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非理性的理性隱秘結構之繪畫創作研究 —陳建輝繪畫創作論述(2014) 陳建輝; Jian-Hui Chen理性與非理性(感性)構成了世界。在理性的架構上,一切就像棋盤一樣被整齊劃一而存在,而在藝術的表現上就是一種簡潔,明確的展現。但是這卻不是真實的生命的狀態,真正的圓滿是不存在於現實中的,真實的生命會有缺陷,缺陷產生心靈上的不平衡,因而產生內心能量的渦旋流動。 本論文不只透過藝術原理或是藝術理論更參照唯識學、心理學、混沌科學、碎形幾何等各領域的知識做為引證和論述,目的為了能較為客觀的掀開隱藏於藝術作品上的渦旋結構。尤其在越以主觀情感做為抒發的藝術作品中越是明顯,這樣的結構就像是性靈抒發的外在表現模式。這點正是東方藝術擅長所在,或許這與東方的哲學觀有很大的關係,相較於西方,東方民族注重性靈上的提升勝過於對物質的追求。物質是可見的、是理性的,而內心是流動的、不可見的、無法捉摸的非理性。而這正是歷來在東方藝術中所強調的畫面流動性,如果換成藝術語言就是畫面的「氣勢」,畫面的氣勢就是內心的狀態。 作品越是非理性、越是憑直覺,畫面上渦旋結構更為清晰。藉由這種結構將深層知覺非具象能量提到表層的知覺,他破壞理性的邏輯或說是超出理性邏輯的負荷,畫面上開始解除彼此的疆界,畫面不再拘泥於完整的個體,所有的畫面元素被非知覺所導引,以螺旋做為基本的結構形成最後的渦旋秩序,藝術品從創作開始的那一刻與身體融匯一處,心靈像支幹般往外一層一層往外發散,既相似又相異直至階段的結束,畫布上形象如同心靈的痕跡一般!Item 信念 & 表象-葉裕如繪畫創作研究(2016) 葉裕如; Yeh, Yu-Ju十九世紀工業革命以來至近代科技快速發展,在這邁向二十一世紀社會快速變動,各種人文思潮日月翻新,但人的心靈卻扔然得不到充實,反而更加空虛不安。本論文以觀者的角度透過心理學的思維探討心靈深處的「信念」。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論文之研究動機、目的、方法、步驟及研究範圍與名詞釋義。 第二章為「創作思想及理論基礎」,將個人成長背景、學習經驗、主觀想法與偏好,轉化至創作之中;用象徵主義、漩渦的意義、梵谷的漩渦筆觸等理論精神和思想運用在「信念&表象」創作中。 第三章為「信念的探討」,以正向心裡的角度來探討人們面臨生命難題時的信念,完全相信自己認定的想法,無論這個信念是如何難以達成,皆無懷疑,永不放棄的堅持去執行。 第四章為「創作內容、形式、技法與媒材」,說明筆者創作模式及歷程,並將創作分為三系列:一、民間信仰;二、掙脫束縛;三、自我實現。 第五章為「作品說明」,說明筆者每幅創作作品之出發點及思考緣由,透過各種不同角度之外顯「表象」來描繪筆者心目中的「信念」本質思考。 「結論」,筆者希望藉由不同主題所呈現的「表象」這個多面向的創作內容,讓觀者能夠用不同的角度思考重新面對自己、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並辨識它的真實與虛幻,這也就是筆者在創作中所要表達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