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森羅萬象 如實人間-白志棋水墨創作論述(2023) 白志棋; Pai, Chih-Chi本論所欲探討的命題,來自於個人水墨人物畫創作過程中的各種疑問與發 想。所欲解答的是筆者自學畫以來即求索難解關於水墨畫的「當代」;遂藉此論, 運用西學哲理之「現象學」海德格「存有學」之論述方法,結合水墨畫上承本有 的文化特質與精神內涵。待釐清並確立個人的創作思想信念後,運用從習於諸位 老師的技法,再將個人之眼見心念昭然揭示於畫紙之上。首章緒論簡介筆者學習歷程,接著提出個人對當代水墨畫之問題意識;主張 以海德格《存有與時間》作為探索研究之依據。第二章簡介現象學核心思想與發 展演變;面對台灣文化處境,從後殖民主義到存有學面向切入思考。第三章運用海德格存有學描述台灣文化特色,嘗試對李奇茂和于彭兩位水墨 人物畫家進行存有學分析,章末提出論述心得與確認創作方向。第四章聚焦於個 人畢業創作內涵與方式,第五章作出結論。「現象學」的意義是「讓那顯示自己者,正如其顯示自己般地被看見」,此 學即「覺」是所謂看清楚的過程。那麼,海德格的「存有學」就是以「此有」來 看清楚世間一切的「存有」的過程。這與大學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的進程是相同的。筆者認為,具備了看清楚的能力,才具有展現「當代」的可能性。即是海德 格說的「本真」狀態─要如何從人云亦云的「人人」中脫穎而出?這樣的狀態換 一種說法或許看起來是「不合時宜」的。 有趣的是,佛教中的「菩薩」即是覺有情之義,「覺」是自覺覺他;也就如 上述的「存有學」一般,是從個人「此有」出發清楚感受世間一切「存有」的過 程。另外,在李長俊的杜象研究《蒙娜麗莎的鬍子》認為,杜象的 Dada 指的是 佛教中「施無畏者」的觀世音菩薩,也有其獨到的推論。 「森羅萬象.如實人間」個人水墨人物畫作品的呈現,筆者主要就是在上述 的思想背景下,根據自己所身處的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以水墨媒材和技法 畫出自己眼前所見的「森羅萬象」,表達自己內在的「如實人間」。 每一部佛經的開頭,都有「如是我聞」四個字,用來標示佛典的紀錄者─阿 難尊者的那種負責任態度,「我當時聽到佛陀是這樣說的」。「如實人間」筆者所 強調的也就是在於它的「如實」感受而非「據實」的表象。Item 借鑑民間書法的當代書藝──柯良志創作論述(2007) 柯良志; Ko Liang-Chih當「民間書法」一詞被提出後,許多書法工作者開始懷疑學習「經典」的必要性。實際上不應有如此對立的觀念,應是針對創作所需,而醞釀的「補給品」來看待。無論「民間書法」亦或經典的「名家書法」,它們都是創作時可以供給創作者的「補給品」。本創作之系列作品是以「借鑑民間書法」為出發點所延伸發展出的當代書法藝術。 「借鑑民間書法的當代書藝」系列作品有三點創作目的: 一、 將「民間書法」的創作形式或創作概念轉化為自我創作思考,並再現於作品中。 二、 透過一連串的實踐,企圖讓數千年書法藝術的主軸,得以延伸而進入當代藝術領域。 三、 透過實驗與創作,讓部分系列作品得以於國際展覽呈現,期與觀者產生心靈互動。 本篇論述全文分六個部分: 第一章 緒論:主要撰述創作動機、創作目的以及創作方法等。 第二章 創作理論基礎:將民間書法中的兩部份──碑版書法、敦煌遺書部份與當代書寫來檢視、解析「借鑑民間書法的當代書藝」。 第三章 創作理念:說明創作文脈與接觸當代藝術產生過程所發生的理念。 第四章 創作實踐:以形式與內容所造成的激盪與演發並陳述方法、技巧來分析與解釋「借鑑民間書法」的當代書藝系列作品。 第五章 作品說明:共分四個系列呈現與說明。 第六章 結論:說明自我期許及對當代書法藝術的期待。Item 今不同弊―「後書寫」藝術創作研究(2019) 柯良志; Ko, Liang-Chih「今不同弊」,取自唐代書法家孫過庭《書譜》:「淳醨一遷,質文三變,馳騖沿革,物理常然。貴能古不乖時,今不同弊。」其在談論:生活習尚一有變動,性質風貌總會有些不同,跟著發展,推陳出新,原是事物的常理,可貴在能學古而不違背時代,有現代感卻沒有時代病。正說明了現今這個時代,如何將所面對的多樣文化注入創作中,並呈現之,是當下藝術家必須面對的課題。 本論文以「後書寫」為標題,探討當代藝術與書法間的關係,甚至包含新媒體的運用,藉筆者的創作經驗,在日後運用與了解上能更加延伸,並成熟地發揮在個人創作中,期待未來有更多元廣泛的舞台,呈現各種環境經驗的當代書藝。 論述分六個章節說明,第一章以書寫面相出發,分別說明創作動機、目的、方法及範圍。第二章論述以書法而言,東方議題已有諸多學理依據,但當西方藝術的後現代與觀念系統建構至今,筆者特意將書法中的「書寫」概念強調,以檢視並分析當代創作。第三章架構自我的文脈分析,將作品「結果」減弱,強調創作「過程」所能產生的藝術現象,探討「過程與作品」、「展後與文件」、「錄像與訊息」、「科技與視覺」等議題。第四章探討自我創作的四套系統,透過陳述、分析、詮釋等說明。第五章作品主要闡述「現地裱貼」與跨領域方式逐一呈現與說明。第六章多處引用Sherry Turkle的《虛擬化身》,期許自我與書法能面對更多元思考,而觸角的多樣化值得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