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宋代花鳥畫風格之研究黃光男; HUANG, GUANG-LAN一、研究目的: 宋代花鳥畫為我國花鳥畫藝術表現之黃金時代,鑑於過去偏向畫史之陳述,而忽略花 鳥畫風格發展之影響,亦因近代中國花鳥畫著重於寫於寫意文人畫形式之追求,對於 花鳥畫純粹繪畫性之表現,較少發揮其藝術價值,亦 本文所關切的目的。因此,就 研究目的而言,將宋代花鳥畫風格表現之多樣性,與形式美之充實內涵,作一深入分 析,將有助於中國花鳥畫之創作。 二、資料來源: 以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之宋代花鳥畫作為基礎,再參考「中國繪畫總合圖錄」,以及 散見於海內外之圖集,並以國內外學者論文為牽引,依其性質分析宋代花鳥畫風格之 性質,應用資料來自中央圖書館,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館、師大美術圖書館,均有助 本文之撰寫。 三、研究方法與內容: 以圖文並陳方法為主,佐以理論分析法、歷史研究法分別就歷代有關本文主旨之研究 者,均得並列比較,並以現代美學基礎與藝術造型原理,對宋代花鳥畫作一整體之了 解,分析其風格建立之要素,以及影響後代花鳥畫創作之方向。 四、研究結果: 宋代花鳥畫,不僅求景求境之寫實,而且來自生活環境需要之創作,神形兼俱,為純 粹極高之繪畫表現,在現代發揚花鳥畫創作之時際,對其風格之研究,有助未來花鳥 畫新境界之表現。Item 宋代繪畫美學之研究潘小雪; PAN, XIAO-XUE筆者在研究中國繪畫期間,瞭解中國藝術具有很高的精神性,藝術理論豐富而具有思 辨的價值。若能採取一般美學研究的架構與方法加以探討,必能使凡欲瞭解中國藝術 者都正確而具體地掌握本質而不致陷於艱深玄奧的迷霧中。由於美學較藝術史更多討 論主體的美感經驗,而不止於史的知識介紹,因此對於中國繪畫未來的開創亦能提出 較正確的取向。 基於此研究目的,筆者先從宋代繪畫無論在理論的建立、畫史的編纂、創作狀況的記 載、審美思辨的內涵以及留學作品的表現,都具有美學研究的價值與獨立性,所以使 宋代繪畫思想、留傳作品以及其外緣因素,探討宋代繪畫美學。 本篇研究的結果有下列數點: 一、形神的思辨是宋代繪畫美學的主要課題。 二、形神兼備是宋代審美取向。 三、宋代藝術批評已是有品目和標準,提升逸格為首位,影響後代的藝術品味。就性 質而言,宋代的藝術批評以再創的批評最普遍,評價的批評次之,歷史的批評較少。 四、宋代有關繪畫創作的記載已同時敘述藝術經驗(Artistic expeirence )和美感 經驗(Aestheeic expeeirence ),也就具有美學理論的內涵以及從精神至實踐的創 作經驗之敘述。 五、從留傳作品中可以印證前述之審美思想、藝術品味與創作狀況,成就宋代繪畫內 在一貫自足的美學系統。 六、宋人美感經驗並不耽溺於感官作用與享受,他們較少注意品質與現眾的間經驗環 節而接訴諸藝術的本質。因此,傳統藝術向來有玄奧高深的藝術言論,亦不乏藝術佳 作,但卻較少有統一的概念定義與系統的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