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9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輔導志工經驗學習與專業養成研究-以「張老師」基金會台北分事務所為例
    (2012) 楊菁菁
    本研究旨在探討「張老師」基金會台北分事務所的輔導志工經驗學習及專業養成的關係。本研究邀請四位於「張老師」基金會台北分事務所服務的輔導志工為訪談對象,每位研究參與者接受1~2次,每次約60~80分鐘的深度訪談。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的現象學取向分析訪談逐字稿,以瞭解輔導志工在服務過程中的經驗、輔導志工的經驗學習,以及輔導志工的經驗與專業養成的關係。研究結果如下: 一、四位輔導志工在「張老師」基金會台北分事務所的服務經驗各具獨特性,其共通性為:輔導志工之間為支持性、知識性的團隊;在提供專業服務時,有輔導志工角色的權責限制等。 二、輔導志工服務的歷程,都會透過具體經驗,進入反思階段,並有深層的內在轉化,融合新的領悟後,應用於接案。雖然在學習的過程,個人的經驗學習軌跡不同,但都涉及價值觀的轉化,發現在專業養成的過程中,除了理論技巧等外部的學習,最重要的還是個人內在的轉變,以及這轉變帶來的影響。 三、輔導志工的經驗在專業養成中可以分為反思階段、轉化的自我與意願階段,以及應用階段,並有不同的學習面向。 (一)當遇到具體經驗,尤其是接案經驗時,輔導志工通常會先回到志工的角色針對事件回應,等事件處理完畢或暫時安排妥當時,才會充分的經驗到自己內在的狀況。 (二)在反思階段,大部分的感知及覺察是屬於個人層面,如:價值觀及信念、生命議題,或個人理論技巧學習等,也是個人原有信念框架鬆動的開端。 (三)承接反思階段的反思面向,轉化的自我與意願階段中,主要也是對個人價值觀、生命議題,或個人對志工角色定的轉化及澄清,此時必須放下對既有信念的執著,接納新的信念並與自我融合。 (四)既有信念與新經驗透過轉化融合後,個人就會對自己、個案、關係,或外在環境等有新的領悟,伴隨著新情緒及新反應,形成新的具體經驗,由此不斷循。 本研究針對上述結果加以討論,並提供若干建議作為諮商心理實務工作者及未來研究的參考。
  • Item
    生命轉折處的照見─母與女的獨白和對話
    (2014) 黃文綺
    本研究以敘說母與女的生命故事開始,從獨白敘說到深度對話,以及與母親深度連結的生命故事書寫,一重又一重的走向生命的對話與向內照見。在這敘說─獨白─對話─詮釋的不斷循環過程,母與女的故事逐漸的在深層的理解中一層又層的澄現。 透過書寫母親的故事,看見了昔日沒有真正看見的母親,也看見在母親的冷靜理性和多彩演藝的生命光環中,交錯著生活的艱辛,卻也蘊含著對子女和家庭無限的熱情與關愛。經由過去經驗的敘說,串聯原本模糊的故事,亦撫慰了勞累神傷的過往。也在還原生活經驗的過程中,重新理解及詮釋生命意義。 從角色轉換的書寫中看見生命的轉折,包括走進婚姻,成為妻子和母親,為從角色轉換的書寫中看見生命的轉折,包括走進婚姻,成為妻子和母親,為了孩子進入校園成為故事媽媽和認輔媽媽,而後在志願服務領域中走向專業講師,開啟了內在生命之窗和生涯學習之門。在生命轉折中,不僅修習許多未曾修過的學分,發現自己的演說天賦、開展領導能力,更從其中看見生命的課題,學習如何創造美好關係。 從生命的獨白到生命的對話,我照見生命的迴旋與家族的深度連結,亦照見生命轉折過程所承擔的愛與願,更重要的是照見內在生命的光明。這個歷程彌足珍貴,也讓我在運用生命敘說帶領成人團體時,更能貼近參與者的心情。回應本論文的研究目的,我相信透過這樣的生命故事敘說,將能激勵更多女性願意透過敘說和書寫她們的生命故事,看見自己生命歷程的珍貴,同時照見自己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