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1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體驗教育引導員課程取向之研究(2023) 李柏昂; Li, Po-Ang課程取向做為課程設計的基礎,使課程組成有較高內部一致性,因此均衡調和澄清各種課程取向,有助於體驗教育引導員瞭解課程設計的邏輯優先順序,理解與分析課程設計中的脈絡。研究目的為探討體驗教育引導員課程取向,藉以發展體驗教育引導員課程取向分布,提供體驗教育工作者在課程設計之參考。研究方法採用紮根理論,資料蒐集以深度訪談與焦點團體訪談六位體驗教育引導員為主,課程觀察與文件分析為輔,並以課程取向的哲學基礎為架構進行分析,對研究資料進行互動思考、持續比較分析與系統編碼,直到資料飽和建構的模式進入成熟階段,再次回顧文獻相互比較,進而逐漸浮現出體驗教育的課程取向分布。結果與討論:一、資深體驗教育引導員的專業成長要素,分別是學習的來源、課程的焦點、接案的類型、經驗的積累、課程的風格,以及領域的脈絡等;由此發展歷程得知,體驗教育是引導員與經驗之間持續不斷交互作用的歷程,也是課程與取向永不止息的溝通。二、影響資深體驗教育引導員課程取向之因素,分別包含在目標因素、歷程因素,以及情境因素的範疇當中;各範疇間的內容可以看出引導員發展歷程中所凝結的部分概念,看見體驗教育專業的技術知能、核心價值與情境互動,勾勒課程取向分布概略的輪廓。三、資深體驗教育引導員之課程取向分布,分別包含認知過程發展取向、自我實現取向、社會重建取向、科技取向,以及課程價值取向等;從這些分布比較清楚瞭解,體驗教育課程是可以建構於不同的取向,代表課程應該做什麼的信念,推展成為需要肩負的目標是什麼。四、資深體驗教育引導員評估課程取向之感受,分別是真實的體驗、歷程的掌握、學習的態度、課程的要素、行為的改變,以及領域的發展等,都是值得體驗教育課程取向深入研究的議題。結論與建議:資深體驗教育引導員在發展歷程中,受到課程取向因素的影響,發展出五種課程取向分布,並能評估自身對於課程取向之感受。建議後續相關的研究者持續探究與善用引導員課程取向分布圖;建議體驗教育實務工作者參考該課程取向發展專業課程與組織體系。Item 以桌長視角看臺北市參與式預算公民審議之困境(2021) 王敏; Wang, Min本研究旨在探討以桌長視角看臺北市參與式預算公民審議之困境。我國參與式預算制度,最早由臺北市長柯文哲於2015年提出。本研究以第一線在公民參與服務的資深桌長為研究對象。因為資深桌長具備豐富的公民參與經驗,並且對於政策規劃有較多理解。因此希望透過他們幾年下來在參與式預算豐富的服務經驗,去了解此政策發展之今的困境與解方。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深度訪談和參與觀察兩項方式進行,以中正區、大安區、北投區三個行政區作為研究場域,透過訪談三個區內的資深桌長與實地參與觀察住民大會的進行,作為資料分析的來源。本研究所獲得之結論如下:一、公民參與高齡化:臺北市參與式預算的主要參與者為年長者居多,使得提案類型長期為特定年齡層所偏好,少數的散客提案較難取得支持。二、公民參與扭曲化:住民大會在提案投票設計採複數票的用意便是希望更多好的提案能被看見,而非只支持自己的案子。可惜的是,實際上前來的民眾因為多是鄰里動員的群眾,開始出現部分里與里之間結盟與配票的文化,可能造成少數者的提案被犧牲,沒有得到公平競爭的機會。三、公民參與形式化:在住民大會上,許多經常參與的民眾對於提案的流程及通過提案的標準都已經熟悉,卻也可能出現有參與者事先準備好提案,及幫忙投票的成員後,幾乎是勢在必得,導致提案人有時已經不太願與桌內成員深入討論該提案,而是僅僅希望將形式走過後便可以等待投票階段。Item 臺港兩地體驗教育領域引導員認證制度比較研究(2011) 李志原; LEE, Chih-Yuan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與香港兩地現行推動體驗教育領域引導員認證制度之異同,並對於台灣目前推行體驗教育領域引導員認證制度提出建議。 台灣體驗教育領域發展是由台灣師大公民訓育系李義男教授於1991年開始提倡,最初命名為探索教育;體驗教育由最初只運用在教育領域發展到現在被廣泛運用在各個領域。在鄰近我國的香港地區,則是在2001年初由一些愛好野外活動的教育工作者、社工及青年輔導員,開始發展歷奇輔導課程。因此,本研究藉由兩地推行引導員認證制度之文獻收集並加以比較分析其異同,以對台灣現行引導員認證制度提出建議為目的。 本研究採用貝瑞德的比較教育研究法,收集了台灣與香港現行體驗教育領域引導員認證制度資料,並輔以9位專家的訪談進行比較分析,發現兩地引導員認證制度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其發展目標,因而設計出來的認證課程也就有所不同,但兩地的認證課程參與資格與認證架構則為相同;最後,在對兩地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加以比較之後,本研究提出以下對於台灣目前發展體驗教育領域認證制度的建議: 一、與政府單位合作,以利提升推動單位組織之公信力。 二、證照審核制度的改良。 三、認證課程講師依照背景區分。 四、可進行認證課程成效評估。 五、增加副引導員及正引導員之人數。 六、對於體驗教育領域引導員認證制度理念的統整。Item 拓荒之旅:探索教育引導人員生涯重心之敘說研究(2006) 呂亞蘋; Ya-Ping Lu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內探索教育引導人員之生涯重心與生涯發展歷程,及其創業之因素。研究方法為敘說研究(narrative inquiry),研究對象為國內四位探索教育引導人員,年齡介於三十至五十歲,具有五年以上的活動領導經驗,也是國內探索教育機構之負責人。透過半結構式深度訪談進行資料蒐集,資料分析採編碼、歸納、抽取主題等方式,最後建構四位受訪者的「生命故事」及其生涯重心、生涯發展歷程以及創業因素。 本研究的發現如下: 一、受訪者的生涯重心類型可分為「生命探究」、「專業能力」、「企業經營」、「自我實現」等四種類型;二、受訪者的發展歷程可分為「啟蒙探索期」、「經驗累積期」、「蟄伏轉折期」、「專業學習期」、「創業發展期」等五個階段。三、影響四位受訪者創業之因素包括「個人因素」與「社會變遷」兩者,其中「個人因素」涵蓋了「商場經驗」、「赴美接受探索教育引導人員訓練」、「戶外活動經驗」、「家庭支持」;而「社會變遷」方面涵蓋了「國內大專院校設置探索教育課程」、「九年一貫課程設有探索教育」、「美國PA公司授權在台成立機構」、「企業組織引入探索教育發展人力資源」;四、四位受訪者之生涯發展模式之特色可分為「一本初衷」、「蓄勢待發」、「勢如破竹」、「四平八穩」四種;五、其創業歷程可分為「創業維艱期」、「破繭而出期」、「多元發展期」等三期。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供未來探索教育之開發和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探索教育、探索教育引導人員、生涯發展、生涯重心Item 高空繩索課程之風險管理研究--以TA探索體驗學院為例(2007) 邱萍芳中文摘要 本文係以「TA東方探索體驗學院」為研究對象,利用文獻分析法、參與觀察法,以及深入訪談法,探究發生於高空繩索課程中意外事件的潛在風險因子;從風險管理策略的理論與實務,分析目前TA風險管理現況的缺失。最後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建立TA高空繩索課程的風險管理策略及因應對策,作為爾後探索教育活動機構進行相關課程時之參考。研究結果發現,高空繩索課程的風險有三大來源:1.場地設施與器材裝備、2.引導員、3.參與者,其中「人為疏失」是造成意外傷害的最大主因。國外曾經發生死亡案例,原因是引導員使用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高空設施,國內繩索場地最常發生的意外傷害是:瘀青、肢體的摩擦傷以及腳踝扭傷,其次是骨折、脫臼等少數案例。受訪者一致認同高空繩索課程之風險管理最務實的做法是:選擇符合安全的建場標準、發展場地設施及器材裝備的定期安全檢查表、健全引導員培訓系統、提高引導員及參與者的風險認知、簽訂契約及保險、成立風險安全委員會,以及建立一套「場地標準作業程序」 (Local Operating Procedures)。本研究嘗試以「澳洲和紐西蘭國家標準」 (AS/NZS 4360:2002 Risk Management) 之風險管理架構,以及「JIS Q2001日本風險管理系統發展及執行指南」(JIS Q2001 Guidelin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risk management system)的概念,發展「Team Adventure東方探索體驗學院」之高空繩索課程的風險管理策略,並提出「場地標準作業程序」之建議,做為國內有意願從事高空繩索課程人士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