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1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媒體素養教學方案之行動研究:廣告刻板印象、再現、反思與近用(2020) 卓旻寧; Cho, Min-Ning本研究旨在探討媒體素養教學方案融入國中公民課程之學習成果,以瞭解學生於教學方案實施後,在認知、情意、行動三方面的改變情形;而研究者本身則藉由教學方案實施過程的記錄、修正與反思,精進教學設計與教學品質,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期望對日後實施媒體素養課程之教學者有所助益。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為主要研究取向,研究對象為研究者任教之新北市某國中八年級學生,課程內容重點有四:解讀廣告中的性別刻板印象、察覺廣告中的年齡刻板印象、覺知廣告中的種族刻板印象及解析廣告刻板印象之探究實作活動,總計四節課的教學活動。冀望透過學習活動的進行,引導學生察覺廣告中的媒體再現、身體形象、性別、年齡與種族刻板印象等問題,及其對個人與社會的影響,促使學生意識到廣告設計的意涵,反思廣告所傳達的意象,進而破除刻板印象,以達具備媒體素養能力的最終目標。 研究者為確保研究的嚴謹性,利用教學札記、錄影觀察記錄、課程回饋單等方式,配合課室觀察紀錄表、學生學習單及實作單與非正式訪談紀錄等多元管道進行資料蒐集、分析與檢核,藉此檢視教學設計實施成效與修正歷程,以期課程能達成研究者預期之目標。 教學方案實施後,研究者依據上述研究資料進行分析,歸結出以下之研究結果: 一、媒體素養教學方案有助於培養學生思辨媒體再現的能力,並能解讀媒體再現潛藏的刻板印象。 二、媒體素養教學方案能促使學生反思閱聽人的意義,並察覺媒體再現的影響。 三、透過教學反思及與協同研究者的共備討論之循環歷程,增進研究者的專業知能。 最後,研究者針對行動研究所遭遇的問題與不足之處提出以下之建議,以供日後研究之參考: 壹、媒體素養課程發展之建議 一、教學方案可發展為公民學科與其他學科或領域之跨域統整的彈性學習課程。 二、參與同儕共備使教學方案設計更臻完善。 三、課程設計創造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 貳、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研發媒體素養探究實作之活動課程。 二、選定焦點學生探究媒體素養學習成果。 三、研究新媒體潛藏的意識型態。 關鍵字:廣告刻板印象、媒體素養、行動研究Item 案例教學法應用於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人權教育之行動研究(2007) 張儷儀本研究旨在進行案例教學法應用於人權教育之行動研究。七年級教材部分單元之人權議題較少,為使人權議題融入教學,研究者針對三個單元採用案例教學策略進行人權教育,並以行動研究之精神不斷反思、改進,以求教師自我成長。研究者先以「人權概念」、「人權教育能力指標」及其核心內涵分析單元之相關人權概念,再依相關人權概念搜尋新聞素材、發展案例。於實施案例教學時則以教室觀察、反思日誌、學生學習單、回饋單、訪談等方式檢視案例教學法之成效。透過不斷反思、修正,使教師不斷成長,讓案例教學應用於人權教育之實施更臻成熟。 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翰林版社會領域公民七年級上冊教材所強調的人權議題較少,可以案例教學實施相關人權議題教學,例如單元一「成長的喜悅」可設計「人權核心價值」及「社會權」概念之案例;單元二「甜蜜的家庭」可設計「社會權」及「人身自由權」概念之案例;單元三「學習新天地」可設計「學習權」及「受教權」概念之案例。 二、實施案例教學所面對的問題:1.案例設計費時,對教師教學負擔沈重;2.人權案例問題的設計應能使學生思考人權的核心價值;3.教師引導學生案例問題討論時,容易作價值判斷;4.學生擔心案例討論沒有標準答案;5.案例教學會受到教學時間限制;6.部分學生不願意參與討論某些案例議題。 三、案例教學法的因應對策:1.案例設計可以協同教師及學生設計;2.案例問題的設計要考慮「價值面」及「體制面」;3.教師引導案例問題討論時,避免影響其作特定之價值判斷;4.案例討論之結論應結合課文內容重點;5.案例教學實施人權教育應兼顧授課時數;6.多關注學生分組討論情形。 四、學生對人權觀念的錯誤理解:1.父母有權利決定孩子的生命;2.自由權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3.基本人權是可以拋棄、可以剝奪的。 五、案例教學法實施人權教育的情形: (一)學生對案例教學法實施人權教育的評價方面:1.學生喜歡案例討論的上課方式;2.學生喜歡在課堂上討論完成學習單;3.學生喜歡透過案例討論時事;4.學生喜歡貼近生活的案例;5.教師的案例討論帶領相當重要。 (二)學生對人權的理解方面:1.學生對「人性尊嚴」的理解比較接近「尊重他人」;2.學生普遍重視弱勢者的人權;3.學生瞭解親權的行使以不傷害身體為限;4.學生能了解家暴尋求協助管道,有時更甚於教師所講授;5.學生認為自己的學習權利必須與他人的受教權相調合。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於將來應用案例教學法進行人權教育的教師提出具體的參考建議。Item 實施全球議題教學單元之行動研究-以新北市一所國中為例(2018) 蔣佩珍; Chiang, Pei-Chen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師在設計適合國中學生實行「全球議題」之教學單元之發展歷程與實施成效。其課程設計內涵以「全球議題」為主軸,研究者設計三個面向之課程,包含「全球關聯的察覺」、「全球議題的探究」與「全球議題的關注行動」,期望學生於教學單元的實施後,能提升對全球議題的關心與能動性。在學生經歷完整的學習歷程後,研究者進一步分析國中生在認知、情意、行動方面的改變情況,並記錄研究者在教學單元實施過程的反思與專業成長。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取徑,以研究者任教之公立國中二十九位八年級學生為研究參與者,並與研究同儕進行課程反思與修正。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歷經多次修正與調整,且經研究者不斷反思,打破個人限制與傳統教師講授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將學習主體還給學生,進而激盪出師生間互動的火花。本研究以研究者自編教材、課堂觀察記錄、同儕教師訪談紀錄、文件資料、教學省思札記、學生聯絡簿札記與回饋表等方法,蒐集資料並進行分析與檢核。 根據資料的蒐集與分析,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 本研究採用動態的教學設計歷程,與實施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後,發展出適合國中生實施的全球議題教學單元。 二、 透過實施全球議題教學單元後,達成啟發學生對全球議題的關心與提升全球議題能動性之動機。 三、 透過行動研究的歷程中,與研究同儕的對話與設計活化教學單元,使研究者增進自我專業知能。 最後,根據上述研究發現,研究者針對本課程教學單元的設計與實施及後續研究等,也提出若干具體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