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戲說情愛–秦秀珠水墨京劇人物畫創作論述
    (2024) 秦秀珠; Chin, Hsiu-Chu
    本論文「戲說情愛」主要針對戲曲中愛情的描寫,擷取六個經典的名劇,為主要的研究與創作。「戲說」有二個內涵,一是代表說的京戲,二是遊戲之說,來反映和傳達愛情的主題。因此當筆者走入劇場,去看戲、聽戲,才發現戲曲是人間瑰寶,給人以一種高雅精緻的藝術享受,大飽眼耳之福,讓人融入劇中情境,可為情而死,為情而生,為情而活,是如何曲折離奇,又如此深情絕美,如此扣人心弦,如此情真情致,這份情愛穿越陰陽,傳誦古今,有情人終成眷屬。更有悲壯絕望殉情,此恨綿綿無絕期 ,期待來世再重逢, 這些都要有多大熱情和勇氣。筆者由此獲得大量創作的題材與靈感,轉化為心中意象,再以水墨創作為基礎,把傳統水墨與現代水墨創作的技法相互融合與創新,呈現水墨畫不同的風格,來豐富我們對這些經典戲曲的認識。本論文架構共分五章分別為:第一章:緒論,內容包括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內容與範圍、研究方法、名詞釋義;第二章:京劇的情愛美學探析,戲說京劇的情愛劇情的寓意、京劇的生旦淨丑、兩岸藝術家京劇畫作之分析;第三章:「戲說情愛」創作理念與實踐,進一步說明創作理念、創作實踐;第四章:創作作品解析與創作過程,序曲與六大經典戲曲系列;第五章:結論,創作省思與未來展望。京戲在世界劇壇上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美學特徵。具有寫實性、寫意性、虛擬性;與現代繪畫寫實、寫意、抽象不謀而和,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在傳統中求新求變。此次京戲繪畫創作研究中將中華民族最高雅、內涵最豐富的戲劇藝術,用水墨人物創作作品,呈現出新的視覺語言,希望能為這個時代的戲曲創造新的契機,讓年輕人更能認同接受。關鍵字:戲說、現代水墨、寓意、京劇人物、虛擬性
  • Item
    從自拍探討真實與假象—連雅綺創作研究
    (2016) 連雅綺; Lien Ya-Chi
    人類自有文明以來,即不斷追求影像的紀錄。智慧型手機問世後,隨手可得的拍攝裝置,讓青少年也可以輕鬆駕馭影像的攝取。本論文以觀者的角度探討青少年自拍的影像傳達的訊息,以影像為創作的來源,探討影像媒體背後的意義。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的動機和目的並設定研究的範圍。 第二章從「青少年自拍探討」由自拍的意義和歷史及自拍的美化方式,說明此風潮為青少年次文化的一環。他們透過自拍的自我探索,尋求人格成長的實踐;並以拉岡的精神分析學,說明自拍心理學,至後現代主義之虛擬和假象的概念。 第三章為「創作理念及分析」由自畫像的自我凝視,說明自拍照與自畫像之間的連結,並從當代影像藝術家辛蒂雪曼和森村泰昌的藝術表現,探討鏡頭下的裝扮。 並說明影像觀看的角度如何影響著大眾。 第四章為「作品內容、形式、媒材、和創作過程」的探討,說明關於作品創作的方式及創作歷程的介紹。 第五章為「作品說明」,將創作歷程與心理狀態記錄下來,將所有作品象徵性的內涵,與呈現的意義作完整的介紹。 第六章為結論,筆者希望觀者藉由畫面中所呈現的影像,重新思考當大眾媒體以一種強權式的型態,選擇性的話題與畫面,企圖誤導大眾的判斷時,我們能冷靜地思考這些經過選擇,或是經營過的畫面,是否為真?還是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