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從「私寫真」到「私創作」──林一先創作論述
    (2019) 林一先; Lin, I-Shian
    本研究以日本攝影家荒木經惟所提出的「私寫真」概念為研究的出發點,「私寫真」為攝影界的獨特分類風格,以圍繞周身的人事物作主要的拍攝題材,並藉由生活影像探討自身的定位,以及個體與世界的關係。 研究者以攝影評論家飯澤耕太郎所著之《私寫真論》作為主要的理論依據,探討「私寫真」概念當中的「私我」意涵。「私我」涵蓋了照片中拍攝者有意識為之的操控痕跡,以及無意識中對拍攝物所持有的態度等,諸多透露藝術家個人訊息的線索。因為「私我」代表作品忠實反映創作過程價值觀與心境的部分,經由分析「私我」,有時甚至會揭露出超越創作者預料之外的意義,「私寫真」的理論探討稱此種落差為「背叛」。因此,研究者先行就「私寫真」的攝影家作品類型以及創作型態進行研究,其中特別針對在「私我」概念呈現上具最有代表性的兩位攝影家,荒木經惟與中平卓馬作的創作歷程和思考深入瞭解,接著將「私我」的概念置於其他藝術形式的語境當中,擴展其意義範疇,發掘「私我」用於原本攝影領域以外的媒材作品上,其討論的可能性。 最終回歸筆者自身的創作分析,以「私我」的概念為利基,發展出繪畫作品裡的小人物圖像,重新以「私我」的角度去檢視作品裡面所承載的訊息,釐清創作過程中抱持的態度,以及影響創作當下的內外部要素,並以「私創作」稱呼此系列作品以及背後的概念。期待透過研究使理念的脈絡更臻於完善,並且累積更多未來創作的能量。
  • Item
    失落的角落―許為筑繪畫創作研究
    (2016) 許為筑; HSU, Wei-Chu
    中文摘要 本論文是以「失落的角落」為主題,亦即筆者尋找一般日常生活中常常被忽略的人、事、物來作為情感關切的呈現。創作方向是從生活環境中所發生的真實故事和場景去尋找題材。以現實角度來記錄人生的片段,帶有坦白又樸拙的表現手法,貼近了一般社會群眾同理心的想法,去探尋人與人以及人與社會的關係。其中主要想表現的是日常生活中與筆者本人常常接觸的生活階層影像,呈現另一種風格的寓意圖。從現代都會生活中尋找生活寓意,若是印象特別的深刻,即能與別人產生共鳴。另外,研究過程中加入許多從兒時懂事起,長輩有意無意的教導,無形中的環境教育造成的結果。因此變成了筆者畫裡面的風格,也就有了說教式的意味。 本次主題為筆者初次進行個人創作的研究。主題是回溯到過去的記憶,跟腦海裡的影像產生連結的心境,也就是筆者過去所生活經歷到特別有印象的場景和物件。針對於在城市環境生活中,下意識會去尋找的東西,也多半跟過去生活的記憶有關係。筆者把記憶的現象重新描寫,創作方向主要為日常生活,以一般常見的場景、街景、或物件,作為創作素材。期冀在快速變化的迷幻城市生活中,尋找真正寫實平凡的生命角落,來建構個人藝術形式。 關鍵字:日常生活、寓意畫、失落的角落
  • Item
    不尋常的日常 – 林淑琴創作論述
    (2019) 林淑琴; Lin, Shu-Chin
    此研究探討照相寫實主義的美學價值、照相寫實主義與心靈作用之間的相依性、詭異情感與反覆揭露的孩童回憶之間的關係,以及在混和圖像符號與自身經驗與知識之後所理解的文化內涵。 筆者的繪畫創作作品經由熟悉的日常物件,寫實技法以及安置隱匿符號的組合構成,使觀者在第一接觸時感到自然、無違和感、毫無防備的全然接受。但當通過仔細審查,觸及陌生的符號的過程,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油然而生,是文化的隔閡?是陌生感?是不協調感?還是似曾相識?經過這些生產出來的疑惑,企圖激發觀者的個人經驗與異地知識,因為文化隔閡甚至於好奇心,進而追溯每一個物件背後隱晦的文化語彙,引發更深層的文化探討,並且藉由這些過程,思考個人的存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