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青少年另類服飾穿著者之審美思考與實踐研究─以西門町青少年多重個案為例(2007) 黃祺惠本研究旨在瞭解西門町青少年另類穿著之動機、探討青少年另類穿著審美思考與實踐之歷程、分析影響西門町青少年另類穿著之環境脈絡。本研究的期程為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研究對象則是選定西門町的五位青少年二男三女,作為個案。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的多重個案法,並藉由訪談、觀察、文件分析等方式進行研究資料之蒐集。 綜合文獻探討與研究結果,本研究發現: 一、西門町青少年另類穿著之動機包含生理、心理、社會三個層面,他們藉由另類服飾來展示身體主權與服飾焦慮,構築服飾的幻想舞台,同時也是一種社會化的歷程。 二、個案的另類穿著是一漸變的過程,他們透過多元的方式產生服飾搭配的靈感,而其審美共同偏好為:多層次洋蔥型、整體感、有型,個案的分歧風格類型則為:趣味型、唯美病態、誇張,並且透過服飾社群網絡的交織,凝聚了更多的同好者。 三、個案不同的家庭環境、藝術教育經驗,以及大眾傳播媒體和西門町空間場域形成了影響西門町青少年另類穿著之環境脈絡。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青少年應尊重他人的穿著,而內在的充實也很重要,不要一味追求外在美,此外,還應省思外來文化的影響與本土文化的地位。 二、家長應了解其動機與背後意涵並尊重孩子審美觀。 三、藝術教育應建構學生的審美觀,並透過藝術教育實踐藝術生活化的理念。Item 二點五次元的凝視-女僕意象之創作研究(2011) 龔維國; KUNG WEI-KUO本研究主題為「二點五次元的凝視-女僕意象之創作」。主要探討的目的為透過繪畫來探討現今女僕文化在消費市場盛行其背後的父權主義與女性被物化的社會現象。另外也研究創作過程中畫家與其創作的圖像間相互凝視的產生的心理現象並透過卡漫結合真人角色扮演的符號表現當代視覺藝術的定義。 在研究架構上,共分五個部分。一、包含創作的動機與目的、內容與範圍及名詞解釋。二、從女性物化、凝視理論與消費文化的觀點分析女僕文化的現象。三、分析西方繪畫史中有關以女僕為主題的作品以探討女僕形象在西方繪畫上的表現。四、分析ACG動漫迷對二次元少女迷戀的心理現象。五、由形式內容解析和呈現個人以女僕為主題創作的作品。最後藉由創作結果與創作研究動機與目的做印證,期許未來運用個人繪畫的語言,繼續傳遞藝術的感動。Item 探討文化環境與社會變遷之關係―以西門町為例(2006) 李坤山; Kinnie K. S. Lee摘要 「西門町」原是日治時期舊街名。歷經百年的時空轉化,在政治、經濟、人口、家庭、教育、交通、文化、全球化等社會變遷因素的影響下,西門町的文化環境,從清末「三市街」(艋舺、大稻埕和城內)之間的自然荒原墳地,經過日本殖民政府的空間改造(艋舺窪地填土計畫及市區改正)而成為文化殖民的娛樂消費空間,及至光復後和中華商場連結以及電影工業的蓬勃發展,而將西門町推展至鼎盛的消費社會。 九十年代,台北商圈東移和拆除中華商場而進入衰退期。1999年底捷運西門站開始營運,大量人潮湧現,地方社群合力推動商圈復甦和地方政府的介入規劃,在原有棋盤式街道的基礎上,設置「行人徒步區」,使西門町擁有消費「東京淺草區」的空間想像,開始邁入以青少年為主的流行商品文化的消費空間。 本研究首先回顧現有的文獻,界定「文化環境」的意涵與案例研究的省思,探討台灣的社會變遷與國家政策,進而探討青少年次文化與流行文化。 其次,分析跨越百年時空的西門町,在清末、日治時期、光復後的文化環境與社會變遷相互作用下,如何將其推展至戰後鼎盛的消費社會。 最後,進行西門町文化環境與社會變遷的現況檢視,提出對西門町文化環境有關的自然、人文、文化與社會面向的關懷,並進一步探討西門町的流行文化空間與消費社會景觀,以及在社會變遷與文化環境的相互作用下,青少年流行商品文化的消費景觀,如何變成西門町獨特的空間地景。 從以上逐步推展的局部研究,獲致研究的成果:(1)文化環境與社會變遷是相互作用的,社會變遷會賦予西門町不同時期的空間意涵,而文化環境的活化與轉化也會影響到社會變遷。(2)西門町的文化環境在社會變遷的催化下,從清末三市街的折衝空間,經過日治時期文化環境的營造而成為文化殖民的娛樂消費空間,至光復後,因政治與經濟變遷而形成消費社會。(3)西門町的空間文化,呈現以「青少年次文化」為主的流行文化消費空間,其中包括:身體和性的流行文化、大眾傳播媒體的娛樂化、自我身體認同的紋身美學和整型美學、街頭塗鴉文化的異國風情消費、歐美日韓電影文化殖民的空間消費等。(4)青少年對於西門町的空間消費,除了經由流行商品消費以滿足「符號消費」和「階級消費」外,最具特色的就是將西門町當成嘉年華會場和消磨青春歲月的走街秀場,使西門町建構成消費台北城市的空間地景。(5)西門町空間的消費文化,除了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消費景觀外,還包括:家庭親情社會儀式的實踐空間、老年社群的消費文化空間以及傳統漢人社群的廟會文化空間等的多元文化景觀。 關鍵字:西門町、文化環境、社會變遷、全球化、本土化、消費、地景、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