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水墨畫的意象構成:魚之圖像創作
    (2010) 呂奇品
      意象構成是由許多語言符號、圖像構成畫面的創作方式。現代人生活中太多片段的記憶畫面、圖像符號大量充斥,個人對社會、生活的體驗許多零散的視覺感官經驗藉由此手法拼湊成一個具有意味形式的敘事性畫面。其特徵通常是建構的複合式、幾何式、虛擬的,有設計思維的。   本研究以「意象構成」為核心,主要分成三個層次探討,第一:理論思維根基。從西方的圖像學符號學談起,說明圖像與符號在藝術創作中所代表的意義;再從象徵概念和繪畫中的象徵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觀點切入並剖析;接著分析「意象構成」各自的意義與在水墨畫中的影響。第二:「意象構成」水墨畫家探究。列舉以「意象構成」為創作手法的水墨畫家,從他們的創作理念創作思維加以探討解析。第三:個人創作研究。從前兩項的探究裡分析自己的創作理念、題材立意、表現技法…..等等,加上作品說明。 個人的創作主要是以意象構成為表現的形式,透過畫面圖像符號的構成,配合西方塊面分割構圖。以石頭、魚擬態偽裝的概念使用皴法加上拓印技法處理畫面,再使用色塊與勾金線方式,嘗試不同以往的表現手法。期待在此意象構成研究中,使自己的創作方向和路程更加踏實與清晰。
  • Item
    水墨進化論-現代水墨意象構成的創作思維
    (2006) 林孟德
    「意象構成」是由許多圖像或符號所組合而成的構圖方式,主要在於傳達現代人複雜的心中意象,呈現創作者對生活、社會環境的體驗或關照。它的特徵常是複合意象的、幾何形式的、具設計意味的或是如超現實般的幻想虛擬。 本研究從吸取傳統經驗出發,先釐清水墨畫的本質和內涵,再透過西方近代繪畫流派(如象徵、表現、超現實和抽象表現主義等)的解析一窺「意象構成」式現代水墨的起源。並且從當代著名「意象構成」水墨畫家――劉國松、趙春翔、蕭勤、袁旃的現代水墨繪畫創作歷程、創作觀念加以比對研究。 個人的創作實踐即是以「意象構成」作為表現形式,作品主要介於形式組構與寫實表現二者之間。採用西方式的方形構圖,一方面部分保留山水畫的形式,另一方面開始突破物象輪廓的侷限。以古生物如活化石魚、貝殼等寫實圖像與傳統山水符號並置,製造一種突兀錯愕的感覺,激發觀者的聯想。其中還有對傳統水墨畫內涵、價值的質疑與釐清。透過水墨畫觀念、價值的澄清將使未來的創作之路走得更加踏實。
  • Item
    邱文仕人物畫空間構成創作論述
    (2007) 邱文仕; Chiu Wen-Shi
    藝術創作經常會遇到一些「創新」問題,對過去的結論提出了新的見解、新的觀點與新的發現,也可以總在不同的時代賦予新的選題。用創造性思維去研究,首先要強調的是創新、研究與發現新的領域,但不是脫離實際「趕時髦」。今天我們在尋求一種符合當代審美趣味的人物畫樣式,這需要從時代的角度,用文化的眼光去審視傳統,體味當代。現代人物畫要深入研究傳統美學﹐廣泛吸收各種媒材與技巧﹐表現新的時代生活﹐做出現代人物畫多元的風貌的貢獻。 本創作研究將以中國畫傳統構圖的思維為主軸,探尋個人創作的基本向度,經由現代人物畫寫生與創作,透過東方媒材,思索未來創作延伸的可能性。研究論述主要架構包括:(一) 中國畫構圖理論探究 (二) 人物畫的創作理念與實踐 (三) 作品說明等三大部分。本研究範圍從2003年至2007年間以都市人物與人物寫生為主要延伸作品,透過創作實踐並輔以理論分析,來確立我的創作目標。 緒論中分別說明了本創作研究的動機與目的、研究內容與範圍、研究與創作的關係。針對中國畫構圖的探究,了解中國畫的構圖理論並探討中國畫的透視與空間,來了解中國畫構圖規律與法則。創作理念與實踐將重點放在人物畫的空間構成與視覺心理、創造意境,並探討人物的臨摩、寫生與創作關係。人物畫空間構成是主要創作作品核心議題,是涉及繪畫心理學、繪畫美學、繪畫透視學、繪畫色彩學以及繪畫創作理論的綜合性探討。創新是在積累的基礎上的再發現過程,是後人在前人基礎上的繼續探討。傳統繪畫筆墨深度、厚度、力度已遠遠不能達成與時代的共識。但新的構圖形式又是建立在傳統構圖形式基礎上的繼承與創新。所以,只有學習和掌握構圖形式的傳統規律,從中汲取營養,才能尋求新的生命──創新。 筆者創作構思源自於生活所思所感,以平面創作形式為媒介,視覺藝術創作為一重表達方式,呈現個人的感知經驗,期使個人藝術創作能夠有所貢獻。當然,理論的實踐需要我們有一個長期的學習與研究過程,有其時代性與視覺經驗限制,如何在社會氛圍中積澱成個人創作的呈現,為個人努力的方向。
  • Item
    繪畫語言及其構成探討暨個人創作研究
    (2001) 劉家鈞; Liou Chia-Chun
    本研究的範圍主要界定在「繪畫語言」及「個人創作理念」的探討上,期能透過對於繪畫構成因素解析,進而豐富個人的繪畫創作。但有人認為,將一件藝術創作的構成因子,如同數理般,以科學化的方式加以分解研究,如此只會更早宣告藝術創作的死亡。一般而言,他們所持的理由不外乎是他們認為一件藝術品,本身就是一個獨立而完整的生命,若將之支解分析就不復存在藝術的生命及價值了。筆者認卻為不儘然如此,唯有對藝術創作所使用的語言能有深刻的了解,才有可能藉此將心中的意念情感表露於作品中,甚至加以轉化,形變、移植、重塑語言的生命,並發展出個人的獨特語彙,深化個人的創作縱深。 繪畫語言的探討也就是對於繪畫表現形式的研究,繪畫是在怎樣的情況底下被創作出來的,而創作者又要如何去面對在創作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本論文將從繪畫史的角度切入,探討過去的藝術發展潮流及藝術理論,並對針對部份的作品分析,將實際與理論結合,以客觀理性的探討,提供自我反思的機會,期能在視覺藝術蓬勃發展的現代,用最能真切還原自我的表現形式從事於繪畫創作。 本文在第二章中將針對繪畫構成的幾個重要因素,如線條、空間、色彩、構圖、光影、視覺焦點等,按節次加以分析,試圖在拆解繪畫創作語言的過程中,以一種較為客觀的研究方法,綜合歸納找尋自我創作的養份,再以個人主觀的意念,運用繪畫語言創作具獨創性的作品,並配合筆者現階段的作品剖析這些繪畫要素,在我作品中所扮演的角色,藉以澄清自我的創作理念。第三章將運用研究方法上所常見的比較法,將幾種在繪畫史上曾出現的重要風格做比較,嘗試探討各種繪畫風格特徵,以期能在自我的風格試探中,反芻過去,找尋日後自我發展的脈絡。第四章的主題是繪畫語言的構成,如何運用我所能掌握的視覺元素,選擇主題,運用最適切的技法、媒材,構築自我的藝術世界,深切的傳達個人的情感、理念,是本章所探討的重點。第五章即本論文的結論,嘗試提出個人現階段對繪畫的觀念,為自我的創作提供一個更理性的綜合與分析,沉澱複雜的心智思維,拓展更寬深的繪畫境域。
  • Item
    光影構成在設計運用之創作研究
    葉茉俐; Yeh mo-li
    本創作研究旨在探討光影構成在設計上的運用,並藉著光影交會,瞬間明 暗的變化,刺激更多的創意產生,同時激發心靈的覺醒作用.也期望為新興 的光影藝術,引發拋磚引玉之效. 本創作研究研共可分為四大部份,第一章說明本創作研究的動機,目地,及 其研究範圍與限制,並以作品說明創作研究的方法與過程. 第二,三章簡介中,日,歐美各國光影藝術的發展與現況,及有關光的特性 和基本投影造形原理. 第四章由每件作品的創作主題構思,設計作業的開展,實驗分析過程,執行 製作,迄問題的產生與解決之道,及未來發展均作一詳實的說明. 第五章就創作研究的過程,歸結總論與心得,並提出對後續研究發展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