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集刊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1
Browse
3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現代康德能無憾否?德國大學教師之人事改革評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3-06-??) 張源泉; Yuan-Chuan Chang德國大學教師人事制度遲至21 世紀初,才有較大幅度的改革。本文以文件分析法探究此波改革之相關法制與政策,首先探究大學教師之人事結構,而後評析改革的內容與問題。由於德國大學中非教授之學術人員比例超過八成,因而使得學術後進間的競爭態勢加劇,以「私聘講師」的處境為例,其邁向教授職位的攀登過程猶如天路歷程。而講座教授制度源自中世紀時期行會組織,傳統的「講座教授大學」在1960年代已轉移為「組群大學」。再則,教授之徵聘須遵守「留校任教禁止」且過去必須通過「教授備選資格」。20世紀末,大學引進有期限的「初級教授」,且教授的薪偉由「照顧原則」漸轉向「績效原則」,由W制薪資取代C制薪資。但前述改革仍充滿險阻,包含傳統組織文化難以聽動、「成本中立」下經費拈掘、留校任教禁止原則鬆動而有近親繁殖疑慮、績效基準難確立等。Item 後期中等教育課程的改革趨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2-03-??) 林永豐本文從鉅觀的角度探討歐洲各國後期中等教育課程改革的議題,強調普通課程與職業課程間統整與分流的關係,並據以分析整體的改革趨勢。本文指出:後期中等教育課程可以依照兩個指標加以分析。首先,根據普通與職業課程分流與統整的程度,各國的課程可以歸納為三種主要類型:分軌型、連結型與統整型課程。其次,各國課程也可以根據不同課程原則間相關聯的程度,區分為孤立型課程與關聯型課程。針對歐洲近十年來課程政策的分析發現,兩股一般性的改革趨勢相當明顯;一方面,各國致力於減緩普通與職業課程間互斥的分立狀況,改革的方向在於從分軌走向統整;另一方面,各國也試圖兼顧並均衡過去被視為不相容的課程原則,改革的方向在於從孤立走向關聯。因此,本文認為:歐洲各國後期的中等教育課程正在逐漸轉型,從高分化∕低關聯的傳統課程,邁向低分化∕高關聯的未來課程。Item 運用學校本位經營機制推動教學創新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2-09-??) 林生傳; 李新民; 廖仁智學校本位經營此一改革措施,乃是將與學校經營有關的決策權力下放給教師、家長和其他學校層級人士,期能透過行政系統的改造革新來進一步導引出教學系統的創新精進。所以,學校本位經營如果能精心設計善予運用,進而在教學上發揮積極正向的功能,則將是我國教學創新努力的契機。在我國大力推動學校本位教育改革之初始階段,本研究旨在探討如何利用學校本位經營的機制嘗試創新教學,以提高教育品質。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研究採取文獻分析、問卷調查、座談會商等研究方法。研究結果顯示:利用學校本位經營推動創新教學具有相當可能性,學校本位經營在原本單純的權力下放設計之外,如果納入情勢分析願景塑造、參與結構、人力再造、激勵導引、評鑑監控等運作策略可提供學校推動創新教學的利基礎。在此有利基礎下,搭配妥善的配套措施,學校可嘗試發展各種學校本位的教學創新方案。Item 創新教學的哲學省思(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3-09-??) 簡成熙20世紀最後十年,教育學圈也受到後現代學術氛圍的影響,而有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各種創新的改革,不斷被提出;在另一方面,它也顛覆了許多傳統的教育價值。本文的目的即在於初步檢討創新教學所涉及的哲學爭議。文分五部分。除緒論外,第二節將針對代表英語系世界現代主義的觀念分析對教學的解析作一巡禮,並引出四個擺盪於後現代教育論述的正反論題。第三節則從此四項議題:反理性對重構理性;技術控制對反技術控制;價值的解構對建構;本土化對全球化的對壘,說明後現代的立場對教學革新正反論辯的各自蘊義。論文第四部分,則審視後現代影響下我國近年教育改革所衍生的問題及回應之道:包括理性的絕對性與後現代相對性的和解;教學科技的功過;另類價值的教育意義;以及本土教學理念的重構。哲學的思考將能豐富創新教學的理論和實踐。Item 心理分析在教育上的運用與評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1-07-??) 張淑媚發源於十九世紀末的心理分析學說,在心理學以及兒童發展心理學上都影響深遠。但是其究竟如何與教育連結,在教育上應用,卻一向為人所忽略。在教育上通常強調人性健全發展的概念,Freud病態又怪異的人類圖像,如何在教育上應用?而且心理分析起始於對精神官能症患者的治療,頂多侷限在醫學範圍內,如何又轉移到教育領域上?本文即欲證成心理分析已經跨出醫療範圍應用在教育上,有其教育史的發展脈絡。然而因為其教育活動的失敗,理論上無法克服的問題,社會環境的轉變以及發展方向又轉回醫療領域等原因,導致心理分析導向的教育已經式微。儘管如此,並不表示它已經終結,心理分析對現代教育改革的影響仍在。Item 教育改革研究方法論的回顧與前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6-12-??) 楊深坑本文旨在透過後設歷史分析,探討教育改革研究中不同方法論模式之理論基礎及其歷史演變。主要探討的方法論模式有教育借用的邏輯、教育改革的社會文化分析、教育改革中教育發展法則之分析、教育改革的社會認識論及考古學與系譜學分析。最後,指出未來教育改革研究必須善用新科技,對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的認知方式與心理習性之細緻差異深入探討,才能使改革研究成果,落實於促進全人類福祉之公平正義教育體制的建立。Item 教育政策的兩難(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0-07-??) 周珮儀本研究要以英美國家當前的教育改革經驗為焦點,首先探討其左派與右派的政治意識型態,繼而分析兩者教育政策的爭議關鍵所在,再者探索企圖跳脫左右對立的中間路線的教育政策;最後結論提出:無論是自由主義、社會主義、保守主義、第三途徑等等,它們的教育政策都有其立場,都有其洞見與限制,也各有其多重策略聯盟的可能性。無論是決策者或社會大眾,對於各種教育政策的正當性,都必須再三反省思考。我國向來缺乏左右對峙的傳統,特別是缺乏左派能不斷以社會公平與正義的規準來對執政者提出諍言,新政府的教育政策更要留心以自由、效率和經濟掛帥的迷思。Item 權力下放與教師的專業自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2-12-??) 黎萬紅; 盧乃桂面對全球化的衝擊,港臺兩地均積極進行教育改革。權力下放以及提高教師的專業自主性,成為了兩地教育改革共通的主要政策方向。在權力下放政策下,兩地中央政府的角色獲得了重新的定位,地方教育部門的角色日形重要,校本管理更成為重要的改革措施。綜觀兩地的經驗,教育分權充其量是介乎分散與委派管理的狀態。在多重機構權力重新定位的情境下,在學校層面,增加了各特分者的參與機會,然而,香港教師的參與代表性非常低,臺灣學校引入了較多的家長及教師的參與,學校微觀政治卻日趨複雜。面對日趨複雜的工作環境,兩地教師的脆弱性日增。要真正釋放教師的專業空間,相信需要政策及學校層面的改革配合。教師的增權,仍是兩地一條漫長的追尋道路。Item 國民中小學校務發展計畫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1-07-??) 許添明; 許瑞津世界各國已逐漸重視校務發展計畫的擬訂與實施,不僅因為該計畫提供學校成員作計畫、決定、與資源分配的依據,還可以有效監督與評量學校整體表現與改善計畫的實施成效,而且是上級政府績效責任架構的基礎與政策銜接的媒介,因此,各國政府無不卯足全力,協助國民中小學擬訂周詳可行的校務發展計畫。我國雖自民國77年起,也開始要求學校擬訂校務發展計畫,但可惜都停留在經費的審核與撥款的依據,而不在整體改善學校的運作與績效。有鑑於我國過去經驗,再參酌英國與澳洲維多利亞省校務發展計畫的內容與做法,本論文試圖以文獻分析與焦點團體訪談方式,找出適合我國的校務發展計畫內容與作法。我們的結論是理想的校務發展計畫應包含五項主要內容:1.學校願景;2.學校現況;3.學校目標;4.優先行動方案;5.行為規範,而這些內容都必須以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為核心;本論文也建議校務發計畫應納入責任績效制度架構,才不致形同具文。Item P. Freire的批判教學論對於教師實踐教育改革的啟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3-09-??) 李奉儒今日臺灣教育改革風潮如火如荼地推動,但也激起各種批判與反省的聲音。有鑑於此,本文採取哲學思考的方法,分析Freire批判教學論的主張,並探究其對基層教師面對與實踐教育改革的可能啟示。本文首先探究Freire的主要教育議題,包括:1.恢復人性的實踐;2.批判意識的覺醒;3.解放教育的實踐;4.教育即是政治的行動;5.教師作為文化工作者;以及6.對話教育與提問教學。本文其次根據Freire批判教學論的反思,檢視臺灣目前的教育改革風潮,提出五個啟示作為教師面對教育改革可以作為的理念與原則,包括:1.實踐人性化的教學論;2.發展批判的解放教師;3.運用提問與對話的教學;4.揭露教育改革的神話;以及5.教師成為教育改革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