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眷村第一代女性居住空間遷移與休閒經驗之研究---以中壢馬祖新村婦女為例
    (2007) 郭淑玲; Shu-Ling Kuo
    摘 要 本研究以中壢市馬祖新村的第一代眷村婦女為對象,探討女性居住空間遷移與休閒經驗之關係。研究的問題包括:一、眷村第一代女性的生命軸線中,生命週期、居住空間與休閒活動之關係為何?二、眷村女性在其不同生命週期中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如何影響她們的休閒活動?又有哪些的休閒阻礙?三、在居住空間的遷移中,馬祖新村的第一代女性,具體的活動和經驗如何轉化? 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的方法採用半結構的深度訪談、歷史文件的次級資料文件分析、生命史分析、以及研究者的省思日誌。透過以上方法,得以理解女性的生命週期以及家庭生命週期的發展與轉變、女性性別角色的社會建構,以及了解女性的休閒場域與經驗。其主要的社區空間是從聚落社區的馬祖新村眷村形式到大樓形式的陸光五村。主要的8位受訪對象年齡分佈於74歲到82歲之間,並輔以9位補充資料的研究參與者。 從眷村第一代婦女的生命故事敘說中,可以發現其生命週期、居住空間與休閒活動在三階段的遷移過程中,表現出不同的發展過程: 一、在生命週期的發展歷程中,她們多是青少年時期結婚,依附著先生的職業與權力,而得以流亡至台灣。成人時期搬至馬祖新村,開始過育兒的生活直到孩子長大獨立。老年期的初期又搬遷到陸光五村,此時期,陸續面臨先生或孩子過世的傷痛。 二、從故鄉的大宅院、馬祖新村的聚落社區到陸光五村的大樓式建築,整個居住空間更具開放性。其中休閒場域的提供則以馬祖新村最具多元選擇性。 三、在故鄉階段,休閒活動主要以家庭休閒活朋友間的社交為主;在馬祖新村時期,呈現多元的休閒活動;在陸光五村時期,活動呈現單純化。 本研究發現幾個現象: 一、從依附到自主的休閒角色:青少年時期,休閒角色深受父權體系所影響;成人期,女性的休閒逐漸取得自主性;老年期,則呈現自主的休閒形式。 二、休閒活動提供認同與社會支持:在故鄉時期,家庭休閒與朋友間的社交發展整體的認同與認知性、情緒性、友伴支持;馬祖新村時期,多元的休閒活動發展角色與社會認同以及總體的社會支持;陸光五村時期,單純化的休閒活動發展個人認同與情緒性、友伴支持。 三、休閒場域中公共的產生與休閒經驗:故鄉時期,大宅院中展現原生家庭社會連結經驗;馬祖新村時期,聚落社區展現“接枝性”的社會連結經驗;陸光五村時期,大樓式建築展現二次“接枝性”的社會連結經驗。 根據上述的發現,本研究結論認為: 一、眷村第一代女性的生命史呈現被迫斷裂與積極重生的發展歷程:因為戰爭,使得眷村第一代的女性,必須隨先生轉換了空間,眷村第一代的女性和過去生命史產生斷裂的現象,必須於現今的環境空間中,重新適應與面對,積極發展出了另一種新的休閒型態。 二、隨著休閒主體的轉變,讓眷村女性體會到一種思苦憶甜的休閒經驗:思苦憶甜意指經驗脈絡的轉化(主體經驗會轉化),休閒經驗要視休閒主體的主觀認定來決定,在不同的階段,休閒主體的經驗會調整,例如:當時覺得有些辛苦不是休閒,而今回想起來卻覺得很好玩,將它視為休閒的一種形式。 三、政府提供的休閒空間與活動的規劃豐富了眷村的生活:豐富的公共生活,包括生產與消費活動、休閒活動及政治活動是在眷村的公領域中進行,政府透過自治會、婦聯會或是社區發展協會,提供相關的活動,而這些活動便成為支持著眷村的重要因素。 四、居住空間、活動與經驗產生二度融合並發展出關係性休閒:在馬祖新村中,生活上必須靠著鄰居朋友的互相支援與照顧,在休閒空間、活動與經驗,是一種就像種植的接枝技巧一般,把自己接枝在一個新的情境中,大家彼此之間產生了一種新的接枝融合過程。在陸光五村中,打散了老眷戶熟悉又簡單的休閒模式,她們又再度在新的環境中,建立起她們新的休閒互動方式,再度接枝,又再度融合。 關鍵字:休閒經驗、休閒場域、休閒阻礙、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