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中學生數學知識、數學情意、解題策略與解題表現統合模式之研究
    (2008) 黃俊瑋
    本研究中,研究者首先提出一個「中學生數學知識、數學情意、解題策略與解題表現統合模式」,自編「數學解題問卷」、「數學知識問卷」、「數學解題策略量表」與「數學解題情意量表」,進行觀察資料之搜集工作。並以台灣地區各縣市之中,共12個班級,396個八年級學生作為研究樣本。將所得之資料統整、處理,透過結構方程模式的統計方法,以實徵性資料進行分析、評估並驗證本研究所建構的理論模式之品質與適配程度,得到研究結果如下: 1.本研究所提出之理論研究模式,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在所有的整體模式適配指標考驗上,均達到標準,在統計上,顯示理論模式與樣本資料之間有良好的適配度與簡效性。可有效用以解釋、說明觀察資料之關係,並支持文獻中的理論與過去的研究結果。 2.在本研究模式當中,潛在變項之徑路關係為: (1)學生的數學知識顯著地直接影響其數學解題表現。 (2)學生的數學知識顯著地直接影響其解題情意。 (3)學生的數學知識透過情意與解題策略間接地影響其數學解題表現。 (4)學生的數學情意顯著地直接影響其數學解題策略。 (5)學生的數學情意與解題策略對其解題表現的影響關係,未達到顯著。 研究者進一步探究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後發現,一般理論與研究中所提到,學生之數學情意與解題策略對解題表現的影響,被數學知識的介入所解釋,即這兩個變項必需依賴於數學知識,才能進一步對解題表現產生影響效果,數學知識可視為其共通因素。 最後,研究者歸納、整理本研究中之重要發現與結果,並提出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以供後續研究者以及數學教師教學上之參考。
  • Item
    應用動畫設計初探中學數學無字證明-以台灣現行課綱為例
    (2018) 李唐榮; Lee, Tang-Jung
    數學教育改革呼籲學校課程重視推理與證明,然而學生在學習數學證明的過程中往往充滿挑戰與挫折感,因而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本研究旨在提升學生對於數學證明的學習興趣,將其中一些無字證明製作成Flash動畫,以數位化的教材呈現,以期提供教師生動的教學資源;換言之,本研究乃在應用動畫設計來探討中學數學相關的無字證明,並以台灣現行課綱為研究基準;此外,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透過無字證明研究團隊的討論、與教師的訪談、評鑑與反思以及不斷修正的循環過程,發展出合適的數位教材,幫助教師和學生建立與傳統有別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期盼能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因此,本研究的貢獻乃透過數位教材的多媒體效果,讓學生具體地體會數學證明之奧妙,進一步藉由網路分享,提升國人的數學素養。
  • Item
    探討以不等式為主題的無字證明在中學教學上的應用
    (2017) 陳昱達; Chen, Yu-Ta
    證明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佔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證明能促進我們的邏輯思考,培養訓練我們的推理能力。然而,證明卻一直是讓學生感到害怕的內容。為了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和論證邏輯,以及彌補課本的證明教學較為缺乏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在此我們以尼爾森(Roger B. Nelsen)著作的三本書籍《無字證明I:視覺思考上的練習》(Proofs Without Words I: Exercises in Visual Thinking)《無字證明II:更多視覺思考上的練習》(Proofs Without Words II: More Exercises in Visual Thinking)、《無字證明III:進階視覺思考上的練習》(Proofs Without Words III: Further Exercises in Visual Thinking),以及蔡宗佑老師的著作《按圖索驥──無字的證明》所蒐集有關「不等式」的無字證明做整理並探究,在眾多不同於教科書的證明方法中,探討哪些適合讓學生閱讀學習。再由數位教材團隊完成教材的開發,並透過網路的分享,讓除了學生以外的社會大眾都能一起欣賞無字證明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