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從Rawls公共理性論公民教育
    (2009) 呂啟民; Chi-min Lu
    在自由主義學者Rawls的政治思想中,正義一直是核心的議題,也引發政治理論界熱烈的討論。直到今日,政治、學術、經濟等各界仍經常引用他的觀點。本論文旨在探討Rawls公共理性在公民教育的影響。自由主義學者指出公民德行與公共精神是憲政民主國家能否良好運作的關鍵。由此自由主義學者的觀點出發,本論文從理論探討與公民課程實務分析兩個取徑著手,分析Rawls的公共理性對於當代立憲民主社會的意義、Rawls理想的公民觀為何,以及Rawls的公共理性可以給予公民課程什麼樣的思考方向。 本論文分別從《正義論》與《政治自由主義》檢視良好公民應有的表徵,主張Rawls承續自由主義的差異性原則、寬容、中立性原則及個人主義建構一個正義的社會。正義社會的公民須能遮蔽有利於己的訊息,進行公共事務的討論。此外,公民須具備公共理性的知能,在合理性與相互性前提與他人進行公共論辯。 在公民課程,本研究則發現:隨著解嚴、透過教科書的開放、教學法的引進及課程的改革,公民課程脫離過去威權時代統治馴化的工具。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消費主義、教科書的反智主義及升學主義,公民課程仍停留在社會科學概念的知識傳遞階段,這對公民公共事務的參與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本論文的分析結果發現,公民教育的實施必須超越過去純粹知識的教育,加入公共理性的元素,才有助於公民主動參與公共事務,達到全人教育的理想。
  • Item
    我國現行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國家認同之分析
    (2013) 鄭柏洲; Cheng Po Chou
    「國家認同」和「統獨問題」一直深深影響解嚴以後台灣政治民主化與本土化的發展。教育是國家活動的一環,國家對教育的介入,在民主開放體制下,成為監督者與協助者的角色。教育作為國家統治的媒介,卻是不爭的事實。政府透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對各種價值進行權威性的分配,必然影響每位學生的學習和未來生涯的發展。 人民對國家的認同感,可視為國家存在意義的一項指標。對台灣來說,國家認同感的建立,不能僅僅依賴呼喊愛台灣的政治語言,更無法透過將政治競爭對手汙名化而建立台灣認同。身為台灣教育工作者一份子,最大的挑戰是透過有意義的教學,讓學生願意真正關心台灣的未來,去探討社會學習域類科教科書中所呈現的國家認同內涵,將有助於我們釐清當時的國家認同教育為何?到底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中,教科書開放政策下,不同版本教科書所隱含國家認同內涵的為何? 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內容分析法,並以此說明本研究的設計與實施方式。本研究結論,國家認同教材在康軒版與翰林版的教科書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可見社會領域類科確實是我國實施國家認同教育的重要管道之一。康軒版與翰林版教科書中,第三冊是國家認同教材比重最重的一冊。國家認同內涵主類目以主要主題分析,「族群認同」主題所佔比例最高,「制度認同」次之,「文化認同」最低。各冊教科書所含國家認同內涵次類目,出現比例最高的主題為「生存疆域」。教科書中中國主體與台灣主體意識分布之情形分析,中國主體意識皆占了極重要的篇幅程度。不論在何版教科書中,中國主體意識最高的內容都是「族群認同」的部分。具有台灣主體意識,是以「族群認同」為主。中立意識在各版教科書大概都有二成的比例。「說明解釋」在各版本教科書中都屬主要的國家認同宣傳策略,「比喻或舉例說明」、「規範語句」也是各版本教材都曾運用的策略;「問題形式」大多運用在各版次的活動課程及課後作業中;「訴諸權威」、「攻擊」則比較少在教科書中出現。
  • Item
    台灣地區高中學生國家認同之研究
    (2005) 陳慧萍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地區高中學生的國家認同,包括國家認同態度以及國家認同思考傾向兩個向度,並比較不同背景高中學生在國家認同上的差異情形,以及分析高中學生的國家認同思考傾向與國家認同態度之相關性。 本研究以台灣地區公立高中學生為研究對象,以研究者參考國內相關研究所使用過的問卷編修成「台灣地區高中學生國家認同問卷」為調查工具,採取分層叢集取樣的方式,對台灣本島地區公立高中學生實施問卷調查,共抽取1677名受試者,有效樣本為1669份,並將調查所得資料利用SPSS12.0軟體以描述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皮爾遜積差相關法進行統計分析,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一、台灣地區高中學生的國家圖像是以台灣為範圍、認同中華民國的國家符號、認同中華文化、認同台灣的制度,在民族認同與統獨立場上,並沒有明顯的傾向。總和前述六個面向後,則看不出高中學生對於認同中國或認同台灣的傾向。 二、不同背景高中學生在國家認同態度上存在顯著差異,政黨傾向與族群是影響國家認同態度的重要變項。 三、台灣地區高中學生對於「國家認同」的思考傾向於自由主義,地區是影響國家認同思考傾向的重要變項。 五、台灣地區高中學生的國家認同思考傾向與統獨立場、國家符號、文化認同以及制度認同具有顯著的相關性,但相關程度皆屬薄弱。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國家認同論述、國家認同教育以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以供朝野政黨、政府與後續研究者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