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我國現行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國家認同之分析
    (2013) 鄭柏洲; Cheng Po Chou
    「國家認同」和「統獨問題」一直深深影響解嚴以後台灣政治民主化與本土化的發展。教育是國家活動的一環,國家對教育的介入,在民主開放體制下,成為監督者與協助者的角色。教育作為國家統治的媒介,卻是不爭的事實。政府透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對各種價值進行權威性的分配,必然影響每位學生的學習和未來生涯的發展。 人民對國家的認同感,可視為國家存在意義的一項指標。對台灣來說,國家認同感的建立,不能僅僅依賴呼喊愛台灣的政治語言,更無法透過將政治競爭對手汙名化而建立台灣認同。身為台灣教育工作者一份子,最大的挑戰是透過有意義的教學,讓學生願意真正關心台灣的未來,去探討社會學習域類科教科書中所呈現的國家認同內涵,將有助於我們釐清當時的國家認同教育為何?到底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中,教科書開放政策下,不同版本教科書所隱含國家認同內涵的為何? 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內容分析法,並以此說明本研究的設計與實施方式。本研究結論,國家認同教材在康軒版與翰林版的教科書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可見社會領域類科確實是我國實施國家認同教育的重要管道之一。康軒版與翰林版教科書中,第三冊是國家認同教材比重最重的一冊。國家認同內涵主類目以主要主題分析,「族群認同」主題所佔比例最高,「制度認同」次之,「文化認同」最低。各冊教科書所含國家認同內涵次類目,出現比例最高的主題為「生存疆域」。教科書中中國主體與台灣主體意識分布之情形分析,中國主體意識皆占了極重要的篇幅程度。不論在何版教科書中,中國主體意識最高的內容都是「族群認同」的部分。具有台灣主體意識,是以「族群認同」為主。中立意識在各版教科書大概都有二成的比例。「說明解釋」在各版本教科書中都屬主要的國家認同宣傳策略,「比喻或舉例說明」、「規範語句」也是各版本教材都曾運用的策略;「問題形式」大多運用在各版次的活動課程及課後作業中;「訴諸權威」、「攻擊」則比較少在教科書中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