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1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性別平等教育在108公民與社會課綱中定位與內涵之分析─以普通型高級中學教科書為例(2023) 江清鴻; Chiang, Qing-Hong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取向的論述分析方法,分析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科書對於性別平等教育之論述呈現情形。以108公民與社會課綱、現行公民與社會科必修與選修之教科書作為分析對象,透過課綱所附的「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實質內涵」指標來檢視高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中的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論述較著重的面向。依照本研究之主旨,得出以下幾項研究結果及發現:一、性別平等教育在課綱裡多屬於「間接融入關係」,即課綱幾乎不會明確要求性別平等教育內容應出現於何處。如何真正推動並傳遞性別平等教育之觀念,有賴教師透過實際教學進行引導。二、課綱及教科書文本內容著重在性U10、U3等指標,顯示高中公民與社會科對於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實質內涵的呈現側重在特定幾項指標。此亦反映高中性別平等教育的推動,無法單靠公民與社會一科完成。三、教科書對性別平等教育呈現的學門安排與過去課綱規範不同:「社會」與「法律」學門的文本內容有較多現身空間;「政治」與「經濟」學門較缺乏融入接點;政治學門在選修課程教科書甚至沒有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相關內容的論述出現。此外,不同版本教科書對性別平等教育論述的比重也有差異。四、教科書的性別平等教育論述以傳統兩性框架的「女性」為主要論述對象,多數案例僅針對女性議題進行探討,未脫離男女兩性平權之論述架構。而部分針對性別少數群體的討論,則多以「同志族群」為主,使其成為「弱勢中的強勢」,反映同志以外的性別少數群體仍缺乏能見度。Item 國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中原住民族議題內容之分析研究—以十二年國教108課綱版本為例(2022) 李旻哲; Lee, Min-Zhe本研究旨在探討十二年國教108課綱國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在原住民族及其文化內涵上的敘寫與呈現,透過文本分析法的方式,除了瞭解目前教科書三個版本—翰林、康軒與南一在原住民族議題內涵上的實質內容與呈現情形為何,並比較各版本彼此之間之異同外,也檢視三個版本是否皆有遵循著十二年國教108課綱對於原住民族多元文化教育的揭示,同時也試圖檢視與反思臺灣原住民族長期所遭受,且過往教科書亦不時潛藏著的扭曲、忽略、汙名化、偏見與刻板印象等現象是否在當今的教科書中已不復見。本研究發現與獲致結論如下:壹、各版本教科書在原住民族議題內容敘寫上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能提供學生思考原住民族轉型正義之基礎知能(一)能認識當代原住民族權利訴求內涵(二)能了解原住民族受外部社會衝擊的過程二、能提升學生尊重與欣賞多元文化並具備自我文化認同的信念貳、各版本教科書在原住民族議題內容呈現上大致相同、小有所異參、各版本教科書幾乎皆符合108課綱在原住民族多元文化教育上的揭示一、能尊重多元文化與族群差異並具備自我文化認同的信念二、能厚植部落意識與理解原住民族社會中部落的意義與重要性三、能追求社會正義與體察原住民族群體面臨的不公平處境四、能納入各族群歷史文化與價值觀並了解其互動關係五、能避免僅此於表淺、零碎或教條化的學習素材六、能提供學生引導提問以促進高層次思考與探究實作能力肆、各版本教科書或多或少仍存在著不平衡與不完整的原住民族再現現象本研究的建議如下:壹、對教科書編輯與作者之建議 一、應多強調原住民族與其他族群在歷史與當今時代的互動關係 二、應多加著重當代原住民族權利訴求的內涵及其發展脈絡 三、應多提供能夠接近與深度認識原住民族及其文化的機會 四、期待原住民族多元文化教育從過去的附加取向邁向轉化取向 貳、對教師教學與備課之建議 一、應增進原住民族多元文化教育的知能、素養與態度 二、應時時反思自己是否潛藏著刻板印象、偏見或微歧視的意識形態 三、應多加關注學生對於少數族群的態度價值與行為舉止 四、應讓學生能同理原住民族所面臨的不利處境 五、應多提供高層次批判思考與探究行動的機會 參、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在研究對象上:可以橫跨不同學習階段、領域或科目 二、在研究主題上:可以檢視教科書以外的原住民族多元文化教育 三、在研究方法上:可以搭配其他如訪談法以增加研究詮釋的觀點Item 迎接科技時代-108高中公民與社會科課綱與教科書之數位公民意涵分析(2022) 吳宛宜; Wu, Wan-Yi本研究為了解現行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綱與教科書內容所呈現的數位公民意涵,以S3數位公民內涵架構為分析指標,透過內容分析法檢視108高中公民與社會的課綱條目以及教科書所呼應的數位公民內涵為何,以及呈現的配置情況。並且採用文本分析法勾勒出教科書欲培育與引導學生成為的數位公民圖像,最後綜合內容分析及文本分析所得結果,討論是否現行教科書呈現的數位公民內涵對於當代生活所需。依據研究分析之結果,本研究的發現如下:一、108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綱雖未全面涉及數位公民內涵,但確實可發現已將數位公民作為培育學生之素養面向;而教科書的配置則因單元選用的條目性質,形成數位公民類目傾向集中單一單元。二、「數位近用」與「隱私權」分別為108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綱及教科書最著重的數位公民內涵主次類目,而課綱中的數位公民內涵轉換於教科書時,雖有差異但由教科書論述確實能看見相呼應的內涵。三、教科書的數位公民圖像呈現出以積極層面能熟悉與適應數位生活特性、運用數位科技積極參與公共事務並實踐媒體素養、反思數位不平等議題,同時也是個較為消極地以謹慎地看待數位風險與採取行動防止風險的公民。四、現行108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綱與教科書呈現的數位公民內涵有部分呼應當代生活所需,然而仍須以國高中之公民課程及其他領域課程共同完善地培養數位公民內涵。五、反思現行教科書呈現的數位公民圖像在敘述數位公民內涵的層面有其侷限性,以及採用的舉例與敘述之較為忽略之處,最後則是關於面對數位時代中的風險較缺乏以國家、企業以及組織等呼應數位公民內涵之視角。Item 批判思考教學法應用於爭論性議題教學單元之行動研究——以高中公民與社會科為例(2021) 陳冠劭; CHEN, KUAN-SHAO本研究主要是研究者在教學現場發現,學生對於社會議題的關心程度日漸提高,然而遇到爭論性議題時,常常容易因為片面資訊而無法完整的觀察議題全貌。因此研究者決定以爭論性議題為主軸,進行教學單元設計。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期望學生在教學單元實施之後,能提升對於爭論性議題的思考與判斷能力。同時,研究者將進一步分析高中生在行動研究實施之後,對於爭論性議題看法的變化程度。此外,透過批判思考教學法培養學生的思考傾向與能力,讓學生未來在面臨社會中極端的意見與訴求時,能觀察、瞭解議題的各個面向,並以包容、理性的態度處理議題,以對話與溝通,代替衝突與傷害。 本研究將藉由研究者自編教材、錄影觀察紀錄、學生回饋單與學習單、觀課教師的非正式訪談紀錄、教學省思札記等質性資料,進行資料蒐集、分析與檢核。根據資料的搜集與分析。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 採用動態之教學設計歷程,透過反覆的修正,提升「批判思考教學法應用於爭論性議題」教學單元的適用性。 二、 設計教學單元時應以學生為主體,依據學生的學習需求與生活經驗進行設計,並以批判思考教學法等多元化之教學策略,發展出「批判思考教學法應用於爭論性議題」教學單元。 三、 經由「批判思考教學法融入爭論性議題」教學單元的實施,可以提升學生面對爭論性議題的判斷能力,讓學生站在不同角度思考議題。 四、 藉由實施「批判思考教學法融入爭論性議題」教學單元,有助於深化學生對爭論性議題的了解,提升學生的批判思考傾向與能力。五、 透過行動研究歷程中的研究同儕對話與設計活化教學單元,有助於增強研究者發展課程時的思考邏輯與教學素材的取材能力。六、 藉由行動研究歷程中的研究同儕議課與課後自我省思,可以有效察覺研究者的教學缺失,翻轉研究者固化的講述教學模式,並精進教學品質。最後,針對行動研究歷程中遇到的瓶頸與不足之處提出建議,期望讓日後從事後續研究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