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集刊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1
Browse
Item 學習做勞工,同時做男人:反學校文化中階級與性別的交織之民族誌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7-12-??) 楊巧玲; Chiao-Ling YangP. Willis的Learning to Labour: How Working Class Kids Get Working Class Jobs出版至今已40年,促使後來的研究者視學校為一政治、社會、文化鬥爭的場域,並能了解青少年的身分認同如何在學校中形構而成,影響深遠,經典地位無庸置疑。本文著眼於其主要發現與論證,即反學校文化中階級與性別如何交織共構而成勞工子弟的身分認同,首先從四位一體的角度,分別針對其基本議題、技法、認識論、存在論進行評析,以期形成較為全面的理解;其次將焦點置於教育的範疇,探討這樣的經典著作對教育研究以及實務有何啟示,前者包括基本議題的深化與開創、民族誌研究法的貢獻與侷限,後者包括教育政策與學校改革、教師角色與師資培育;最後提出二點反思:教育研究應多著眼於教育政策的可能弔詭、教育機會均等既是基本議題也是終極關懷。Item 學習做勞工,同時做男人:反學校文化中階級與性別的交織之民族誌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7-12-??) 楊巧玲; Chiao-Ling YangP. Willis的Learning to Labour: How Working Class Kids Get Working Class Jobs出版至今已40年,促使後來的研究者視學校為一政治、社會、文化鬥爭的場域,並能了解青少年的身分認同如何在學校中形構而成,影響深遠,經典地位無庸置疑。本文著眼於其主要發現與論證,即反學校文化中階級與性別如何交織共構而成勞工子弟的身分認同,首先從四位一體的角度,分別針對其基本議題、技法、認識論、存在論進行評析,以期形成較為全面的理解;其次將焦點置於教育的範疇,探討這樣的經典著作對教育研究以及實務有何啟示,前者包括基本議題的深化與開創、民族誌研究法的貢獻與侷限,後者包括教育政策與學校改革、教師角色與師資培育;最後提出二點反思:教育研究應多著眼於教育政策的可能弔詭、教育機會均等既是基本議題也是終極關懷。Item 重思學習障礙之定義與鑑定:一個特殊教育社會學的觀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21-09-??) 楊巧玲; Chiao-Ling Yang本研究延續批判教育學傳統,揭露教育理念與學校實務間的矛盾,聚焦於學習障礙類之定義與鑑定,採取社會學的觀點,檢視學習障礙如何是社會建構的產物。資料來源以訪談為主、文件檔案為輔。結果歸納三點發現:一、製造學習障礙:從無到有再到高出現率;二、灰色地帶:學習障礙與低成就難以切割;三、特殊教育需求:文化刺激不足不易排除。進而提出三點討論:一、教育相關體系生產特殊教育需求;二、特殊教育需求反映健全常規預設;三、健全常規預設強化缺陷思維。最後做成結論、提出反思:一、學習障礙乃一需求/供應鏈體系;二、「需求」與「缺陷」是一體兩面;三、反映健全常規預設以及對人口品質的焦慮。本研究呼籲重新省思學習障礙類別之定義與鑑定,以免背離實現教育機會均等、尊重多元文化差異之政策與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