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6
Browse
8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台北與釜山雙城創生-以拼貼技法呈現視覺設計(2022) 韓知旻; Han, Ji-min隨著都市產業結構的變化、以新都市和新市區為主發展的都市擴張,造成都市的部分地區衰退和落後。都市再生便是藉由引進和創造新的都市機能,使這些地區達到經濟、社會和實體方面的復興(Renassance)。 在Birchall, J(1944)的研究中用更廣泛和綜合性的角度來定義都市再生。都市再生的研究主要有都市再生政策、制度、規劃特徵以及個別地方的都市再生事例相關研究。 韓國於2013年開始推動都市再生,但之後並未能脫離地方城市衰退的危機。 研究的目的是要透過兩個城市個案的分析與同整,提出綜合的看法,輔助了解城市再生的方法與可行性,並透過本研究創作提升對此議題的高度關注與重視。硏究者認為把台灣的都市再生和韓國的都市再生案例進行比較,應該能夠找出使發展停滯的城市復甦的方法。本研究挑選了傳統市場、工廠和生活這幾個場景作為研究對象,這些都市再生所著重強調的部分,並收集都市再生的相關文獻以及結果報告進行研究分析。最後,對上述過程所得出的內容進行比較分析,提出都市再生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並在分析和研究內容的基礎上,提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本研究的創作部分採用海報製作,透過歷史背景、排版、圖案、字體排列以及顏色等元素,展示案例地區的都市再生過程。為了向不熟悉都市再生的人進行推廣,並讓對都市再生感興趣的人方便進行比較,而選擇為台北和釜山兩地的都市再生活動設計宣傳海報。都市是個複雜且信息豐富的空間。一個都市可以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也可以是一個具體的對象。希望都市再生的海報能夠促進都市再生,通過都市文化與地方文化的融合來闡釋都市再生。Item 廟宇彩繪風格應用於臺灣瀕危動物海報創作研究(2021) 許瑋玲; Hsu, Wei-Ling臺灣擁有近三成為特有種或亞種,但因棲地破壞、過度獵捕、環境汙染、路殺以及外來物種入侵等危機因子,造成野外族群數量減少而面臨滅絕的危機,其中臺灣共計有225種動物被列入保育名單之中,若不積極推廣和加強保育觀念,這些動物恐從臺灣野外永遠絕跡。本研究以臺灣瀕危動物為題材,透過傳統廟宇彩繪的視覺風格進行海報創作,將傳統信仰文化所凝聚的普渡眾生、教化大眾的精神融入到創作中,並藉由廟宇彩繪風格賦予臺灣瀕危動物視覺擬神化的聯想,傳遞生命的消逝與保育的價值,並探索傳統彩繪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可能性。在文獻探討中,彙整臺灣傳統廟宇彩繪文化、生物多樣性與海報圖像設計的相關論述,建立後續創作的基礎。在案例分析中,歸類圖像創意的表現手法,並以「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做為取樣來源,分析以生態保育議題相關的得獎作品所使用的圖像表現手法,作為後續創作之參考。整合文獻探討與案例分析後,於創作實證階段將14種臺灣瀕危動物以危機因素分類於路殺、盜獵、過度開發、棲地破壞與外來入侵等五個系列,並以臺灣彩繪風格進行創作。本研究經由創作驗證後,獲致結論為:1.在視覺傳達的領域上,傳統文化藝術表現形式的運用更能顯現出個人背景文化以及視覺風格的差異性與獨特性;2.傳統文化與瀕危動物議題之間相似的傳承與延續概念,更能喚起視覺記憶,加深認同感;3.動物保育觀念的落實與相關改善作為,依然需要推動相關政策的制定與執行,重新重視此議題對生態與人之間帶來的影響與改變。Item 矛盾手法應用於網路群眾心理議題之海報創作研究(2020) 高翊庭; Kao, Yi-Ting矛盾所代表著邏輯的不一致,是為辯證的起點,同時意味著思想上的自由,為社會帶來進步與繁榮。勒龐(Gustave Le Bon,1841-1931)將群眾形容為「矛盾的共同體」,凸顯群體對於個體的道德教化的重要性。然而個體容易受到群體的暗示,導致非理性的衝動行為一再的重演。視覺表現上的矛盾手法,是通過自身辯證闡明個人的思考,並藉由假設的建立,來視覺化矛盾圖像,藉此表達論點。本研究以當代社會為題,探討勒龐身處時代所未觸及的網路群眾心理,以設計的角度表現社會現象的觀察。在文獻探討階段,本研究由形式邏輯的矛盾作為切入點,延續到辯證邏輯的矛盾論述,並透過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意義的圖像理論」,闡釋視覺形式之於藝術語言之間的關係。再藉由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1898-1967)與超現實主義者們對於維根斯坦圖像與語言命題辯證過程中所產出的圖像作為依據,綜合過去學者研究,一系列脈絡化的討論,歸納出矛盾視覺化的手法。案例研究階段則取樣自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十位會員的一百件作品,分析矛盾手法類型表現的特色,作為後續創作之參考。本研究在創作實證階段,將歸納的矛盾手法對於網路群眾心理議題進行表現,由群眾的心理狀態與原因、對象等因素,創作五個系列共計15件作品。經由創作驗證後,本研究獲致結論為:(1)矛盾手法的表現形式在視覺傳達設計的領域相較於藝術表現更多樣;(2)矛盾手法的運用難易度由低至高依序為:物理型、認知型、空間型;而認知型矛盾手法的表現因效果顯著,故最廣為應用;(3)網路群眾議題經由矛盾手法的詮釋,喚起觀者過去的視覺經驗,能強化對議題的敘事力與表現力。Item 插畫應用於化妝品海報設計之創作研究(2006) 孫康雅; SUN KAN YA全球化妝品海報每年有數億元商機,近年來台灣政府已將化妝品產業列入行政院「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是國家重點推動產業之一。政府自2003年起投入新台幣一億元來協助廠商研發,以期於2008年產值規模能超過新台幣400億元,顯示化妝品市場尚有成長之潛力。每種化妝品品牌均有其銷售文宣,其中以海報、宣傳酷卡、廣告傳單較為廣泛,全球每年有數以萬計的化妝品宣傳文宣印刷出品。不論是依照政府計畫或全球商機來評估,化妝品行業的相關設計都值得投入研究。 本研究以插畫應用於化妝品海報設計為主題,針對化妝品海報設計探討其風格的表現形式。先藉由文獻探討,分析插畫和海報設計發展的意義及其內容,再研究國內外有關插畫應用於化妝品海報的設計品牌,進行品牌背景及設計內容的分析;分析內容包含插畫繪圖的表現技法、色彩應用、海報之宣傳重點等等。以作為此次設計創作之參考依據及創作靈感來源。 本研究主要以電腦繪圖軟體為創作工具,設計創作一個以插畫應用於化妝品海報的品牌「CRYSTAL」。在探討各國化妝品海報之手法及視覺表現的分析後,再配合本研究的創作理念、創作形式、技法和程序,進一步完成設計創作之海報及其他週邊商品設計。Item 漢字設計於環保海報創作研究(2014) 鍾弘德; Chung, hung-te本研究試圖以中華文化特有的「漢字」元素運用於環保議題之相關海報創作研究,藉由國人所熟識的漢字,作為傳遞的橋樑。並企圖呈現出更深一層的環保觀念,探索新的可能性。 研究方法主要以文獻分析法與創作實驗法進行。先以文獻瞭解環保議題的關注焦點,以利後續在創作上的主題設定,再歸納出漢字海報造型的表現形式。 在漢字相關的文獻分析中,將部份對於漢字的相關文獻做一分析歸納後,瞭解到漢字海報在造型上約可分為「組字成形」、「替代筆畫」、「組圖成字」、「字圖融合」、「共構組形」、「虛實組形」、「連字組形」與「層疊組形」等八種漢字海報造型的組合手法。而最終所呈現的創作表現形式方法又可分為「字表意」、「字圖共存」、「意象表意」與「音同字異」等四種漢字海報的創作表現形式。最終將歸納之漢字海報造型與創作表現形式的分類,運用於後續相關環保海報的案例檢視。 本研究收集之案例主要以2005~2013年間之公開性的展覽、書籍或大賽創作…等相關漢字主題為主的創作作品,共計485件,最終再篩選出以環保為主題的案例共21件。再利用文獻所分析歸納出的漢字海報造形與創作表現形式來檢視,以瞭解現有漢字環保海報,是運用何種造形手法與創作表現形式作為呈現。 最終分析現有漢字環保海報案例後發現,在漢字造型上運用使用了「組字成形」、「組圖成字」、「字圖融合」與「層疊組形」...等既有的手法;而其中發現部份創作無法被歸納於現有的分類當中,屬於另一種較為不同的「複合」手法。它是一種將既有的八種形態,做一複數混搭或自由的運用的組合,較不受限也難以歸類,故本研究稱為「複合式」。故共計五種漢字海報造型運用於環保海報上。 在案例分析後,最終瞭解現有漢字環保海報所運用的造形手法共有五種;而漢字創作表現形式則為三種。故在後續創作試驗上,則以「組字成形」、「組圖成字」、「字圖融合」、「層疊組形」與「複合式」等手法,運用於最終的創作研究之上。最終試驗創作共計15幅漢字環保海報。另將創作表現形式的方法,作為本研究創作完成後的檢視用途。Item 複合意象圖形運用於環保海報設計之研究(2005) 蔡斐鈞; Tsay Feei Jiun摘 要 複合意象圖形是視覺雙關性的表現形式,透過以視覺傳達為目的,將兩種或兩種以上可運用的辭彙或物像並列配置,獲得具有趣味性的排列組合之圖形。因複合意象圖形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象,藉由雙重意象或多義圖形,產生視覺混淆、幽默風趣或矛盾驚奇的視覺效果,故能引起觀者注意並樂於主動思索探究,進而接受設計的意念,達到視覺傳達之溝通與說服之的功能。 本論文從文獻中歸納釐清複合意象圖形的定義及功能。複合意象圖形是視覺雙關的表現形式,故先探討視覺雙關於視覺傳達之應用類型,其類形有六(包括意義及形式):1.諧音的視覺轉換、2.諧義的視覺轉換、3.文字之雙關、4.對比雙關、5.錯視圖形、6.融合圖形,據此六種視覺雙關的類型,分析歸納海報設計作品。複合意象圖形是以形式為主的視覺雙關的表現形式,故歸納其類型為對比雙關、錯視圖形與融合圖形。 將研究心得運用於環保海報設計,得到下面幾點結論: 一、視覺雙關的複合意象圖形,透過兩種或兩種以上辭彙或物像組合,形成雙重意象或多義圖形,可作為有效的圖像創意思考與表達的策略。 二、複合意象圖形依構成方法分析出的三種類別:對比雙關、錯視圖形、融合圖形,經創作實驗,建議僅作為美感構圖的參考,意念的傳達為主,再尋求構圖的適切美感使意念體現,否則易流於形式,不能藉複合意象傳達深刻的意涵。 三、數位影像合成可以讓複合意象圖形快速有效實現,並且激發更多效果。但沒有目的的影像堆砌,不如依設計目的將圖像形成意義或形式具有隱含意或視覺雙關的意象,以有效發揮視覺傳達表達、溝通與說服的目的。Item 平面空間視覺效果形成之創作與研究以認識古蹟活動海報為例(2005) 黃振妙摘 要 本論文的研究創作,是經由文獻探討的過程,將平面空間形式的表現加以整理分類,並對一般海報作品的空間形式及其表現方法予以表列分析、比較,及歸納所得的結論,進一步應用於視覺效果上的海報設計,創作的題材以認識古蹟活動海報的型態表現之。 古蹟文物的研究與應用不乏其人,本研究創作試著從台南市一級古蹟孔子廟、赤崁樓、台南大天后宮、安平古城殘蹟與億載金城等五處做為創作的題材,當中的孔子廟、赤崁樓之海神廟、台南大天后宮之主體建築外觀造形與建築裝飾物和台灣一般的寺廟作比較、分析,尤其在平面格局、屋頂、門窗,屋脊與山牆的飾物,雕刻、泥塑、彩繪等特殊涵意的造形,加以歸納整理之後,擷取成為本次創作的基本元素,並運用形體配置的關係、透視原理、色彩變化的差異性,融入中國繪畫高遠法、深遠法、平遠法的空間形式,表現出高聳性、深遠性、開闊性的空間,亦參酌了現代西洋繪畫的傳統透視法、對象物移動的繼時性空間法、畫者移動的繼時性空間法及超現實繪畫空間表現等觀念,綜合以上諸條件創作了不同時空的古蹟群組於同一平面,營造了立體空間的意象,重新塑造了府城古蹟魅力風采的孔廟巡禮、安平文化溯源、赤崁尋幽、金城春曉、護國佑民等海報設計作品,不僅以古蹟外觀呈現活動海報的型態外,更著重古蹟文化的內涵,突顯文化再造的價值,非但可以由本論文認識並認同自我鄉土文化的美好與可貴,尚可提昇身心靈的陶冶,喚起市民樂於參與認識古蹟民俗活動,俾使傳統鄉土藝術得以薪火相傳。 關鍵字:空間、視覺效果、古蹟、觀光景點、海報Item 節慶禮品形象之視覺傳達設計研究與應用(2004) 李貞瑩中國人禮俗裏常言禮多人不怪,送禮似乎己成為台灣具有特殊意義節日裡的重要形式。在經濟高度發展講究精緻文化的今日,送禮更是一種流行的趨勢,而且是個前景極佳的市場,要如何掌握這個市場就有待業者們不斷創新,以專業的廣告設計技巧、行銷策略和服務來贏得利潤。 以往禮品行銷的廣告設計,大都是強調禮品物超所值概念的功能。屬於傳統線性說服傳播模式。為跳脫顧客對禮品廣告的刻板印象,創新行銷模式,本論文希望經由台灣送禮文化背景研究及禮品行銷視覺傳達設計的串聯,與顧客建立共識、分享及服務為定義的平面廣告設計傳播模式與概念。 本研究之內容透過整理中西節慶及社會禮俗與海報廣告間的關係,運用現代視覺傳達設計的方法,以海報為表現媒體,營造禮品饋贈溫馨的情境,以建立禮品經銷與禮品贈納良好的視覺形象傳達關係。並期望達到同時提升消費者品牌忠誠度及禮品新鮮感為目標。 本研究內容及結論歸納有下列幾點: 1.本文有系統地研析台灣節慶禮俗起源與背景、送禮行為與心理因素、送禮哲學對廣告意念影響、視覺傳達設計理論與平面廣告應用之關係、視覺傳達設計要素在廣告運用上的地位、後現代主義對平面廣告設計影響、廣告設計的符號理論、禮品平面廣告之廣告策略及創意表現形式等。 2.現代消費文化的現象,影響禮品選購型態,加上感性消費與意象消費的組成,已逐漸形成尋求符號的差異性來增加禮品平面廣告的價值。 3.禮品平面廣告的設計也逐漸可以呈現一種虛擬消費的型態。消費者藉由因為廣告影像視覺與藝術內涵的包裝與感知的影響,烘托使用情境,享受想像自己對於商品的消費效果。使消費者本身強化商品的使用效果,進而產生購買特定禮品的意識。 4.時代環境雖然不斷進步改變,消費者選購禮品習慣的多變性與不確定性,依本文研討,目前來看,還是可以找出一些特定的設計意念,供禮品平面廣告設計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