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1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活化國中法治教育課程的行動研究-以美國民主基礎系列教材「認識正義」為藍本(2013) 洪頌媖; Hung, Sung-Ying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為透過「美國民主基礎系列教材-認識正義」與「我國國中公民教科書第四冊」的教材分析,了解兩者的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的差異,並參考與學習他國教材的優點,以設計適合我國國中教學場域的法治教育活化課程,再用行動研究的方式,於課程進行過程中不斷反思與改進教學,並透過教學觀察、課程回饋單、學生訪談、教師訪談等來蒐集研究資料,以探討學生與教師對此次法治教育課程的觀感與評價,而經資料整理與分析後的研究結果如下: 壹、美國民主基礎系列「認識正義」與我國國中公民教科書第四冊之分析比較 一、在法治意涵部分,國中公民第四冊較強調刑罰的目的、方式和法條,且呈現方式較為平鋪直述,法律用語也較艱深;美國民主基礎系列教材則較重視法律公平性的概念,法治概念的呈現也較為抽象,會採用當地故事作包裝。 二、在課程設計部分,美國民主基礎系列教材採用的是「經驗學習」與「實作」的方式;我國國中公民教科書中的課程設計則偏向知識性的教導。 三、在教學策略的部分,美國民主基礎系列教材重視班級討論式的互動教學、小組討論有爭議性的社會議題、模擬情境和思考工具的應用;國中公民第四冊則著重在教師的講述教學,並輔以練習教學法與新聞時事討論。 貳、教材比較差異對法治課程的啟示 一、國中公民教科書可刪減過多的法律專有名詞,並增加法律原則的思考。 二、國中公民教科書可參考美國民主基礎系列教材的經驗學習與實作的課程設計方式,及思考工具、班級討論、有效提問與小組學習等教學策略。 三、融入式活化課程設計可短期實施也可長期融入,而其限制包含了學生接受度、時間與段考範圍、分組方式等。 參、學生與教師對活化法治教育課程的觀感與評價 一、多數學生都表示喜歡小組討論與有參與感的上課方式,並認為分配正義的介紹可幫助了解法律公平正義的意涵,也願意於日常生活中嘗試思考工具,但也有少數學生持相反意見,不喜歡小組討論或是覺得思考工具麻煩。 二、協同教師認為分配正義概念的融入與教學策略的應用是適當的,但須注意授課節數足夠與否,其並表示願意用循序漸進的方式融入此種課程。 而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也對欲融入課程的教學者和從事相關研究者提出建議: 壹、欲融入與參考「美國民主基礎系列教材」的建議 一、若課程時間有限可以與分配正義有關的案例為主 二、案例討論可多挑選新聞實例或影片以更吸引學生興趣 三、可先挑選師生互動較佳的班級開始嘗試討論式課程 四、多關心學生對課程的感受以隨時調整授課方式 五、可採用課後作業單的方式來節省課堂引導與討論的時間 六、可尋求更多協同教師加入課程設計 七、不時提醒學生課本的進度以方便學生對照課本內容 八、課程投影片應事先用教室設備測試字體與顏色是否適當 貳、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可嘗試設計七年級或高中學生的活化法治教育課程。 二、可嘗試增加量化的測驗,如法治教育課程實施的前後測。 三、可嘗試多安排兩節課左右的模擬情境讓學生練習思考工具的應用,或讓社區資源人士加入和安排課後實作的課程。 四、可嘗試由導師或是任課教師來實施法治教育課程,並觀察在此情況之下的學生反應。Item 正義怎麼教-民主基礎系列「挑戰未來公民版」正義概念融入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之行動研究(2014) 曾瀞萱; TSENG,Ching-Hsuan我國現行法治教材偏重法律知識之灌輸,忽視學生法治價值觀念以及法治態度的培養。「民主基礎系列教材」以西方法治邏輯編撰而成,或可補充臺灣法治教育的不足。本研究藉由對「民主基礎系列教材-挑戰未來公民版」的探究分析,瞭解教材的編排模式和教學策略,並以「正義」主題為例,檢視公民與社會教材可相容之處,設計融入式課程並試行教學,探索正義怎麼教,根據研究結果對教學實務以及後續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以某高中二年級班級為研究場域,透過教學觀察、課程回饋單、學生訪談、教師訪談等研究資料的分析,所獲致的結論如下: 教材方面,本研究選擇的「挑戰未來公民」教材隱含國情文化差異問題,教學上必須進行「本土化」。本研究以「程序正義」為主題,藉由思考工具討論本土相關案例,進行正義議題教學。透過蘇建和等本土案例的探究可突破因中國傳統與西方法治觀念對程序正義理解不同而導致的文化衝突。 課程內容方面,本研究融入「挑戰未來公民」教材的思考工具,有助於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且讓學生有分析應用的練習機會,進而發展出對事物的評價。案例討論有助於學生情意層面的培養,可彌補現行公民與社會課程的不足。研究結果顯示,融入式課程可實踐於未來高中課堂上。 教學啟示方面,進行正義等民主法治價值判斷的教學,教師更應改變傳統思維,將教室主角的位置還給學生,教師退為輔助者,讓學生主動完成課程的學習。教師應減少傳統講述教學,改以提問引導的方式,嘗試發展有助於學生思考的討論活動,增加學生思考表達的機會,以幫助學生法治觀念的學習,達到法治教育的目的。Item 運用民主基礎系列教材公民版「隱私」推動法治教育之行動研究-以高中多元選修課為例(2017) 陳君暉; Chen, Chun-Hui研究者任職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有感於教科書對於隱私權重視程度不足,再者教學現場常因進度壓力,易流於教師講述的法律教育困境,非真正的法治教育。因此參酌美國「民主基礎系列教材—挑戰未來公民:隱私」的課程設計和教學策略,進行案例國情的轉換,設計一套符合我國高中生的「多元選修法治教育隱私權教學方案」,以提升學生對於隱私權的認識,達到法治教育的思辨。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利用高一兩個班的多元選修課,進行各六節課的教學實施,透過教學觀察、案例討論單、學生省思札記、學生訪談和協同教師訪談等三角檢證來蒐集研究資料,經過研究者的資料整理與分析,獲致研究結果如下: 壹、研究者轉化民主基礎教材教學之省思 民主基礎系列教材來自美國,教師使用時須留意案例轉換和思考工具表的翻譯轉換。案例轉換選擇建議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較能獲得學生的學習共鳴。 貳、學生的隱私權概念 本課程有助於提升學生的隱私權認知、增加學生對隱私權的重視程度,並有助於改善學生侵犯或被侵犯隱私的行為。整體而言,能補強現行公民與社會科教材的不足。參、學生對於隱私爭議的法治思維 本課程有助於學生面對隱私爭議思考層次的提升,達到法治教育思辨的目的。課前學生面對隱私爭議不知如何思考、感到混亂、偏主觀或直觀式思考,課後變得較有方向、有層次、有深度地思考,能考量多元角色的立場再判斷。其中思考工具扮演思考深入多元的重要角色。 肆、教學策略的觀感與成效 一、小組討論 (一)學生最喜歡討論模式的教學策略,包括:小組討論和案例討論。 (二)小組討論有多元意見,有助於學生對隱私權概念的瞭解。在小組討 論中,學生會更積極參與課程,較能培養其學習的主動性,但須注 意組內搭便車問題。 二、案例討論 案例討論能將抽象的法律概念具體化,有助於學生對隱私權概念的瞭解,但須注意案例討論勿中斷。 三、實作作業 (一)多數學生偏好實作作業勝過傳統手冊作業。 (二)實作作業有助於學生在生活中應用隱私權概念,達到較高層次的學 習。建議未來實作作業可舉辦課堂發表會,讓學生彼此觀摩學習。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隱私權及多元選修課的教學實務和欲從事相關研究者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