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8
Browse
48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中草藥對於亨丁頓舞蹈症模式小鼠的神經保護機制(2016) 王雪娥; Wang, Sheue-Er亨丁頓舞蹈症(HD)是一種無法治癒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儘管多年的研究,關於亨丁頓舞蹈症神經退化病變的機制仍然不清楚。中國傳統醫藥可以提供新的見解或HD的新療法。中草藥配方的B401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台美專利配方,由六種中草藥成分組成。本論文研究主要探討中草藥配方B401對於亨丁頓舞蹈症的神經保護作用。本實驗比較口服中草藥配方B401實驗組以及控制組之R6 / 2小鼠的壽命和體重;透過行為實驗比較口服中草藥配方B401對R6 / 2小鼠的改善情形;利用moorFLPI雷射都普勒成像儀測量R6 / 2小鼠的皮下微循環;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測量R6 / 2小鼠的腦部體積變化;利用化學發光方法測量R6 / 2小鼠血液中的反應性氧物質(ROS);利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和西方轉漬技術分析10週齡R6 / 2小鼠腦組織中的關於神經保護、血管生成、氧化壓力,發炎反應和細胞凋亡相關的蛋白質表現,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R6 / 2小鼠口服B401後會延長生存時間、降低體重損失、並且提高運動能力。此外,B401處理也會增強R6 / 2小鼠皮下的微循環;緩解大腦、中腦和小腦的萎縮;並且降低血液中的ROS生成。從我們的研究顯示,口服B401治療顯著增加R6 / 2小鼠腦組織當中的BDNF、VEGF、以及SOD2的表現;但是降低亨丁頓蛋白聚集以及TNF-α的表現。此外,口服B401治療也顯著增加R6 / 2小鼠腦中Bcl-2的表現,但是顯著降低BAX、Calpain、以及Caspase 3的表現。我們的研究顯示口服B401治療亨丁頓舞蹈症R6 / 2小鼠的神經保護機制主要是通過增強神經與血管的新生,但是抑制興奮性毒殺,氧化壓力,發炎反應與細胞凋亡。因此我們認為中草藥配方B401應該可以開發成為改善亨丁頓舞蹈症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有效保健品。Item 透過活化p53引起人類非小細胞肺癌與肝癌細胞凋亡的吲哚喹嚀基藥物與其作用機制的探討(2016) 劉俊彥; Liu, Chun-Yen肺癌是全世界癌症中死亡率第一的癌症。非小型細胞肺癌(NSCLC)佔肺癌病患的比例約75%至80%。化療所造成的副作用與抗藥性在肺癌治療中是有待處理的棘手問題。因此發展出新的抗癌藥物對肺癌的病患是有必要的。此篇論文旨在篩選可抑制肺癌細胞生長新穎的合成化合物。透過MTT的分析方式鑑定EMMQ對非小型肺癌細胞的IC50的濃度。數據顯示低濃度的EMMQ即可減少A549和H460此兩種非小型肺癌細胞的生長速率。研究也證明,EMMQ可誘導具有正常p53基因的非小細胞肺癌的細胞凋亡,而且該藥物對p53-null的非小細胞肺癌則無明顯的效果。研究顯示EMMQ會誘導細胞DNA損傷,活化p53蛋白,干擾粒線體的膜電位而釋放細胞色素c,造成Bcl-2的下降,活化caspase-3, 讓PARP裂解而造成的內生性細胞凋亡。活體的實驗證明,EMMQ可以抑制裸鼠異種移植腫瘤的生長。最後,此研究證實EMMQ可在低濃度時活化非小細胞肺癌細胞的p53而造成細胞凋亡。此外,本研究還發現EMMQ可抑制具有正常 p53基因之非小細胞肺癌細胞的細胞轉移。因此本論文的數據顯示EMMQ可能成為一種新穎且有潛力的人類肺癌治療藥物。 肝癌是世界排名第五大常見的癌症。臨床顯示治療這些肝癌腫瘤中的重要的限制是治療過程中化療藥物長久投藥後的失效且肝癌對這些藥物產生抗藥性的問題。因此,開發肝癌治療中所產生化療失效與抗藥性的抗癌藥物是迫切需要的。之前我們已經確認EMMQ於肺癌細胞與活體的模式中是有效治療的效果。在此研究中證明EMMQ可抑制肝癌細胞的細胞生長進而誘導細胞凋亡。 EMMQ誘導的細胞凋亡為wild type p53的肝細胞癌(HCC)細胞,但是對mutant p53和p53-null細胞不敏感。數據顯示此化合物以內源性的途徑方式誘導細胞死亡。研究證明了EMMQ通過兩個主要途徑誘導細胞凋亡。此化合物使HepG2細胞的DNA損傷進而活化p53和γ-H2AX,降低cyclin D1和CDK 2的表現,導致細胞週期於G1期停滯。其次,此化合物使腫瘤抑制基因p53活化,干擾粒線體膜電位,使得ROS產生,Akt與 Bcl-2表現降低,Bax和細胞色素c的釋放,讓caspase-3和PARP裂解。細胞實驗的結果證明,在肝癌的治療上,EMMQ是一個有潛力的抗癌藥物。Item 中草藥對於亨丁頓舞蹈症R6/2小鼠的心臟保護機制(2016) 林清隆; Lin, Ching-Lung亨丁頓舞蹈症是一種遺傳性的神經退化疾病,其特徵在於認知和運動功能的障礙。亨丁頓舞蹈症被認為主要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然而,心臟衰竭也是亨丁頓舞蹈症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許多發生在亨丁頓舞蹈症患者神經元當中的病症,如:粒線體功能障礙和代謝損傷,也會發生在亨丁頓舞蹈症患者的心肌細胞當中。然而,用於保護亨丁頓舞蹈症患者心臟功能的臨床藥物卻很少。在國內,有許多中草藥物可以透過刺激血液循環以及補充細胞能量來緩解心血管疾病;為此,這些中草藥應該可以應用於減輕亨丁頓舞蹈症患者的心臟衰竭。在台灣,中藥配方B307是保護心血管功能的知名保健漢方藥品。本論文探討口服中藥配方B307對於R6/2亨丁頓舞蹈症基因轉殖小鼠的心臟保護作用。R6/2小鼠每日口服中藥配方B307或媒介物,飲食治療兩週。然後,透過非侵入性的心臟超聲波影像和moor FLPI雷射都普勒成像儀器,檢視10週齡R6/2小鼠的心臟功能以及皮膚組織的微循環,接著我們利用免疫組織化學和西方轉漬分析,檢查R6/2小鼠心臟組織中特定蛋白質表現,本論文結果顯示,R6/2小鼠的心臟功能以及皮膚組織在服用中藥配方B307後均獲得顯著改善。並且,R6/2小鼠心臟組織的心肌發炎以及亨丁頓蛋白累積,在服用中藥配方B307後也獲得顯著改善。此外,R6/2小鼠服用中藥配方B307後,心臟組織的VEGF、eNOS、SOD2和Bcl-2的蛋白質表現會顯著增加,而TNF-α、3-NT、4-HNE、Bax、Calpain、Caspase 12、Caspase 9、Caspase 3的蛋白質表現則會顯著降低。由本論文研究發現口服中藥配方B307會有效減輕R6/2小鼠心臟組織的氧化壓力、發炎反應以及細胞凋亡的進程。因此,口服中藥配方B307應該可以通過這些保護機制而達到改善亨丁頓舞蹈症患者的心臟功能失調;因此中藥配方B307可能開發成為改善亨丁頓舞蹈症心臟衰竭的保健漢方藥品。Item 傳統中醫藥對於發炎性疾病的治療潛力(2016) 蔡文興; Tsai, Wen-Hsin氧化壓力的增加,誘發多個組織/器官的發炎,導致細胞死亡和長期傷害。傳統的中醫學(TCM)具有抗氧化,抗發炎,抗凋亡和自噬調控功能已被廣泛地用在現代醫學中的預防或治療策略。氧化壓力和發炎已經被廣泛報導有關於臨床上所見P物質介導的神經源性膀胱過動。 為了改善膀胱過動症,我們探討潛在的藥物和神經源性膀胱機制。 P物質(SP)會藉由興奮膀胱的感覺傳入神經和細胞間粘附分子-1(ICAM-1)介導白血球粘附和活性氧族(ROS)產物的增加引起的膀胱過動。八味地黃丸(BWDHW)是一種傳統的中草藥複方,一直使用來治療罹患下尿路症狀的患者,但作用機轉並不清楚。我們在本研究探討其中的活性成分及BWDHW對於SP誘發膀胱活動過度的影響。結果顯示,BWDHW是經由loganin抑制SP /神經激肽-1(NK-1)受體信號傳導,降低NF-κB/ ICAM-1介導白血球粘附和浸潤和ROS水平,因而改善膀胱過動症狀。 我們也探討L-茶氨酸對於P物質誘導的促炎信號PKC / ERK / NF-κB/ ICAM-1 / IL-33,白血球浸潤和粘附,活性氧(ROS)產物,自噬和凋亡對膀胱過動的療效。總之,口服L-茶氨酸確定能藉由抑制促炎信號,氧化壓力,膀胱神經活性,細胞凋亡和自噬,改善P物質誘導的膀胱過動。Item 利用組織學與分子生物學比較回聲定位蝙蝠和囓齒動物的聽覺構造(2016) 蕭淳任; Hsiao, Chun-Jen從演化的角度來看,每種動物的聽覺功能主要是有效處理關於通訊和聲音定向的生物相關訊息,雖然哺乳動物的聽覺系統基本架構大致上都相同,但回聲定位蝙蝠與囓齒類動物用於通訊的聲音則是相當不同,且回聲定位蝙蝠的聽覺系統必須要能夠有效地處理它們的物種特異性聲音及從障礙物或獵物反彈回來的微弱回聲,因此回聲定位蝙蝠與囓齒類動物的聽覺適應性可能有所差異。為此,本博士論文主要利用核磁共振圖像、組織化學技術,分析回聲定位蝙蝠與囓齒類動物在周邊聽覺器官(耳蝸)與中樞聽覺系統上的結構差異,並進一步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的西方墨點法,了解發聲與聽覺相關蛋白質(例如FOXP2, Otoferlin, Prestin)的表現量。本論文研究發現儘管所有這些動物物種有著相似的耳蝸結構,但是對於耳蝸的大小和螺旋數目各不相同,定頻-調頻蝙蝠(CF-FM蝙蝠)與調頻蝙蝠(FM蝙蝠)的耳蝸比囓齒類動物(大鼠和小鼠)具有較大體積的耳蝸和更多的螺旋數目,而CF-FM蝙蝠相較於FM蝙蝠與囓齒類動物,具有最大體積的耳蝸和最多的螺旋數目。探討中樞聽覺系統構造發現,CF-FM蝙蝠和FM蝙蝠的中腦(上丘和下丘)、小腦相較於囓齒類動物來得大,但在嗅球與大腦上則是剛好相反。進一步檢視腦組織的蛋白質表現量,結果發現不論是FOXP2或是Otoferlin的蛋白質表現量也是回聲定位蝙蝠比囓齒類動物高。綜觀上述實驗結果,比較CF-FM蝙蝠和FM蝙蝠的中腦(上丘和下丘)和小腦大小,以及FOXP2表現量和Otoferlin表現量,皆是以CF-FM蝙蝠為最大最高。本研究推測這些動物物種在耳蝸大小、耳蝸螺旋數目、大腦、中腦、小腦、嗅球、FOXP2表現量及Otoferlin表現量上的差異與這些動物的生物相關聲音、聲學特性及生物聲學行為有關。Item 漸進式運動計畫與維生素D對中老年女性身心健康成效之研究(2016) 吳一德; Wu, I-Te摘要 目的:老年女性的健康問題非單一因素造成,藉由持續且規律性的運動訓練,以促進老年女性的身心健康,可提供整體性健康照護,提昇其生活品質。方法:召募75位60歲以上無運動習慣中老年女性,隨機分成5組(每組15人):阻力訓練+維生素D組(RT+D);阻力訓練組(RT);有氧訓練組(AT);補充維生素D組(D)及對照組(CON)。實驗組接受12週運動訓練課程(有氧訓練、阻力訓練及補充維生素D (800 IU/day)),每週3 次、每次30分鐘,並達到自覺量表5-6 中等強度等級以上;對照組則正常作息。各組分別於運動訓練介入前、12週運動訓練介入後及停止訓練後1週共3次,檢測功能性體適能(手臂彎舉、坐姿起立、抓背測驗、椅子坐姿前彎、8 英尺立走及2 分鐘原地踏步)、血液生理指標(血壓、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生化值(HbA1c)) 及認知行為(SPMSQ、PSQI、TDQ)問卷。結果:12 週運動訓練介入後,BMI、腰臀圍比、功能性體適能、認知能力、血液生理指標等各項指標皆在運動訓練RT+D組、RT組及AT組之促進效益顯著優於D組與C組;且停止訓練後1週運動訓練,各項指標仍具有保留訓練的效果。功能性體適能、血液生理指標與認知能力間之相關,分別於功能性體適能各變項間(r =-.441~.568, p<.05)、血液生理指標間(r =-.438~.378, p<.05)、認知能力間(r =-.421~.335, p<.05)、BMI(r =-.438~.268, p<.05)及腰臀圍比(r =-.325~.317, p<.05)間達顯著的相關。顯示,功能性體適能、血液生理指標與認知能力間有某程度上的關聯性。結論:12週的中強度阻力運動訓練與維生素D的組合性介入,較能顯著提升老年女性功能性體適能、認知能力、血液生理指標及日常生活的參與。停止訓練後一個月仍能保留其訓練效益,且運動型態與各變項之促進效益有某程度上的關聯性。因此,阻力健身運動不僅有效增進老年女性在生理與心理機能的優勢效應,更可作為老年女性健身運動處方建立的依據。Item 自體顯性多囊腎疾病的小鼠模式與治療標的之研究(2016) 王怡人; Wang, Ellian自體顯性多囊腎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DPKD)是最常見且具威脅生命的遺傳疾病之一,大多數病人主要是PKD1 的基因發生突變。運用傳統式或條件式的基因剔除法,將小鼠直系同源基因Pkd1剔除,進而重現與人類疾病表現型特徵相似的模式鼠一直尚未成功地建立。我們先前建立一個新穎的Pkd1 hypomorphic allele,其Pkd1基因之表達顯著地被降低而非完全阻斷。這些Pkd1同型合子(homozygote)突變的老鼠會迅速發展出多囊腎疾病,此支持自體顯性多囊腎是haploinsufficiency之假說。我們進一步想探討Pkd1基因之haploinsufficiency效應,透過co-cistron表達對Pkd1轉錄專一性的兩種微型核糖核酸,以建構Pkd1基因表現減量的轉殖鼠。此兩種轉基因株系的老鼠其Pkd1基因表現約減量60-70%,並且與人類自體顯性多囊腎疾病的病程相類似。這些結果進一步支持haploinsufficiency的假說,並且推測多囊腎疾病的發生與進展是與Pkd1基因表現量息息相關。因此,此兩種基因轉殖鼠可以作為研究自體顯性多囊腎疾病的理想模式鼠。 嗜中性白血球膠原蛋白質酶相關疏水性蛋白質(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Ngal)是急性和慢性腎損傷(其中也包括多囊腎疾病)的生物標誌物。然而,Ngal基因對多囊腎疾病進展之影響尚未被探討。為了闡明Ngal在PKD中的作用,我們利用已建立的多囊腎疾病小鼠模式(Pkd1L3 / L3小鼠)產生了具有不同表達程度的Ngal的三種小鼠:Pkd1L3 / L3(具有內源性Ngal基因),Pkd1L3 / L3; NgalTg / Tg(具有內源性和過表達外源性腎臟專一性的Ngal基因)和Pkd1L3 / L3; Ngal - / - 小鼠(具有Ngal基因缺失)。內源性Ngal基因的剔除對Pkd1L3 / L3小鼠的表現型,囊泡進展或存活率沒有影響。然而,與具有內源性Ngal基因或Ngal基因剔除的小鼠相比,Pkd1L3 / L3; NgalTg / Tg小鼠具有顯著性更長的壽命,更小的(並非數目較少的)腎囊泡和更輕微的間質纖維化。西方墨點分析法顯示Pkd1L3 / L3; NgalTg / Tg小鼠與其他兩組PKD小鼠相比,其Ngal表現和活化的細胞凋亡蛋白質-3 (active caspase 3)有顯著性地增加,並且其α-平滑肌肌動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缺氧誘導因子-1α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凋亡蛋白質酶原-3 (pro-caspase 3)、增殖細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Akt、哺乳動物雷帕霉素靶蛋白質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和S6激酶有顯著性地減少。總之,過度表達外源性腎臟專一性的Ngal可以減少囊泡進展並延長PKD小鼠的壽命,其分子病理機轉是透過減少腎臟囊泡之生長,減緩腎間質性之纖維化,減少囊泡上皮細胞之增殖並且增加囊泡上皮細胞之細胞凋亡有關。Item 社區高齡者複合式防跌運動方案規劃與評估(2016) 李幸穎; Li, Hsing-Yin在高齡化社會,防跌訓練可以積極延緩老化預防失能,也是提升老年獨立生活能力的重要策略。本研究目的旨在以世界衛生組織之高齡者跌倒預防架構,發展社區高齡者複合式防跌運動方案課程,並評估課程對提升社區高齡者身體功能與平衡能力的成效,以評價課程之合適性,並探究參與者之防跌知識、運動習慣改變的影響等。本研究自台北、高雄及屏東等社區徵召符合條件之參與對象共118位,平均年齡為74.15(±5.87),參與10週複合式防跌運動方案。訓練課程包括防跌知識衛教與測驗及五大主題的複合式防跌運動課程介入,運動課程分別為伸展運動、心肺適能、肌力與耐力、平衡與協調及敏捷力,採用巡迴訓練方式進行。以身體功能與動、靜態平衡檢測,評估參與者課程介入前後之成效。身體功能包含雙手背後相扣、坐姿體前彎、30秒坐站、兩分鐘踏步、2.44公尺繞物。動態平衡包含富田踏步、2.44公尺繞物,靜態平衡包含張眼及閉眼單腳站立。統計方法包含t檢定、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及詹森-內曼法,顯著差異p值小於.05。結果顯示,複合式防跌運動方案介入後,社區長者於柔軟度、心肺適能、下肢肌力、敏捷力及動靜態平衡均可見顯著進步(p< .05),防跌知識與運動頻率亦可見提升(p< .05)。本研究社區高齡者複合式防跌運動方案為結構式的團體訓練課程,可有效提升社區高齡者身體功能及平衡能力,同時其操作簡易且訓練器材易取得,兼具目的性與可近性,可作為社區跌倒防制的有效介入模式,及提供治療師運動課程設計參考之用。Item 護理人員訓練計畫成效之研究(2016) 吳麗彬; Wu, Lee-Pin護理人員是醫院內重要的人力資源,如何降低護理人員流動率,是每個醫療機構重要的績效指標。本研究修正新進護理人員教育訓練內容,並參考導師制度 (mentorship),實施「融合技能與態度之師資培育」於護理臨床教師實施師資培育計畫,加強教學能力,訓練成為一位優良護理臨床教師,於帶領新進護理人員時,讓新進護理人員順利由生手成為一位正式的護理人員。 本研究為準實驗研究法,第一階段完成修改護理部新進人員訓練的內容,並完成相關技術錄影帶製作;並規劃「融合技能與態度之師資培育計畫」,包括講授、小組討論及實際演練,培育護理臨床教師之教學能力,以加強教學成效。第二階段將新進人員分為實驗組 (n = 50) 及對照組 (n = 65),實驗組新進人員於第一個月以技術性學習為主,第二個月開始與護理臨床教師共同照顧病人,第三個月正式獨立照顧病人,工作滿六個月進行臨床技術評量;對照組依過去傳統新進人員訓練計畫。研究中並比較接受「融合技能與態度之師資培育計畫」護理臨床教師之新進護理人員,與未接受相關師資培育計畫之護理臨床教師,分別追蹤實驗組及對照組之新進護理人員三個月試用期對護理臨床教師教學滿意度及自覺學習評量情形。 運用SPSS 17.0版對新進護理人員工作評量等,量性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新進人員之個人歷程檔案及護理臨床教師之個人歷程檔案則以質性資料分析。 研究結果完成護理部迷你臨床評量演練 (mini-CEX) - 給藥(止痛藥)、導尿,及護理技能操作觀察(DOPS)評估表-輸血、靜脈抽血,四項臨床常見技術,建立四項技術之信效度,每份評量表信效度 Cronbach’s Alpha 值均可達0.9以上;研究發現運用新的新進人員訓練計畫,ㄧ年後之留任情形,實驗組高於對照組,並較前一年提升10%的留任率。 另發現師資培育計畫提昇護理臨床教師的能力,接受師資培育計畫之護理臨床教師,其新進護理人員對其輔導過程的教學反應滿意度較高,新進護理人員留任率有其影響力;教師的教育程度,亦會影響對新進護理人員的臨床學習,提供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新進護理人員能適應多變的臨床環境,進而留任於職場中;由生手成為一位正式護理人員,以提升新進護理人員留任職率。Item 國中遺傳學相關知識結構之分析及編排順序對學生理解之影響(2016) 吳貞儀; Wu, Jen-Yi教育心理學和閱讀理解研究,都顯示教科書的知識結構和順序組織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我國教育部開放民間出版國民教育教科書,無論在編寫方式或是知識順序的安排,呈現多元化的面貌,這對於學生閱讀理解的影響,是值得加以研究的。本研究分析各版本國中教科書「生殖」與「遺傳」相關內容的知識結構和編排順序。分析結果發現,各版本在知識結構有相當的差異性,知識編排順序依生物組成層級的串連方式,可分為兩類:相鄰層級串連、各層級分別串連。以此結果為基礎,並依相關研究建議新增集中串連方式,進一步進行準實驗研究,設計三種不同知識編排順序的文本,利用所開發的學習成就測驗,探討不同知識組織的文本對學生理解的影響。測驗結果發現,相鄰生物組成層級串連的知識編排順序,學生有較優的知識理解,並且較能形成接續性的知識連結。學生知識理解的差異主要是在細胞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主題知識,以及區辨範圍知識。建議規劃國中生物學域課程、編寫教科書或教學計畫時,應考量知識的編排順序和知識範圍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