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5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從歷史制度論探討臺灣與韓國限塑政策之異同
    (2024) 李念庭; Li, Nian-Ting
    本文在2024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頒布之際,嘗試以「歷史制度論」檢視臺灣與韓國限塑政策的制訂背景及發展歷程,從中了解並比較臺灣與韓國在關鍵時刻出現時所作之抉擇,以及主要行為者間的競合關係。臺灣與韓國為生活型態相似的國家,近年來兩國外食人口和網路購物的數量成長,讓「生活型塑膠垃圾」如塑膠袋、塑膠容器、免洗餐具、吸管、宅配包裝等一次性塑膠愈來愈多,尤其COVID-19出現後,臺韓兩國的民眾改變原有的生活習慣及消費型態,急劇增加的塑膠垃圾亦使立法委員、環保公民團體對限塑政策之執行成效提出質疑。本研究發現臺灣與韓國限塑政策的起源看似相似,且臺韓兩國制度發展的既得利益者皆為「國家機關」。然而,從政府公開資料來看,後疫情時代臺韓兩國的生活型塑膠垃圾同樣是逐年成長,這歸因臺灣與韓國在面臨COVID-19和全球環境趨勢等重大議題時,主要行為者遵循利益脈絡的互動關係影響其路徑軌跡,進而發展出各自的限塑政策模式。
  • Item
    一個事件,兩種論述? 韓半島和臺海核心現場戰地展示論述之比較
    (2021) 周田力; Zhou, Tian-Li
    20 世紀中葉以來,在東亞有兩處因戰爭造成的分斷:一處在韓半島,另一處和臺灣海峽有關。這兩處分斷在經歷戰爭和長期的軍事對峙後,在曾經發生戰爭的地方出現了不少擁有相關論述的展示館,而歷史對立主體的展示如何論述同一場戰爭是本研究關心的課題。引申南韓學者白永瑞「核心現場」的概念,使韓半島和臺海這兩個東亞近代史的紛爭之交織能有所關聯。本研究將聚焦在韓半島南北兩側和臺灣海峽兩岸的主要戰地展示之論述,先解析並直接比較「南韓-北韓」和「臺灣-中國大陸」四地戰地展示的內容,再從宏觀記憶和微觀記憶的視角綜合比較韓半島和臺海的戰地展示,以期發現戰地展示的核心價值。經過一系列比較研究,歸納出:「和平共處」(keep peace)、「擱置爭議」(keep reconciliation)和「保持溝通」(keep talk)是戰地展示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