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8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Item 台灣產杜鵑斑蛾屬之系統分類學研究(2010) 蔡南益杜鵑斑蛾屬(genus Rhodopsona)的成員包含近十種專食杜鵑科植物的日行性斑蛾,分布範圍西起喜馬拉雅山脈東側,包含整個中南半島以及中國西南,東抵台灣。井上寬曾在1987 年時對四種產於台灣的杜鵑斑蛾做過分類處理,然而在檢視過所有相關的模式標本後,我們發現他對於模式產地的詮釋以及同物異名的指定上有所衝突,因此該分類處理的可靠性存疑。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重新檢視台灣產杜鵑斑蛾的分類地位。我們利用粒腺體氧化酶第一次單元(COI)以及額外的一段核基因(Ef1α)的DNA序列進行親緣分析,並將親源分析的結果與形態以及生態資料結合,用以判斷台灣產杜鵑斑蛾的分類地位。結果顯示,台灣只有一種杜鵑斑蛾,那就是寬緣杜鵑斑蛾 Rhodopsona rutila Jordan, 1910,而細緣杜鵑斑蛾 Rhodopsona marginata (Wileman, 1910,Rhodopsona decolorata Hering 1930 與 Rhodopsona formosana Matsumura, 1911 都是寬緣杜鵑斑蛾的新同物異名(syn. nov.)。因此,台灣族群在翅膀顏色以及發香構造上的變異被認定為種內的表形多型性。本研究是斑蛾科中第一個使用COI進行物種判別的例子,結果指出COI在判別杜鵑斑蛾種類時效率很高,但是我們也建議使用COI進行物種判別的時候,至少要加入兩種有良好形態分類基礎的種類一同分析,以獲得可靠的種間遺傳距離,並依此判別物種。Item 台灣產巨蟹蛛科蜘蛛 (蛛形綱:蜘蛛目)之分類研究(2018) 甘保羅; Kan, Po-Lo巨蟹蛛科(Sparassidae)為蜘蛛目的第十一大科,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目前全球已知88屬1224種。巨蟹蛛科的蜘蛛具有橫行性的足,足上蹠節與跗節連接處具三葉性膜,跗節上具有一對梳狀爪。本研究檢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館藏標本,並至全台各地採集新鮮材料作為研究之用。採集時以目視法為主,發現蜘蛛後以小型玻璃管捕捉,並以以70%~75%酒精固定保存。保存的標本將使用解剖顯微鏡(Leica M3Z)進行觀察、鑑定以及繪圖測量。本研究結果顯示台灣產巨蟹蛛科蜘蛛共有7屬29種,其中Bhutaniella angustata狹小不丹蛛、B. forcipata鉗不丹蛛、B. taiwanensis臺灣不丹蛛、 Heteropoda bifurcata二叉高腳蛛、H. lanyuensis蘭嶼高腳蛛、Pseudopoda alishanensis阿里山擬高腳蛛、P. beinanensis卑南擬高腳蛛、P. fengshanensis豐山擬高腳蛛、P. hualienensis花蓮擬高腳蛛、P. ilanensis宜蘭擬高腳蛛、P. kaohsiungensis高雄擬高腳蛛、P. nantouensis南投擬高腳蛛、 P. nenggaoensis能高擬高腳蛛、P. pingtungensis屏東擬高腳蛛、P. shanlinshiensis杉林溪擬高腳蛛、Sinopoda taiwanensis臺灣秦高腳蛛、Thelcticopis taiwanensis臺灣賽蛛,共十七種為未描述的新種;而Olios japonicus Jäger& Ono, 2000日本異足蛛為以往未發現的新記錄種;並描述單性種Pseudopoda recta之雄蛛,及Sinopoda expectata之雌蛛;此外Sinopoda forcipata Karsch, 1881及Micrommata sp.為排除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