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無聲的騷亂──獨處與中介狀態繪畫創作研究
    (2023) 曾瓊瑩; Tseng, Chiung-Ying
    不管我們是否準備好,生活總是不斷推擠著人們向前,往往要等到停下腳步獨處時,才得以好好和自己在一起、感受自我當下生命狀態。「獨處」常被與寂寞不安等感受連結,但許多實例也證明獨處有助於自我覺察與靈性頓悟,並不全是負面價值。獨處時的我,是與自己最接近的時候,既有卸下人格面具的放鬆自在,但也有莫名的騷亂不安──一種介於平靜和混亂之間的狀態,也是真切感受到自己作為「人」存在的狀態。本創作研究以我生活中隱微的混沌不安感受為起點,透過「獨處」作為一種召喚儀式,將自己從社會生活及人際網絡中剝離,專注於探討這些感受及其根源,透過創作過程與之互動,除了向內自我探索,並將之轉化為個人創作養份外,也期望透過研究過程的記錄與研究成果的分享,可供相關藝術創作者及後續研究參考。本研究採取McNiff藝術本位研究觀點「透過無法預測的創作探索過程來理解事物」設計研究步驟,使創作過程與文獻史料分析在研究過程中相互回饋、補充,最後整理歷程紀錄,完成論文撰寫。章節架構安排,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步驟、研究範圍、限制與解決辦法;第二章「研究理論探討」梳理相關理論文獻,建構本研究理論基礎及架構;第三章「相關藝術作品分析」探討並比較與研究主題相關且對個人創作具啟發性的藝術作品、藝術家及風格流派;第四章「創作理念與實踐」說明創作理念、形式內容、媒材技法與操作步驟;第五章「作品說明」介紹作品並說明創作意圖;第六章「結論與省思」以研究結論與自我省思作結。
  • Item
    藤蘿的呢喃:生命記憶中的糾結與迷惘- 柯彩惠墨彩創作論述
    (2016) 柯彩惠; Ko, Tsai-Huei
    本論文研究是源於對日常生活所見的花木,隨著春夏秋冬四季不同變化及對其生生不息與自然凋落,有所感悟,而萌發創作之意念。花木中甚愛紫藤,愛其紫愛其白,更對其纏繞糾結的藤蔓感到特別的深刻。古代理學家有革竹子的心,而生活在現代的我卻想革藤蔓的心。這系列作品是透過藤蘿的呢喃,以隱喻的方式,經由記憶發酵來回憶生命成長中自我困頓、糾結、迷惘的生命過程。從自己根源出發,挖掘內在思想而產生藝術創作,並藉由藝術創作,達到舒壓與療癒的效果。本研究內容包括第一章緒論,以講述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範圍。第二章 探討創作思想、背景、歷程及理論基礎,而理論基礎以石濤「一畫」理論與老莊思想、混沌理論、符號學、榮格分析心理學說來論述。第三章「藤蘿的呢喃」系列之創作研究,分別以創作源起、創作內容、創作形式、創作技法與媒材與創作的關係來說明。第四章為「藤蘿的呢喃」代表作品分析,第五章為結論。 本論文研究亦藉由寫生觀察、回憶、創作的方式,以自我生命歷程中的體驗,在時空的更替中,由模糊的記憶中激發人文藝術特質,進行理論性、實作性的整合研究。企圖向觀者傳達最真實的情感,並對內在心靈的思維分析與極其複雜的情感層面,進行探索。並瞭解自己內心世界中情感的糾結,藉由藝術創作及其論述,而感悟人生命真正的意義與價值,而讓情感中的困頓、糾結、迷惘昇華為藝術創作的原動力。且將這段生命歷程的領悟做成記錄,也讓有類似經歷的觀者能自行佔據主角的位置,而產生藝術共鳴。