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知白守黑--陳錫盈水墨書法創作論述(2009) 陳錫盈本論文為筆者的創作論述,以「水墨」與「書法」為表現範疇,以「筆墨」為表達工具,展開「形式」與「內容」的探索與實驗,做為本文的研究主軸。 首先,從畫面構成的關係開始,討論畫面中點、線、面的關係,從線條與墨色變化討論「筆墨」特色與畫面的「虛實布白」在中國繪畫中的運用。 其次,延續筆墨線條的探討,討論書法在符號傳達功能之外的文化意涵與書法寫經的宗教意涵。並舉台灣青壯輩畫家為例,試圖找出台灣當代書法的特色與發展的可能性。 第三,為筆者的創作理念,在作品中分別論述水墨與書法的創作理念與材質實驗。水墨造境部分:在觀察樹林形象而演變出「林」系列,用空中鳥瞰的角度來描寫,所發展出的「長河」系列,以及以鏡攝與對稱構圖方式的「靜」系列。水墨人體部分:將筆者以筆墨線條來描繪人體的學習歷程與習作做一分析比較。書法部分:考量整體畫面的結構,嘗試用平面構成方式來創作,進而消解書法作品中的文辭意義,以文字符號本身的形象趣味來構成畫面。在寫經部分:延續書法的訓練,在書法的「實用美」與「藝術美」的範疇之外,從宗教角度探索書法抄寫經文的意涵,對不同時期的寫經作品材質與裝幀形式進行討論。在材質部分:選用熟紙與加工紙張進行「積墨法」與畫面層次的材質實驗,並在用墨之外,選擇泥金搭配加工紙張來呈現。 在作品說明部分,分別敘述本論文所列出的作品之創作構想與心得。並在最後的結論中,闡述筆者的研究結果與未來展望。Item 19-20世紀碑帖收藏文化之研究—以三井高堅「聽冰閣」舊藏為例(2017) 蔡耀慶; Tsai, Yao-Ching拓本的產生到收藏,從作為學習對象到成為一種文化知識符號,從商品到文物等等是許多涵義交織的結果。本研究有兩大議題,其一是以碑帖拓本為主體的討論,以東亞圖書館所藏「聽冰閣」舊藏碑碣拓本為主,研究版本早晚、拓本內容真偽,以及作品印記所代表的意義與碑帖在書法史上的意義。另一議題則探索收藏拓本的緣由,關注拓本收藏文化的拓本流傳的相關問題,碑帖拓本被收藏的歷史脈絡。 研究進行分為三個階段,首先針對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東亞圖書館收藏碑帖進行細節檢視,關注所藏碑帖的實際狀況,進行版本、優劣的判讀,重視拓本本身的價值。其次從碑帖拓本上可見的印記、題記等資料進行查索,考察拓本的傳遞過程。最後將前述兩段資料進行審視,後續思考這批數量龐大,品類眾多的碑帖,為何會聚集於一人?他們之間有哪些相互關係?碑帖拓本從學習書法的範本角色,逐漸轉為收藏的對象,收藏者是基於何種心態進行收藏,它背後是否還有其他意義?本研究聚焦於三井高堅的「聽冰閣」舊藏拓本,探究碑帖出現的社會因素,以及將碑帖拓本收藏的意義。 對於碑帖拓本的本體研究,是以傳統鑑別碑帖拓本的比對方式進行,將現有的鑑定資料做為檢視的參照點,細查東亞圖書館中的拓片,考訂拓本早晚版本,推測拓本完成的可能年代。藉由淸人對於碑帖的著錄資料,以及拓本上的相關註記、原石所在地,檢視拓本上所出現的印記,針對印記進行比對與查索,掌握該拓本原為何人所有等基礎研究工作。後續收集與拓本相關的文獻進行閱讀,除了查看與拓本有直接相關的專書,作為對拓本必須通過的查驗資料外,對於拓本出現的印記加以追蹤,追索原有者的身分,將文獻閱讀擴大到與印記所有人相關的研究文本,討論這些所有人對於碑帖的認識,進而檢視清代盛行的金石學的影響狀況。 經由整理與歸納拓本的年代、印記及附屬資料,確認「聽冰閣」收藏拓本是條理分明的收藏概念下成形。這與19、20世紀的金石學有所關連,即是書法學習、重碑之風對收藏碑帖拓本都有所影響。藉著碑帖拓本的印記與題記,發現碑帖拓本聯繫著碑帖愛好者與研究者,不僅是建立了彼此的關係脈絡,也開展碑帖的文化意義。Item 悠遊人間──現代水墨人物新解(2005) 林政榮; Lin,Cheng-Jung本論文以「悠遊人間-現代水墨人物新解」為題,闡釋筆者對由傳統到現代水墨人物畫的思考進程,以詩、書、畫、印的古典技法結合人物、面具為主題,表現筆者對現實的領受感悟,使之貼近現代水墨的要義。 本研究論文架構如下: 第一章 緒論:探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創作方法。 第二章 水墨人物畫的源流與風格:本章從「中國傳統線描人物畫特色」談起,討論到「中國傳統人物畫的變形主義」,窺探傳統人物畫的內部變革,進而論「西方藝術衝擊下的人物畫」與傳統特質之差別,然後見「在開拓中的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人物畫之發展」,將水墨人物畫由古至今之沿革作一整理與剖析。 第三章 創作理念之闡釋:因為筆者有一系列面具作品,故本章介紹了中國人物畫中的「面具文化」,作為人物畫中特殊的一環。繼而討論「人物畫與社會的互動關係」,闡釋筆者以繪畫反映現實社會及生活的理念,緊接著探討「台灣社會變遷下的人物畫」,以觀台灣當代畫家筆下人物畫的不同風貌。最後從「材料形式、表現技法與內容」,闡釋筆者對於實際創作所運用的各項心得與技法,尤其指出個人作品中作為畫面隱喻的符號,是個人創作風格上之特殊處。 第四章 作品解析:以前文所論述的創作理念照應個人作品,並依照個人作品內涵分為面具系列、民間群像系列、人間愛慾系列、書法篆刻系列四個主題,並對作品的創作過程作詳實的說明。 第五章 結語:重述筆者對於現代水墨人物畫應融入生活,走近社會的主張,並能承繼傳統,注重作品的意境內涵,並指出未來持續研究關注的焦點。包含生活、政治、社會面向、人文精神的融入;詩、書、畫、印的結合;民間藝術的採擷;裝裱形式與畫面結合的運用。Item 書法中的字境意象創作-以塔羅牌的圖像為例(2017) 呂政宇; Lu, Cheng-Yu摘要 書法是中國流傳千年的藝術文化,書寫藝術,它記錄了過去、豐富了現在、開創了未來。而在西方,塔羅牌歷史悠久,用圖像記錄了過往西方宮廷生活,將文化延續下來。一者為東方文化的源頭,一者為西方文化的一環。 本研究將東西兩者作為結合。書畫互涉互通,中西文化共感共融,是本研究的研究精神之一。本研究以現今為大眾的偉特塔羅中的22張大牌作為研究創作的靈感。透過書法的各式書體及筆墨的特性做結合,與塔羅圖像達到訊息與意境的契合。進一步將書法身為藝術的特質發揮出來。 本研究除了以圖文上的特性進行分析外,並透過此研究,將書法藝術與塔羅作首次的結合,嘗試書法在創作上的創新之舉。研究過程中,創作22張書法藝術,天真若愚、通天神術、靜如處女等22張研究結果。 關鍵字:書法、現代書法、塔羅、字境、意象Item 書法意象與舞蹈神韻結合的繪畫─筆歌彩舞朱幼華; Chu Yu-Hua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在於探討書法意象與舞蹈神韻結合的繪畫,透過研究書法與中國舞蹈在筆法與舞步之間的共通性,期能對繪畫的結構有一新的詮釋。研究方法則依文獻分析、美術心理學、美學、風格分析等研究法的原則為之。 本篇論文共計四章,緒論部份提出研究動機、目的、方法、。第一章書法與舞蹈的關係之探究,旨在敘述舞蹈的意義及書法與舞蹈的關係和形態上的比較。第二章談到書法以繪畫方式的表現和具有繪畫性的書法的範例。第三章以書法結合舞蹈的個人繪畫創作理念,融入書法的內涵─空間感、動勢、連續性以及結合舞蹈的神韻與西方行動藝術的比較。第四章為個人繪畫實際創作分析,剖析繪畫元素──空間、線條、色彩、與構圖。畫面的組成,及創作形成加上作品說明,並援引西方美學與行動藝術。結論部份,提出本論文研究的主要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