、酒及檳榔之防治教 育成為學校推行之衛生保健年度業務之一,才能永續經營,達到無菸、酒及檳榔校園之目標。
-
Item臺灣地區民眾溺水事故傷害之影響因素探討(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2-12-??)臺灣位居亞熱帶,適宜各種水域活動。然而民眾太熱衷活動之樂趣,忽略了自身的安全,導致水域安全就成為了事後大家最關心的議題。這將隨著週休二日的實施, 其重要性更加的突顯。由於溺水問題相當的複雜,所以瞭解其可能的影響因素是擬訂預防策略的重要關鍵。本研究根據臺灣地區民眾發生溺水事件之資料,進行其可 能的因素之探討。結果發現:不同的縣市發生溺水結果會有所不同。非法水域發生溺斃之比率比合法者高;無樹立警告標誌比有樹立者高;有設置救生站為無設置者 低。游泳池發生溺斃之比率比其他水域低,而海、河、溪又比池塘、水溝、水庫低。男性發生溺水之比率比女性高。不同年組發生溺水結果有所差異,9歲以下年組 比其他年齡組低;而10-14歲年組比其他年齡組高。有水域搶救者,發生溺斃之比率比無水域搶救者低;有實施過心肺復甦術比無實施者低;有送醫治療者比無 送醫治療者低。
-
Item環境行動與群體效能教學模組之教學效果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2-06-??)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環境行動與群體效能教學模組」之教學效果,並與「傳統教師中心環境教學」比較教學效果之差異。「環境行動與群體效能教學模組」乃依據 社會認知理論、群體效能概念及跨理論模式,並掌握影響環境行為之重要變項,融合環境議是調查行動、行為改變策略及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所發展的環境教育教學模 組。 本研究採「不相等實驗組、控制組實驗設計」,立意選取宜蘭縣立羅東國中一年級(實驗組)及國華國中一年級(對照組),共374位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中 有三個班級為實驗組A,接受「環境行動與群體效能教學模組」之教育介入,另中三個班級為實驗組B,接受「傳統教師中心環境教學」之教育介入。本研究之評量 包括形成評量、過程評量及成效評量,以問卷調查、訪談、觀察記錄收集量性及質性之評量資料。 研究結果顯示「環境行動與群體效能教學模組」可有效增進國中生的「環境意識」、「環境議是知識」、「增強管理技巧」、「自我效能」、「群體效能」、「小組 合作經驗」、「個人環境行動」及「團體環境行動」;也可增進「家人的支持」及「同學、學長姐或朋有的支持」,並維持對行動預期結果的正向評價。「環境行動 與群體效能教學模組」在各變項的立即教學效果均優於「傳統教師中心環境教學」,且對「個人環境行動」與「團體環境行動」持續教學效果也優於「傳統教師中心 環境教學」。學生對「教學活動的整體感覺」、「教學活動與教學目標達成」、「教學活動的興趣與喜歡程度」、「小組互動情形」、「教學媒體」及「學生手冊」 等方面,整體評價及滿意程度約在八成左右。 以往的環境教育教學多著重在個人環境行為,然而許多的環境問題的解決,卻常結合群體的力量。未來進行環境教育教學時,也應將目標放在團體環境行為,透過團 體合作過程來增進學生之群體效能,進而促進學生採取團體環境行動來解決環境問題。
-
Item國中教師對高關懷學生及家長物質濫用預防教育之意見調查(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6-12-??)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縣某高級中學國中部教師對高關懷學生和家長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的看法,做為未來發展物質濫用預防教育介入方案的基礎,以預防青少年的成癮 物質濫用行為。本研究採用系統抽樣法、設計結構式問卷來蒐集資料,回收有效問春64份(有效回收率87.67%)。重要的研究結果如下: 一、教師認為高關懷學生和家長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的需要程度高,特別需要學習的內容,學生為「發展生活技巧」,家長為「協助子女發展生活技巧」。 二、教學年資21年以上、沒有擔任導師、班上有高關懷學生的教師,認為高關懷學生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的需要程度較高。 三、推動高關懷學生和家長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的可行做法包括學校、家庭與社會三者配合落實推動親職教育,邀請專家學者辦理親職教育講座、成長團體或成長營, 成立家長團體等。 四、推動高關懷學生和家長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的最大阻力源自於家長的認知不足、態度冷漠及觀念偏差。 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加強父母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的知能以發揮家庭功能、設計適當課程來提昇國中生的自我效能、強化學校與家庭的溝通管道以建立學校、家庭和社 會的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網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