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5
Browse
Item 漢唐醫學之「人神」禁忌研究(2012) 鄭宛鈞; Cheng, Wan-Chun本文旨在探討漢唐時期醫療方面的「人神」禁忌。正如唐代藥王孫思邈所指出的,醫者施行針灸前必須先知道病人的「行年」以及「人神所在」。若醫者在診療時誤傷了患者的「人神所在」,可能會導致病人死亡。在漢唐時人的眼光中,究竟如何理解「人神」?漢唐醫家如何避免犯傷「人神」?「人神」禁忌的理論基礎為何?目前對於「人神」的源流未清,爭議仍多。全文聚焦在「人神」概念的發展、傳承、變異以及應用,希冀能重建「人神」禁忌在漢唐時期中的原始面貌,拼湊出古代醫學地圖缺漏的「人神」區塊。 本研究主要採取輯佚的方式將各種「人神」資料勾稽出來。藉由整理《黃帝蝦蟇經》、《備急千金要方》、《外臺秘要方》等醫學典籍,以及秦簡、楚簡與漢簡文獻和敦煌醫學卷子,耙梳出各式「人神」禁忌並且試圖說明當中的意涵。經研究發現,在漢末三國到南北朝時期的醫學發展中,「人神」概念仍處於一個發展期,各家各派都有其依時避忌的學說。「人氣」、「人神」的說法相互滲透、結合,到了唐代開始取得突破性進展,匯流成一套「人神」禁忌學說。在實際操作方面,為了避免誤傷患者的「人神」,醫家所採取的解決之道就是取「天醫」。 本文可總結成三大結論。第一、人與天地相應的思想是「人神」立論的核心。第二、犯傷人神容易使人發癰疽,刺癰疽也需避「人神」。第三、周期節律是「人神」原理的精髓。總之,「人神」禁忌有其一定的規律,其時間和空間的搭配是固定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