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意識的本質與流變—王令繪畫創作論述(2024) 王令; Wang, Ling本文為筆者在歷經了世界性疫情與科技化時代的轉變下,對於內心與觀者之間連結的一種反思,在意識流變的當下會帶來什麼不一樣的創作經驗與對生命歷程的梳理。試圖利用複合性的創作,研究膠彩與水墨間融合的可能性,藉由文本研究出意識存在性並獲得認知與啟發,進而探討心識與創作的關係。本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闡述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及名詞釋義。第二章學理探討,以意識中的虛實幻相作為切入點,探究心識的存在性,將東西方哲學相關理論探討解析,並在心識存在探討的過程中尋找重構自身的藝術場域。第三章透過心識的審美思維,梳理出心識美學哲思境意與相關藝術表現,並進一步求證出真實與虛幻的表徵意義。第四章個人創作思維與實踐,筆者以「虛實幻相」作為主要研究方向,因認識真虛方知真實,故以意識哲學思維內涵理念作為個人創作思維,並利用「虛實」與「幻相」塑造出創作軌跡。第五章為筆者創作實踐,共分為三個部分,《異生幻相》、《異視異識》、《心意視界》三個子題,圍繞著意識的剖析,並用內省的態度分析並檢討作品。第六章結論部分,說明在研究以「意識」為主的創作過程中,經過文獻探討與相關佐證,分析出意識中包含了心識與異識,當意識去除了異識影響後,經過沉澱與淨化,最終能達到心識的境界。最後總結並檢討創作研究的過程、成效與所遇之問題,並期望能在探討意識的研究過程中,得到人生的創作新方向。Item 《微境觀》—微花蔓草的再現創作研究(2022) 陳端麗; Chen, Tuan-Li本論文研究脈絡將創作者主體以繪畫媒介再現外部現實客體的狀態,統分成:身體、心智、自我、精神四大領域。事實上這四大領域是互為交互作用影響的,身體的視覺感官如何啟動心智中意識感知與記憶,大腦的理性思維與感性直觀,經由對於客觀世界理性的判讀造就繪畫藝術三維透視法,忠實再現現實事物;東方究其文化脈絡,側重內觀思維,感性直觀於客體世界常有超越表象的觀點,反映於繪畫藝術有散點透視、反向透視及層疊空間的深層面向思維。描繪植物與內在觀照的互動關係,是研究理論的實踐,創作中「心」與「物」在藝術活動中如何交融,並達到精神層面的提升,整個過程自我經歷認識自己與洗滌的過程。藝術家以自然植物表現心靈的依歸,選擇不具傳統象徵性植物符號的雜草野花,避免觀者若入慣性思維解讀,而能重新觀照真實的「自然」之美。 《微境觀》以微花蔓草為創作主軸展開靜觀沈思,透過「微」場域進行再現研究。再現內容除了描摹現實,心智的投入使得心像、記憶、移情等隨著再現內容而發酵,展現出系列創作四大主題:蕨草、野逸、荷隱、寂照,以主題式開展境觀思維的生命哲思與美學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