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優教育季刊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7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心智省察~促進資優生自我轉化之情意發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8-04-??) 張芝萱; 張馨文; 連婉婷; 陳雅韻; Chih-Hsuan Chang, Sin-Wun Jhang, Wan-Ting Lien, Ya-Yun Chen
    本文針對資優生的情意發展,探究晚近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相關研究的啟示,引介加州大學臨床精神醫學教授Daniel J. Siegel心智省察的理論與主張,依其所強調的與身心健康息息相關的人際神經生理機制,以及培養健康心智的方法,思考資優生身心健全發展必要的素質及其成長途徑,並論述12年國教資優學生情意發展領域課綱與心智省察方法的連結。其次,分享研究團隊如何以心智省察的理論為基礎,與資優生一同探討情緒的大腦,結合相關輔導策略,透過深省對話、實踐體察,強化心靈的彈性及與社會的連結,逐步擴大內在容納空間與整合的力量,朝促進資優生自我轉化的情意發展方向努力。最後,提出資優生情意發展課程設計之芻議。
  • Item
    低成就資優兒童?以兩名個案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98-09-??) 張馨文; 曹志宏
    低成就資優生不僅包含資質優異、且學業成就低於其智力應有表現的學生,也包括那些在學業上表現優異,但自我或人際關係不成熟的學生。作者將低成就資優兒童 分為下列四類:壓力過大型、努力不足型、動機不夠型、無生產力型。低成就資優生主要有下列三項心理及行為特質:自我概念低、學業上的逃避行為、學習習慣以 及社會適應不良。低成就資優生的形成因素可分為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內在因素即指學生個人因素;外在因素包括:家庭或家長、學校、社會和同儕。有關低成就 資優生的輔導策略,教師應針對個別差異,分辨其屬於低成就資優的哪一類別,並分析其內在、外在成因而給予不同策略的輔導。  
  • Item
    國小資優兒童在「低成就資優兒童行為檢核表」呈現的性格差異探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98-03-??) 張馨文; 曹志宏
    根據過去的研究報告(Terman‚ 1947)指出,並非每一個資優者在日後均有良好成就。為了深入瞭解低成就資優兒童差異因素,筆者針對台北市士東國小、台北縣秀朗及中和國小的五、六年級 資優班兒童,發出103份「低成就資優兒童行為檢合表」作為篩選工具。在分析檢合表結果後,筆者發現:男、女生在某些向度上的差異明顯,有些則不盡然。在「低成就資優兒童行為檢合表」的結果分析上,性別差異較小的向度為:想像力、研究動機與態度、完美主義。性別差異較顯著的向度為:功課、工作態度、 人我概念。其中在功課向度上,男生的能力較女生高;女生的表現則較優異。在人我概念向度上,女生的自我概念及人際關係都比男生來得高。然而, 這份「低成就資優兒童行為檢合表」是由資優班教師所勾選,所以呈現的結果,可視為資優班教師對資優兒童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