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2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客服聊天機器人與自我揭露程度在外送情境下對消費者行為之影響 ---以咖啡外送為例
    (2021) 呂佳蓉; Lu, Chia-Jung
    隨著客戶服務成為品牌與消費者間的重要連結,客服系統的自動化越來越重要,因此聊天機器人成為客服系統自動化的首要選擇,而隨著疫情的升溫,外送的需求大幅增加,使得客服問題層出不窮,加上台灣對於咖啡飲品的需求增加,因此適當的客服平台能為品牌方提升效益、節省成本。本研究以咖啡外送平台之客服聊天機器人為背景,實驗設計為2客服聊天機器人(AI式聊天機器人vs.規則式聊天機器人)× 2自我揭露程度(自我揭露程度高 vs. 自我揭露程度低),探討客服聊天機器人搭配自我揭露程度對消費者行為是否具有差異,並以年齡作為調節變項,探討年齡(數位移民vs.數位原民)是否會調節客服聊天機器人並對消費者行為產生差異,將消費者行為分為四個依變項(品牌態度、購買意願、口碑推薦意願以及品牌忠誠度)。本研究主要採用實驗法作為驗證研究假設分析之依據,以此驗證受測者在與聊天機器人互動過後,所產生的消費者行為是否與研究假設相符,再輔以滯後序列分析以了解消費者在與AI式聊天機器人互動過程中的行為,會為品牌方帶來哪些優勢。本研究結果證實(1)「AI式聊天機器人」相較於「規則式聊天機器人」有較佳的消費者行為、(2)「自我揭露程度高」相較於「自我揭露程度低」有較佳的 消費者行為、(3)「與AI式聊天機器人互動」,相較於「與規則式聊天機器人互動」, 「數位原民」能產生較佳的消費者行為、(4)「與AI式聊天機器人互動」相較於「與規則式聊天機器人互動」,「自我揭露程度高」能產生較佳的消費者行為、(5)消費者與AI式聊天機器人互動過程中,所產生的消費者行為,能提高客戶服務效率與品質進而減少人力成本。
  • Item
    多螢與跨螢情境影響廣告效果之研究——以微電影廣告為例
    (2021) 馬靖; Ma, Jing
    隨著行動載具等不同螢幕的裝置出現,消費者使用與觀看廣告的習慣已逐漸改變,除了多螢使用的概念之外,更發展出「跨螢」的使用者行為。且廣告形式日新月異,相較於過去單向的廣告形式,雙向互動的多媒體廣告儼然是新時代下較具趨勢的型態。因此本研究以微電影廣告為例,探討在多螢與跨螢的使用行為以及時間、置入方式之下,是否影響微電影廣告的效果。本研究採2(時間長度:長VS短)× 2(置入方式:顯著VS隱約)× 2(使用者行為:多螢VS跨螢)的組間實驗,探討載具轉換後微電影廣告的轉變,以及針對廣告商與品牌商,如何提升產品置入的效果。本研究欲結合螢幕轉換的行為,以及在微電影廣告的故事行銷概念,加以分析與探討。並由以上自變項(時間長度、置入方式、使用者行為)探討上述變項對使用者觀看微電影廣告後,與依變項(品牌態度、廣告態度、品牌回憶、購買意願)之間的交互作用與影響研究結果顯示,(1)長微電影相較於短微電影廣告對廣告效果有顯著較佳的影響;(2)跨螢相較於多螢情境對廣告態度、品牌態度、購買意願有顯著較佳的影響;(3)顯著相較於隱約置入對廣告態度、品牌態度、購買意願有顯著較佳的影響;(4)長微電影廣告搭配跨螢情境對廣告態度、品牌態度有顯著交互作用效果;(5)微電影廣告時間長度與置入方式對廣告效果的交互作用無顯著影響;(6)跨螢情境搭配顯著置入對品牌態度、購買意願有顯著交互作用效果;(7)跨螢情境搭配顯著置入對品牌態度、購買意願有顯著交互作用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多螢與跨螢情境對微電影廣告之影響,可作為日後制定微電影廣告行銷策略之參考。
  • Item
    擴增實境感知互動程度、體驗視角與自戀程度對消費者行為之影響—以虛擬試妝應用程式為例
    (2020) 郭庭伊; Kuo, Ting-Yi
    網路購物的崛起,帶給消費者便利的購物方式,同時也讓業者更為競爭,為了彌補網路購物無法讓消費者直接體驗產品的缺點,擴增實境技術成為眾多品牌採用的新互動科技。擴增實境技術以接近真實的虛擬互動,讓消費者能擁有與真實產品互動的相似感受,對品牌而言,使用擴增實境作為行銷策略,已證實能有效提升產品銷售量。為了解擴增實境作為行銷策略的影響力,本研究以虛擬試妝應用程式為例,探討擴增實境的媒體特徵、體驗方式與使用者個人特質對消費者行為之影響,並加入沉浸作為中介變項進行討論。 本研究採2(擴增實境感知互動程度:高vs.低)x2(體驗視角:觀看自我vs.觀看熟悉他人)x2(自戀程度:高vs.低)的三因子組間實驗設計,探討上述變項對消費者體驗虛擬試妝應用程式後,對認知態度和購買意圖的影響,以及沉浸對自變項(感知互動程度、體驗視角、自戀程度)與依變項(虛擬試妝態度、產品態度、購買意願)之間的中介效果。 研究結果顯示,(1)相較於低感知互動程度的圖片試妝,高感知互動程度虛擬鏡像上妝會產生較佳的消費者行為;(2)在高感知互動程度的情境下,觀看自我比觀看熟悉他人有較佳的消費者行為;(3)在觀看自我的虛擬試妝體驗中,高自戀者相較於低自戀者有較佳的消費者行為;(4)沉浸與感知互動程度、體驗視角與自戀程度三者交互對消費者行為沒有起到中介效果。本研究結果再次驗證感知互動性的差異對擴增實境使用的影響,並表明使用者本身的自戀程度對擴增實境技術採用確實有影響。可作為日後制定擴增實境行銷策略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